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免疫芯片技术识别肝硬化致病基因位点

2012-10-31 14:34 · pobee

英国科学家利用新技术发现3个基因区域,它们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关,这一发现将该疾病相关的基因区域增加到25个。通过深入研究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基因区域,确定是否其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易感性发挥作用,从而开发出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品。

英国科学家近期利用新技术发现与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关的3个基因区域,使已发现的与该疾病相关的基因区域达到25个。此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影响其他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基因区域,确定是否其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易感性发挥作用。

科学家利用DNA芯片技术识别肝硬化致病基因位点

科学家在实验中利用称为“免疫芯片”的DNA芯片。该芯片在全基因组技术中的优势是只聚焦于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基因组区域,更易于跟踪捕获这些区域内的遗传变异情况。因此,免疫芯片可以更彻底地检测到整体机体中与某种免疫特性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同时,也可发现利用覆盖更大遗传区域范围的芯片检测中可能会遗漏的某种疾病相关的罕见的基因变异。

全基因组范围内免疫芯片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只聚焦于基因组上,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区域,从而能捕获这些区域中更多的遗传变异。因此免疫芯片可以更彻 底全面地,检测这些与整个免疫相关性状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并确定疾病的低频和罕见基因变异,而这些突变则是其它覆盖更广基因区域范围的芯片技术所可能错过的重要突变。

经与一个称为ENCODE的数据库中提取的基因活动详细信息结合和比对,本项研究确定了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最有可能发挥作用的细胞类型。

全球约千分之一的40岁以上妇女患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症,其症状是出现胆管炎症,阻碍胆汁流动,破坏肝细胞,造成进一步的炎症和疤痕。严重时,可能需要移植肝脏。由于目前还没有治愈该病的良方,治疗重点是减缓病情发展和针对可能出现的症状或并发症进行治疗。科学界虽然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的自身免疫作用颇感兴趣,但对其生物发展途径知之甚少。

“这项研究通过比较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似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了PBC的遗传风险,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描述这些临床上 不同,但生物相关的疾病的遗传关联特征,”文章另外一位作者,剑桥大学的Richard Sandford说,“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将会扩展这一研究,搜寻影响病程和治疗反应的基因变异。我们希望这项研究将有一个临床上的意义,无论是直接用于个性化治疗,还是间接通过进一步了解PBC相关的生物途径,从而研发新的治疗方法。

其中遗传突变关联性最大的TYK2基因,之前被认为是一个与多发性硬化症(MS)有观的低频突变,以往的研究表明,携带一个这种变异拷贝的个体,其TYK2活性大为降低,这说明调控TYK2活性也许能用于治疗PBC。

“这项研究是一个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样罕见情况的患者,与科学家和医生们一道,找到一种药物靶标和治疗这些疾病途径的例子,”PBC基金会主管 Collette Thain说,“虽然这仅仅只是长征的开端,但是每一次研究,也令我们离最终理解和治疗这种疾病走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