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单细胞转染的新方法,能通过细胞表面的临时孔洞将分子导入单个细胞。这种技术有望应用在药物输送、细胞治疗以及相关的生物学领域。这篇题为“Nanofountain Probe Electroporation (NFP-E) of Single Cells”的文章于近期发表在《Nano Letters》杂志上。

在细胞转染时,电穿孔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利用电脉冲瞬时电击细胞的质膜,提高其通透性,从而促进分子(如核酸或蛋白)的进入。然而,这种方法会造成细胞存活率低,且细胞之间的转染效果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工具,用于单细胞的转染。
这种新方法被称为纳米钢笔探针电穿孔(nanofountain probe electroporation,NFP-E),让研究人员可通过细胞表面的临时纳米孔将分子导入特定细胞内,这些纳米孔是通过对细胞的一小部分施加局部电场而形成的。研究人员可调整电脉冲的持续时间,从而控制剂量,这是前所未有的。
文章的通讯作者,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的Horacio Espinosa教授表示:“这实在是令人兴奋。将分子精确导入单细胞的能力正是生物技术研究人员所需的,可推进治疗、诊断及药物输送的发展,有望实现个性化医疗的承诺。”
NFP-E是基于Espinosa实验室开发的纳米钢笔探针(NFP)技术。NFP-E芯片是一种微加工的悬臂探针芯片,其中整合了微流体通道。在单细胞转染应用中,他们将探针与电极和流体控制系统相结合,通过显微操纵器或原子力显微镜实现定位控制。这一集成的系统实现了整个转染过程,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转染后的细胞反应进行监测。
经研究证实,这一技术相当可靠,而且是多功能的。研究人员已使用NFP-E芯片将多糖、蛋白、DNA发夹结构和质粒DNA成功转染到HeLa细胞。它不仅具有单细胞选择性,转染效率也很高(达95%),且细胞存活率也非常高(达92%)。
目前,NFP-E系统正通过西北大学的衍生公司、Espinosa 创立的iNfinitesimal LLC商业化,有望在2013年年底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