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禽流感致死率可能“被高估”

2012-02-27 11:00 · bubu

过去十年间,当禽流感在全球多地间或暴发时,H5N1型毒株就被定性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人感染这种病毒后的致死率接近六成。但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23日刊登论文,认为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被大大高估”。

导读:过去十年间,当禽流感在全球多地间或暴发时,H5N1型毒株就被定性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人感染这种病毒后的致死率接近六成。但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23日刊登论文,认为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被大大高估”。

过去十年间,当禽流感在全球多地间或暴发时,H5N1型毒株就被定性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人感染这种病毒后的致死率接近六成。

但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23日刊登论文,认为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被大大高估”。

论文作者是美国芒特西奈医学院病毒学家彼得·帕莱塞及其研究团队。

世卫组织先前统计数据显示,自2003年来,在15个国家和地区人感染禽流感确诊病例总计586例,其中346例死亡病例。依据这一数据,世卫组织得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高达59%。

但帕莱塞的团队认为,这一数据“虚高”,实际致死率可能“低于1%”。之所以得出相距甚远的不同结论数据,是因为帕莱塞团队对计算分母的判定有着不同理解。

论文写道,世卫组织统计的586例禽流感患者只是就医确诊的感染者,不包括一些居住在欠发达和偏远地区而无法就医的感染者,也不包括染病后因未出现明显症状而没有就医的患者。

为甄别出这些未被计入分母的禽流感病毒感染者,帕莱塞的团队调用先前20份医疗数据,以1.4万人的血液样本作分析,发现其中1%至2%的样本呈现曾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迹象。

研究小组借此判定实际感染病例数远高于世卫组织统计数字,进而推算出人类感染禽流感的致死率远低于世卫组织公布的数值。

发表这篇论文的时机,在一些媒体看来,别有深意。

荷兰和美国科研人员去年先后宣布培育出一种可在人际间传播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变种毒株。由于担心变种病毒流出实验室后遭恐怖分子利用,两家实验室今年1月迫于外界压力宣布暂停研究,一些政府机构和国际机构限制发表研究成果。

一些学界人士注意到,帕莱塞团队上星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已发表一篇相似论文,引用相同数据,传递相同观点。作风严谨的《科学》杂志允许“一稿多投”实属“不寻常”。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流行病学专家认为,《科学》杂志之所以刊登这篇“二手”论文,或许是为了平抑学界对变种病毒可能从实验室泄漏所产生的恐慌情绪。

但《科学》杂志的一名女发言人说,编辑只评估论文本身价值,不考虑近期对禽流感变种病毒研究的争议。“这篇论文研究病毒的传播和致死率,论文本身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流行病学界,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帕莱塞团队的研究方法。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主任阿图罗·卡萨德瓦尔说,这篇论文中血液样本分析取自先前20份其他研究,“分析方式有重大问题”。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说,论文把1997年香港禽流感暴发时的感染者也计算在分母内,但实际上,那一次疫情中的病毒毒株在基因上有别于随后几年出现的疫情毒株,“不应纳入致死率计算”。

“禽流感的毒株基因不同……使这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出现严重缺陷,”奥斯特霍尔姆说。

奥斯特霍尔姆认为,确实可能出现一些感染者没有被纳入分母的情形,但同样,一些死亡病例也没有被纳入分子中,因为一些死亡病例自始至终没有被诊断为禽流感患者。

就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奥斯特霍尔姆主笔的一篇论文将于24日出版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新闻》上。这篇论文的结论数据与帕莱塞团队大相径庭,认为人感染禽流感致死率高达80%。


Seroevidence for H5N1 Influenza Infections in Humans: Meta-Analysis

Taia T. Wang, Michael K. Parides, Peter Palese

The prevalence of avian H5N1 influenza A infections in humans has not been definitively determined. Cases of H5N1 infection in humans confirm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re fewer than 600 in number, with an overall case fatality rate of >50%.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stringent criteria for confirmation of a human case of H5N1 by WHO does not account for a majority of infections, but rather, the select few hospitalized cases that are more likely to be severe and result in poor clinical outcome. Meta-analysis shows that 1 to 2% of more than 12,500 study participants from 20 studies had seroevidence for prior H5N1 infection.

文献链接https://www.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2/02/22/science.121888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