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与疾病诊断

2012-10-12 09:00 · buyou

据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本医疗基盘研究所的朝长毅项目组长与九州大学中山敬一教授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发出用1滴血分析疾病的技术。这种新技术只需要一次检查便可测定几百种蛋白质,可应用于肿瘤的个性化治疗中。

据《日本经济新闻》2012年8月28日报道,日本医疗基盘研究所的朝长毅项目组长与九州大学中山敬一教授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发出用1滴血分析疾病的技术。

该技术能用酶分解血液中的所有蛋白质并碎片化,进一步予以刺激,破坏碎片后进行第二阶段分析,只要检查一次便可测定几百种蛋白质。因肿瘤标记等主要疾病而增减蛋白质的情况一目了然,为根据疾病种类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实施个性化治疗服务。

研究小组指出,如采用新技术,医院检查部门添置质量分析设备,10年后,随技术更新,人体近2万5千种蛋白质均可进行分析。

1滴血能干什么?

日本开发出一滴血诊断9种肝病

早在2011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就宣布,他们开发出利用0.1毫升的血液就能够同时判断是否患有乙肝、丙肝和肝癌等9种肝病的诊断方法,在30分钟内就可以得出结果。

在人体血液中,共有约3000种因细胞活动而产生的代谢物。庆应义塾大学尖端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曾我朋义率领的研究小组注意到,肝病患者血液中含有5至10种特定的代谢物,而且根据疾病的不同,不同代谢物浓度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比较,能够辨别出9种肝病,包括尚未发病的乙肝和丙肝、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药物导致的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

以色列15分钟滴血检测肝损伤

来自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只有邮票大小,基于纸张的设备,能简单可靠的监测肝损伤,而且成本只需几分钱(每个测试),这个设备也许能用于发展中国家疾病检测。

发达国家中对肝脏疾病患者,以及服用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进行血液检测十分常见,监测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物就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和ALT水平升高代表着药物性肝损伤(DILI)。

而测量这些肝酶的标准就是从静脉抽血,然后送到实验室中,分离血清或血浆,在一个大型自动化平台上分析。虽然这种自动化检测运转良好,但是在许多地区却过于昂贵,也不实用。因此,Pollock与他的同事就研发出了这个首个基于纸张的微流体装置,只需几毛钱就能同时检测AST和ALT水平,令医生能得到实时反馈,从而制定治疗计划,而且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当场调整。

俄科学家掌握滴血显现多种病理的技术

据俄教科部新闻局发布的消息,由俄功勋科学活动家玛丽亚•康德拉绍娃女士领导的生物物理学科学小组,开发出了一种能诊断出系列处于早期阶段的病理的独特仪器。该仪器能借助一滴血显现早期的高血压、代谢综合症、肿瘤、神经质等许多到临床症状表现需要很长时间的危险疾病。

该仪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对关键的能量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分析。只需要从患者身上取一滴血,就可获得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分析结果。

荷兰开发出滴血知年龄技术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遗传学家曼弗雷德•凯塞领导的研究团队依靠的是血液细胞中携带的免疫细胞T细胞的特性来推算年龄,从而研发出了一种滴血知年龄的技术:只要取得一滴血样,就可以分析出取样对象的大致年龄,误差范围在9年之内。

当T细胞识别出入侵人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者肿瘤细胞等“外来者”时,会产生小的循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T细胞受体重排切除环(TRECs)。科学家表示,这种DNA环的数量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以一个恒定的比率减少,可以据此测试血样拥有者的大致年龄。研究结果表明,误差范围在9年之内。

一滴血测肿瘤细胞转移

台湾交通大学生物科公立技学系教授林志生与学生团队研发“纳米金球生物检测平台”,只需一滴血与几分钟,就能检测肿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性,部分关键技术已申请专利。

林志生表示,“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酵素会影响肿瘤细胞的形成与转移,因此血液中这类酵素活性的变化可成为侦测癌细胞的重要依据之一。

他说,目前常用于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分析的“酶谱分析法”,分析时间长且灵敏度低,所以仅适用在实验室或医院中检测。因此,他与学生团队利用“纳米金球”建构一个新式的光学生物检测平台来测定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由于纳米金球具球状,表面积大,可以大幅提升检测的敏感度与检测底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