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争议事件Top10
1.爱迪生拒绝领奖
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和托马斯·爱迪生这对“冤家”水火不容,两人拒绝共享同一奖项,并声称如果一个人抢先获得了该奖,另外一人就绝不会接受。1915年11月,当特斯拉与爱迪生两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传来时,他们都选择了拒绝领奖。
2.和平奖首次颁给“良心犯”
193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德国非战主义记者卡尔·冯·奥西埃茨基。但是纳粹当局不允许奥西埃茨基本人去奥斯陆领奖。
1937年,震怒的希特勒颁布一项法令,禁止德国人领取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和平奖颁发给奥西埃茨基是对他的侮辱。
获奖的奥西埃茨基被送进一个民间医院,但始终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1938年,由于在集中营长期遭受酷刑和虐待而重病身亡。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和平奖颁发给良心犯,开创了此奖“干涉内政”的先例。正如德国政治家勃兰特所说:颁奖给奥西埃茨基,“是对掌权的野蛮主义的道义上的战胜”。从此,诺贝尔和平奖开始面向人权。
3.希特勒获和平奖提名
1939年,瑞典一个国会成员提名阿道夫·希特勒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该提名随后便被取消。
4.前苏联阻止作家接受文学奖
1958年,鉴于《日瓦戈医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世界性影响,瑞典文学院授予帕斯捷尔纳克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变得十分微妙。有关小说问题的政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西方有些人借小说中的某些情节和字句攻击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苏联也开始反击。一时间气氛非常紧张,那些从未读过这部小说的人也开始批判起帕斯捷尔纳克。紧接着在11月4日,苏联政府授权塔斯社发表声明,如果帕斯捷尔纳克出席颁奖大会并不再回国,苏联政府对他决不挽留。
帕斯捷尔纳克对事态的发展始料未及,便提前在10月29日宣布拒受诺贝尔文学奖。帕斯捷尔纳克的委曲求全终于起了作用,加上世界舆论的帮忙,他仍得以留在自己的祖国,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庄里,直至1960年5月30日病逝。他是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唯一一位不仅未曾因获奖而取得荣誉,反而招致耻辱和灾难的作家。
5.萨特拒绝接受文学奖
法国作家、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可能是迄今为止唯一自觉、自愿且发自内心拒绝诺贝尔奖的人,因为他需要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也可以说,萨特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用金钱和荣誉难以收买的人。
1964年,当萨特得知自己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并有可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当即致信评委会,表示将拒绝该奖项。但评委会还是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郑重地授予了萨特,理由是:为了他那富于观念、自由精神与对真理之探求的著作,这些著作业已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不过,萨特的拒绝并不是玩虚的。在颁奖消息传出后,他立即起草了一份“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的声明,于当年10月22日由萨特在瑞典的出版商委派一位代表在斯德哥尔摩代为宣读。
6.黎德寿拒领和平奖
美国于1960年代早期开始介入越南战争,从1968年到1973年间曾举行多场公开及不公开的巴黎和平会谈。其间于1970年起,北越领导人黎德寿曾多次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秘密会谈,使1973年1月27日的巴黎和平会议能商讨两越停火事宜。
会议继续召开期间,越南当地尚有一些零星战斗,美国于当年3月29日前从越南撤军,但仍向北越发动轰炸。由于双方持续违反停火协议,黎德寿与基辛格于同年五至六月继续于巴黎会晤,商讨行使停火协议事宜。至6月13日,美国与北越代表正式宣布行使条文内容。
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黎德寿及基辛格,国际社会对此嘘声一片。两位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因此辞职,黎德寿拒绝接受和平奖,他表示越南还没有实现和平。
7.文学奖得主被举报
1999年,作家大卫·斯托尔称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里戈韦塔·门楚,在自己的自传中撒谎,但诺贝尔奖委员会并未剥夺门楚的奖项,原因是斯托尔的“举报”与此无关。
8.拉宾获和平奖
