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叶刀》专访曹雪涛院士:在中国进行医学研究改革

    28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40岁时成为第二军医大学(SMMU)的副校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现在,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CAMS)的院长,曹雪涛院士希望通过改革中国的生物医学研究方式,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柳叶刀》对其进行了专访。
    2013-06-12
  • 科技部部长万钢:管好用好科研经费是科技界共同责任和义务

    6月4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 “2013年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工作会议”上指出,财政科研经费是公共财富,是纳税人的钱,管好用好,发挥出资金的效益,是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每个科研单位、承担科技项目的科技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2013-06-04
  • 华东理工刘昌胜教授:用3D打印技术制造可植入的人骨

    华东理工大学的刘昌胜教授正尝试让3D打印机打印出可以植入人体的大段骨头,以帮助重伤病人站起来。打印骨头是刘昌胜近20年人工骨研究的一个新拓展,迄今为止,他牵头开发的生物材料已与超过20万名病人的骨头融为一体。
    2013-06-03
  • 徐铭恩:生物3D打印是3D打印技术研究最前沿领域

    首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于5月29-31日在北京举行,会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铭恩教授称,生物3D打印是3D打印技术研究最前沿的领域,将为制造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开辟了新领域。
    2013-05-31
  • 卢秉恒院士:3D打印需要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

    日前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表示,我国的3D打印技术落后于欧美,还无法支持个性化需求。为了追赶3D打印技术这个牛鼻子,我国需要制定发展3D打印技术路线图。
    2013-05-29
  • 诺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个性化医疗遭遇个性化问题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谈个性化医疗,他认为“在DNA和生物制药方面,我们现有个性化的药物里面有很多个性化的问题和障碍……不是解决一个基因的突变就能解决问题,有些病有好多基因突变,是一个多极导致的疾病转变。”
    2013-05-28
  • 沈保根院士:将科研人员从挣钱中解放出来

    中科院院士沈保根接受采访时指出,科研投入的扩增没有换来原创性成果正比上升,其中一个原因是科研分配制度不够完善。以单项目资助有限为特点的多渠道投入,让科研人员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经费、应付检查汇报等方面,真心安下心来做研究的时间明显不足。
    2013-05-28
  • 生物制药领域收入最高的20位CEO

    FeicePharma网站发布了2012年生物医药领域收入前20名的CEO,令人意外的是,排名第一的Leonard 'Len' Schleifer所在的公司Regeneron并不算著名,在上榜的公司中,知名度几乎是最低的,而作为CEO的他凭啥能拿那么高的工资?
    2013-05-24
  • 华裔科学家孙大文获冷冻食品研究领域国际最高奖

    著名华裔科学家孙大文获得冷冻食品研究领域国际最高奖项——冷冻食品基金会冷冻研究奖。这是该著名奖项首次颁发给美国本土以外的科学家。以前所有获奖者都是来自美国冷冻食品领域的著名学者。
    2013-05-22
  • 中国工程院颁布201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根据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消息,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遴选工作于4月25日结束。经形式审查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有效候选人共560人。
    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