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综览:高温让作物“早熟”

2012-02-07 17:00 · lule

科学家近日宣布成功利用人体多功能干细胞高效地培育出白色脂肪细胞和褐色脂肪细胞这两种人体脂肪生成细胞,相关报告在线发表于本周的《自然—细胞生物学》上。这项研究为褐色脂肪组织活性相关治疗提供了潜在可能,从而降低体质指数(BMI)。

《自然—细胞生物学》

干细胞成功转变为脂肪细胞

科学家近日宣布成功利用人体多功能干细胞高效地培育出白色脂肪细胞和褐色脂肪细胞这两种人体脂肪生成细胞,相关报告在线发表于本周的《自然—细胞生物学》上。这项研究为褐色脂肪组织活性相关治疗提供了潜在可能,从而降低体质指数(BMI)。

目前,疾病研究所需的人体多功能干细胞的来源有两种:人体胚胎和直接用成体细胞重编程。科学家需要一种高效实现多功能干细胞各种分化的方法。此外,要从其他来源获取上述两种脂肪细胞,现有的方法也并不理想。在这项研究中,Chad Cowan和同事以多功能干细胞为来源,通过表达脂肪诱导相关因子,将近90%的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为白色和褐色脂肪细胞。所获得的细胞具有脂类代谢、胰岛素反应性等成熟功能,将这些细胞植入小鼠体内后,其会发生异位脂肪沉积,从而形成白色与褐色脂肪组织。

该项研究成果将直接有助于针对肥胖以及其他脂肪细胞相关症状的研究。

《自然—遗传学》

黄金猎犬与人具有共同的皮肤病遗传基础

共有的遗传基础可导致人类患上一种存在于黄金猎犬身上的罕见皮肤病,这是本周《自然—遗传学》发表的一项研究结论。

这种皮肤病我们称之为先天性鱼鳞病,患有此病的人在出生后不久,全身皮肤会呈现鱼鳞状。Catherine Andr, Judith Fischer与其他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犬类独特的繁殖历史,从患有该病的黄金猎犬身上鉴别出了致病基因,并将其命名为PNPLA1。通过进一步分析PNPLA1,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类似皮肤病的人身上同样存在该基因,并且在每两个家族中,就有六个人携带有这种基因的两种分裂类型。

PNPLA1基因通过皮肤表皮层表达,对维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其所属的蛋白家族可改变类脂结构,包括形成细胞外膜的类脂种类。

《自然—气候变化》

高温可让作物“早熟”

过高温度可加速小麦的老化从而降低作物产量——目前这一现象在很多作物模型中仍被低估——本周《自然—气候变化》的一项研究如是指出。照此看来,气候变暖给小麦产量带来的影响远比目前预计的要大得多。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难以预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还未能充分了解作物如何应对高温环境的。David Lobell和同事通过卫星测量印度北部的小麦生长率,对暴露在34℃以上温度下的小麦的老化速率进行监测。

通过采用两种常用作物模型进行模拟得出的结果显示,现有模型低估了温度对作物老化的影响。因为老化一旦开始,就会对作物灌浆产生影响,进而限制作物产量,所以作物模型似乎都低估了产量损失。

该项研究揭示了农作物适应性变化的有效程度取决于作物如何降低其对高温天气的敏感程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