1994年,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一起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很多以色列人担心拉宾背叛祖国以色列,并放弃大量土地,由此导致更多犹太人死亡。
9.“伟哥”研究者获奖
伊格纳罗博士和他的两位工作伙伴成功发现一氧化氮是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气体,它可以通过细胞薄膜,去调节另一细胞的功能。他们的发现,开创生物系统信息传递的新理论。正是这一重大发现和对一氧化氮的研究,使伊格纳罗博士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
伊格纳罗忆述,当时他在法国尼斯机场,一名地勤人员请他接一个“从美国打来的重要电话”。他接过电话后,同事通知他得奖,他还以为是恶作剧。
美国一家药厂利用这个发现,生产出医治阳痿的“伟哥”。
10.戈尔获和平奖
2007年,科学界出现一片喝倒彩声音,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因为增强全球气候变化意识,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批评者们称戈尔并非科学家,甚至根本就不懂气候变化问题。
细数诺贝尔奖之最
迄今为止,诺贝尔奖走过了1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一年年的激烈竞争,一年年的花落各家,很多获奖者在赢取这份特别收获的同时,也给诺贝尔奖的历史留下了别开生面、趣味横生的“之最”。
最巧合的获奖者
2007年10月10日,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幸运获奖。
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是埃特尔71岁生日。所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第一时间拨通了埃特尔的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并送上生日祝福。在生日之际得到如此荣耀的大奖,埃特尔自然也是非常高兴,他说,这是“任何人所能想像到的最佳生日礼物”,也是“一生只能获得一次的生日礼物”。
事后,埃特尔向媒体承认:接获从斯德哥尔摩打来的通报获奖电话后,他哑然失语,紧接着泪水开始涌向眼眶……
最冷门的获奖者
相比起物理学、化学等专业性强的奖项,和平奖更能引起公众的瞩目,不过也会爆出一些冷门。2006年10月,不少被认为的大热门纷纷落马,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它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这一结果大大出乎很多媒体事前的预测。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授予“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事实上,在和平奖传统中,相比停止冲突的当事双方,冲突的斡旋者获奖的机会通常较小。因为冲突双方经常是拿自己的生命或者政治前途冒险。最近一次因调停冲突而获奖的人是美国前总统卡特,他在2002年获奖。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由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埃及人巴拉迪获得,这一年也是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60周年。
而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则是爆出“冷门中的冷门”,获得者从一个过去很少涉及的行业——银行业中诞生了。
最郁闷的获奖者
能成为获奖“黑马”自然让人喜出望外,可是,也有一些本来很有实力的获奖者是在苦等了很多年之后才终于得到了诺贝尔奖的认可,不免郁闷。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这一发现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注,结果劳斯直到85岁才获奖。
最有个性的获奖者
由于健康原因,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没有亲自前往瑞典领奖,但他事先录制好了自己的演讲稿。不过,很有个性的品特在演讲中没怎么提及文学,而是重点谈论了政治问题。他强烈谴责美国总统布什和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称他们应该因入侵伊拉克受到起诉。
最年轻的获奖者
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是英国人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他以对X射线晶体结构的研究而获得物理学奖,获奖时只有25岁,而且他当年是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分享了这一奖项。
最年长的获奖者
有年轻有为的,自然也就有老当益壮的。迄今,年龄最大的诺贝尔获奖者是美国人雷蒙德·戴维斯,他由于在“探测宇宙中微子”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2年物理学奖,当年他88岁。戴维斯已于2006年去世。另外据统计,还有4人在87岁高龄获奖。
最唯一的获奖家庭
某种程度上,或许上述获奖者之最都有一定的可替代性,毕竟100多年来获奖者太多了。但是,有一个诺贝尔之最绝对是全球唯一,起码到现在属于“前无古人”,至于会不会“后无来者”则要看历史的发展,这个唯一来自居里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