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神经生物学家罗敏敏:科学是我的快乐源泉

    说这话的,是国际知名神经生物学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敏敏(上图。本报记者赵永新摄)。凭借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他入选国家杰青科学基金,并荣获第十七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2017-07-03
  • 从天才少女到憾失诺奖的外籍院士:庄小威像看电影一样看细胞

    她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最年轻外籍院士、哈佛大学物理与化学双料教授,现年45岁。2003年,庄小威拿下“麦克·阿瑟天才奖”,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
    2017-06-30
  • 何江入选世界顶级智库阿斯彭思想节聚焦健康学者

    6月23日,何江入选世界顶级智库阿斯彭研究院(Aspen Institute)阿斯彭思想节聚焦健康学者。阿斯彭思想节被誉为美国的达沃斯论坛,往年比尔盖茨,比尔克林顿,希拉里克林顿,乔拜登等大咖都做过演讲嘉宾,这次阿斯彭研究院从全世界范围内遴选了数百位医疗健康领域内最具潜力的学者参与会议,何江作为唯一一位中国人入选。
    2017-07-01
  • 中科大少年班学院院长: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6月21日,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20岁的苏州女孩马一可来到学生服务中心领取自己的分数单,为赴美读研做准备。她即将与279名同龄人一起,从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毕业,其中超四成毕业生将出国求学,比例为全校最高。
    2017-07-03
  • 先声药业任晋生:“求药若渴”的我们,选择了这“三条途径”

    近日,在题为《努力成为趋势的一部分》的主题报告中,先声药业创始人、董事长任晋生表示,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能力?如何获得更多更有效的药物?这是先声药业正在积极思考的问题。总结来说,这是一种“求药若渴”的状态。
    2017-07-03
  • 陈凯先院士:基因编辑技术对促进新药研发具有重大价值

    近日,在第三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上,陈凯先院士强调,我国药物研究和产业发展正进入创新跨越新阶段,正在实现从跟踪仿制——模仿创新——原始创新的转变。在大会报告中,陈凯先院士“点名”了基因编辑等技术。
    2017-06-30
  • 2017年全球肿瘤治疗趋势:肿瘤治疗越治越贵?

    癌症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基于对疾病生物学和转化研究进一步认识,癌症创新疗法已经大大地改变了许多癌症的治疗模式。2011-2016年间,全球68种抗癌新药被批准上市,涵盖22种适应症,其中许多药物被批准用于不止一种适应症。
    2017-06-30
  • 屠呦呦致信新华社记者:“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礼物”是怎么发现的?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6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给新华社记者写来一封信,讲述发现“青蒿素”这份“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礼物”的艰辛过程,表达壮大和发展中医药、造福全人类的决心。
    2017-06-30
  • 严 海:力扼糖尿病魔的华人科学家

    我们的研究结果得以被美国糖尿病协会选作2017年年会的‘主席特选大会报告’之一,是我们公司的殊荣。REMD-477代表了在I型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这个项目2014年落地北京,全原创新,领先世界。
    2017-06-29
  • 祝贺!微芯生物鲁先平博士当选“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

    2017年6月23日, “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盛典“在京举行,微芯生物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鲁先平博士因研发中国原创化学新药荣膺“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称号。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