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由金斯瑞生物科技主办的全球产业论坛将在伦敦盛大启幕,论坛主题为“Unlock the Full Potential of Cell and Gene Therapies”,旨在搭建一个高端对话平台,汇聚全球各地的关键意见领袖齐聚一堂,就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的最新突破、技术创新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行业热门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本届论坛议程紧凑、内容丰富、亮点纷呈。两位行业大咖——Gemma Biotherapeutics (GEMMABi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ames Wilson博士,担任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协会(ISCT)主席与Kiji Therapeutics首席执行官的Miguel Forte博士以及Emily Whitehead Foundation联合创始人Tom Whitehead,将为大家带来备受期待的主旨演讲,分享前沿见解。与此同时, 4场富有深度的圆桌讨论,分别围绕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与mRNA疫苗、CMC等领域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投资视角下的未来发展等话题逐次展开。
扫码注册参会
细胞治疗领域
巨擎聚首,共话技术创新突破与挑战
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与显著的疗效优势,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了空前成功,特别是CD19、BCMA靶向产品,已经成为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及多发性骨髓瘤(MM)等难治性恶性血液肿瘤的重要手段。
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的成功,让我们领略到了其无限的潜力。如今,这一疗法的突破还在继续,并不断向更广阔的治疗领域迈进。在血液肿瘤方面,CAR-T疗法正从前线治疗入手,日益拓展其应用范围,体内CAR-T产品首次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则为其描绘出更多可能性;在实体瘤领域,CAR-T疗法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受到肿瘤高度异质性、专一性靶点稀缺以及免疫抑制微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CAR-T疗法的实体瘤探索之路可谓是荆棘丛生。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技术的创新更迭以及更多特异性靶点的揭示,CAR-T实体瘤研发迎来了诸多成果与进展,不少在研产品已经在肝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肿瘤浸润能力、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
与此同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TCR-T疗法也在实体瘤治疗中彰显了出色的治疗潜力,并在今年迎来了里程碑式进展。今年2月,全球首款获批实体瘤的细胞疗法--TIL疗法Amtagvi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宣告细胞疗法正式进入实体瘤治疗的新时代。随后8月,Adaptimmune Therapeutics的Tecelra也获得了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滑膜肉瘤,成为全球首款治疗实体瘤的T细胞疗法。
同种异体细胞疗法领域,振奋人心的进展也在发生。今年7月,Atara Biotherapeutics开发的一款同种异体、“现货型”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特异性T细胞免疫疗法tabelecleucel(tab-cel)上市申请被FDA纳入优先审评,有望成为全球首款同种异体T细胞免疫疗法。
无论是CAR-T疗法,还是TIL疗法、同种异体疗法,这一系列创新突破背后传递出来的讯号十分明显——细胞治疗领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而受邀前来的探索不同路线细胞治疗的大咖们,将点燃这些热点话题。
本届论坛设置了细胞疗法技术创新与突破专题圆桌讨论,特别邀请了CAR-T/TIL疗法/同种异体细胞疗法领域巨头公司领袖们,包括传奇生物首席执行官黄颖、Atara Biotherapeutics董事会主席Pascal Touchon、邦耀生物首席执行官郑彪,以及Ori Biotech首席执行官Jason Foster等。他们将聚焦细胞治疗领域技术创新突破,特别是CAR-T疗法/TIL疗法/同种异体细胞疗法等细分类别的前沿进展,同时也会围绕现存的挑战定向提供解题思路,为行业高水平发展出谋划策。
基因治疗与mRNA疫苗
巅峰对话,洞悉未来发展趋势
精准医疗理念是近些年药物研发的主旋律,诸多直击病症的靶向性极强的创新药物走向临床实践,不仅革新了各类肿瘤、自免等常见疾病的治疗路径,也填补了不少罕见疾病治疗空白。
在这之中,基因治疗、mRNA疫苗等前沿技术因其能从核酸层面更早期地干预疾病发生发展,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目前,基因治疗在创新技术的推动下逐渐从基因遗传病扩展至癌症、病毒感染、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同样,mRNA疫苗不仅在传染病预防方面彰显出强大的实力,其在癌症治疗等领域也大有可为。
总而言之,基因治疗和mRNA疫苗领域均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繁荣发展背后仍面临诸多挑战。基因疗法高昂的研发与生产成本,导致治疗费用居高不下,大大阻碍了患者可及性。此外,这类疗法制备过程非常复杂,特别是载体的选择、生产与优化,对基因疗法/mRNA药物开发进程有着深远影响。高效安全的递送系统则是实现更广泛应用的重要抓手,其中,基因治疗目前最常用的载体包括病毒载体(VP),如腺相关病毒(AAV)、慢病毒(LV)、腺病毒(Ad),以及非病毒载体(NVP),如脂质纳米颗粒(LNP)、质粒、转座子、mRNA以及CRISPR/Cas9系统等,这些载体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推动基因治疗与mRNA疫苗的应用至关重要。
病毒载体以其高效的基因递送能力和稳定的表达特性而受到青睐,但免疫原性和安全风险等问题不容忽视。相比之下,非病毒载体则具有低免疫原性和易于制备的优势,然而其递送效率和表达稳定性尚需提高。总体而言,两类载体都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而这些不足之处也蕴藏了破局契机。VP与NVP,孰优孰劣?临床应用中,何种载体会成为基因编辑的技术路线趋势?基因治疗、mRNA疫苗领域取得的具体进展有哪些?从技术到临床实践,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本届论坛邀请到了全球知名制药企业、科研机构及监管机构的专家,包括GENYO(辉瑞、格拉纳达大学、安达卢西亚地区政府支持的基因组学与肿瘤学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Karim Benabdellah、阿斯利康资深科学家Deividas Pazeraitis等,他们将围绕基因治疗与mRNA疫苗领域的创新技术、突破进展、发展趋势以及现存挑战等多个行业热门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为参会者呈现全方位、多维度的行业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