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飞飞因肺癌辞世 解读肺癌发病机制

2012-02-14 15:00 · jiexinzhang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目前,肺癌发生及其转移的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也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因此,研究肺癌相关发病和转移机制的意义十分重大。

惠特尼•休斯顿离世的阴云尚在盘旋,而就在昨天,国内流行乐坛也释放出一个让无数歌迷悲伤的消息:曾经演绎过《玫瑰玫瑰我爱你》、《爱你在心口难开》、《掌声响起来》等百首经典歌曲的“帽子歌后”凤飞飞,今年1月3日因肺癌于香港去世,享年60岁。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另外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5年生存率仅为15%,大部分肺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远端转移。目前,肺癌发生及其转移的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也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因此,研究肺癌相关发病和转移机制的意义十分重大。

小细胞肺癌

1)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癌,近2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小细胞肺癌(SCLC)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进展快,常伴内分泌异常或类癌综合征;由于患者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且对放化疗敏感,故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应以全身化疗为主,联合放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系治疗小细胞肺癌成功的关键。 

非小细胞肺癌

2)非小细胞肺癌(NSCLC)类,约8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区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对这两种类型的肺癌的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用化学疗法治疗,外科治疗对这种类型肺癌患者并不起主要作用。另一方面,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Genome Res:非吸烟肺癌者体内有未知的基因融合事件

南韩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测序和RNA测序,特征化地描述了之前未知的基因融合事件,研究的案例是, 33岁大的韩国男性患有肺癌却没有吸烟史和家族遗传史。他们发现了未知的基因融合用于解释不吸烟者占到肺癌患者的很大比重,这一发现提供了新疗法的靶点。相关的研究发表在网络版《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期刊上。

Cell:特殊基因或为引发非小细胞肺癌“祸首”

近日来自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的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找到了可能引发非小细胞肺癌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通过找出一个名叫CD166的表面标记,成功地鉴别出了癌干细胞。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个名叫甘氨酸脱羧酶(glycine decarboxylase,简称GLDC)的基因在癌干细胞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麻省总医院成功基因定位治疗肺癌

美国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继成功发现肺癌突变基因KRAS(占25%)、EGFR(占10-15%)、ALK(占4%)后,再一次发现最新的肺癌基因突变ROS1;ROS1基因突变的癌症患者倾向于年龄偏小,不吸烟,病理为腺癌的肺癌。由ROS1基因重新排列引起的癌症代表了百分之一到二的非小细胞肺癌,而非小细胞肺癌是美国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同时麻省总医院临床治疗实例表明ROS1主导的癌症能够被基因定位药物Crizotinib控制。

肺癌治疗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变革。最近发布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南建议采用EGFR基因突变检测以确定哪些患者较之化疗更适合接受口服靶向治疗药物厄洛替尼(特罗凯,罗氏)或吉非替尼(易瑞沙,阿斯利康)。不过,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不光是肺癌,将来所有类型的癌症都会朝着个性化治疗的方向发展,逐渐趋于根据在患者肿瘤中发现的基因突变类型来选择治疗药物,而不再是根据肿瘤所处的器官来选择化疗药物。

在201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胸腔肿瘤科主任Mark Kris博士报告了肺癌突变联盟(Lung Cancer Mutation Consortium,LCMC)项目的一些细节,该项目由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拨款资助,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家医疗中心参与。

不过,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Ramaswamy Gavindan博士在称赞LCMC所开展工作的同时也指出,就目前而言,检测肺癌患者各种不同突变类型的做法还仅限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对于常规的临床实践,目前只有针对1种突变类型的有效治疗药物,即针对EGFR突变的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虽然针对ALK突变的克唑替尼(crizotinib)可能不久就会上市,但这2种突变只占到了所有肺癌患者的一小部分。在Kris博士提到的只存在一种突变类型的54%的患者中,仅7%为ALK突变,17%为EGFR突变。

预防肺癌 远离“三烟”

第一烟:加大力度,拒绝一、二、三手烟

在全球大部分国家,87%的肺癌死亡都同吸烟有关(包括被动吸烟);同吸烟者长期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提高了25%,而在工作中长期被迫吸二手烟烟雾也会增加患肺癌的危险。近年还发现,三手烟也会对人体健康、尤其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危害。

第二烟:注意通风,开窗吹走“无形烟”

除吸烟外,环境因素如装修材料导致的室内污染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室内氡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肺癌第二大诱因,根据全球各地区平均的氡含量水平估算,由氡引发的肺癌病例占各地区所有肺癌病例的3%至14%3。

第三烟:健康烹调,清洁厨房少油烟

据媒体报道,近几年上海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尤其是40至50岁中青年女性患肺癌人数已接近男性,达到1:1,这与女性遭受二手烟污染、女性吸烟率上升、女士低焦油香烟和厨房油烟污染有密切关系。因此,不吸烟的“家庭煮妇”们,要注意营造一个清洁通风的厨房,减少高温煎炸这一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多开窗保持厨房空气流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