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hem:胡文浩课题组研发出新型吲哚类衍生物的高效合成技术

2012-09-24 15:53 · lobu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胡文浩教授课题组针对高效药物合成技术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重要发现,他们提供了高效、高选择性合成具有广谱生理活性的新型吲哚类衍生物的新途径,这些高效合成技术的应用,有望缓解高通量筛选对新化学实体的需求,在新药发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多数药物都是化学合成的,但是化学合成药物发展之路已经越走越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胡文浩教授课题组的最新发现,却有可能为创新药提供新的分子合成方式。

据介绍,创新药物包括化学药和生物药两类。近20年,全球每年审批的新药仍以新化学实体药为主,约占70%以上。美日欧为全球主要的创新药物研发市场,其中美国约占全球上市新药总销售额的61%。而我国医药产业研发仍然停留在仿制和抢仿国外未在中国申请专利或专利过期的药品,生产的化学药品97%以上为仿制药,真正原创或有较大技术改进的药品寥寥无几。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以及制药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近十年来,尽管新药研发投入在增长,全球产出的新化学实体分子数却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现有化学合成技术无法快速、大量合成结构多样性新化合物以供筛选。因此,胡文浩教授课题组近年着力开发高效药物合成技术,为原始创新药物发现快速提供大量结构多样性的新化合物。

自2006年开始,胡文浩教授课题组在多组分反应领域发现了两个新的化学反应,可以高效、快速合成含多氨基和羧基的新化合物,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系列国际权威期刊上。在此基础上,历时一年攻关,针对高效药物合成技术的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重要发现。胡文浩教授课题组报道的合成方法,提供了高效、高选择性合成具有广谱生理活性的新型吲哚类衍生物的新途径,这些高效合成技术的应用,有望缓解高通量筛选对新化学实体的需求,在新药发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由胡文浩教授课题组所提供的高效合成技术合成的新化合物骨架,广泛存在于多类药物分子中,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化学实体表现出抗肿瘤、抗糖尿病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该研究成果在原始创新药物的研发中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目前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胡浩文教授课题组的这一成果《利用亚胺高对应选择性捕捉离子对中间体》,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该成果得到匿名审稿专家的高度评价。评价认为,该方法“无疑是金属卡宾化学领域的一个突破,可以构筑结构复杂的吲哚类衍生物,必将在制药行业引人注目”。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trapping of zwitterionic intermediates by imines

Huang Qiu,  Ming Li,  Li-Qin Jiang,  Feng-Ping Lv,  Li Zan,  Chang-Wei Zhai,  Michael P. Doyle  & Wen-Hao Hu

Reactions with the unstable and highly reactive zwitterionic intermediates generated in processes catalysed by transition metals are provid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molecular constructions. Insertion reactions involve the collapse of zwitterionic intermediates, but trapping them would allow structural elaborations that are not currently available. To synthesize complex molecules in this manner, reactive electrophiles can be used to trap the zwitterionic intermediates. Here, we describe the use of imines, activated by chiral organocatalysts, and a highly efficient integrated rhodium and chiral Brønsted acid co-catalysed process to trap zwitterionic intermediates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previously to undergo a formal C–H insertion reaction, allowing us to obtain polyfunctionalized indole and oxindole derivatives in a single step with excellent diastereoselectivity and enantioselectivity.

文献链接:Highly enantioselective trapping of zwitterionic intermediates by im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