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中国梦根植于健康梦

2014-06-18 06:00 · Hugh

对于程京来说,健康梦并非即兴之词。多年来,他调研走访的足迹遍布四方,所闻所感和心中希望皆凝注于此。在他心中,守望生命、守护健康,早已成为经年不变的天命。


“我认为健康梦应该是中国人最大的梦想。如果没有健康,其他所有梦想就失去了生根与成长的土壤。”2013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在向中央政治局领导汇报时,首次提出了他心中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听后频频点头。

对于程京来说,健康梦并非即兴之词。多年来,他调研走访的足迹遍布四方,所闻所感和心中希望皆凝注于此。

2014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程京又成为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得主。而在他心中,守望生命、守护健康,早已成为经年不变的天命。

近日,程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度聊起了他的健康梦。

健康梦的普适价值

程京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度过了大学前的时光。如今,那里部分居民的健康状况一直让他忧心忡忡。

“很多家庭一贫如洗,一口锅就是全部家当。在物质和精神极度贫乏下,毒品乘虚而入,针具共用情况非常严重,艾滋病发病率高得惊人。”程京语气凝重地说。

“每年国家要拿出一万多亿元支持医疗事业,而且该数字呈逐年增长态势,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程京告诉记者。

他说,过去大家谈论较多的是医疗、治病,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如果继续走这样的老路,恐怕国力难以负担。

程京认为,当前应更加关注健康而不是疾病。首先,健康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无论是部分出生缺陷疾病,还是重大疾病中的慢性病,都与环境有关。如果我们重视健康,就会自然地关注到环境问题。因此,健康与否是检验青山绿水的最终指标。”

其次,二者的受众不同。疾病针对病人,而健康针对所有人。“所以,健康梦是具有普适价值的,它是每个人的事情。如果能够实现,将为我们节省下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

上医治未病

程京之于健康梦,不仅是倡议者,更是一位前行路上的筑梦人。

2013年9月,《北京日报》一组关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数据引起程京的关注:我国每年约有80万至120万出生缺陷儿。近十年来,北京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至2012年达19.57‰。

当时,正值程京向习近平和中央领导作工作汇报前夕。他将这组数据放进自己的汇报材料,但能不能讲,他很犹豫。

“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医疗条件最好。然而,从1996年至2012年的统计数据看,北京市户籍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已由5‰上升至19.57‰。”汇报现场,程京的“爆料”引起在场领导的高度重视。

北京尚且如此,偏远地区又该如何?2013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两会上指出,我国70%的残疾人在农村。

“我国是全球唯一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每个家庭无疑都希望孩子是健康的。”然而,程京道出了其中的隐忧,“如果没有先进的检测技术,生的孩子越多,尤其是随着单独两胎政策的放开,出生缺陷的基数就越大。”

在多方的积极推动下,2012年4月1日,北京市正式启动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约超过98%的新生儿家庭参加了该项免费检测。截至今年6月6日,北京市共完成460665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筛查出携带有耳聋基因的孩子21167个,占比4.59%。其中,可“一针致聋”的新生儿有1115人,另外还有近百名新生儿生下来就没有听力。

“筛查的最大意义在于我们至少让1万人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听力残疾隐患。”程京告诉记者,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惠及数十万人的出生缺陷筛查很快将陷入无以为继的局面。

找不到补贴来源,今后那些待筛查的孩子该怎么办?一向自信乐观的程京陷入茫然。

健康梦,待驱动

支持资金的缺位仅是冰山一角,在程京看来,更大的问题在于政策制定、医疗体系与舆论导向中存在的种种盲区。

不久前,程京“迷上”一条新闻:5月24日,习近平考察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

“我把这条新闻下载下来反复看了五六遍。”程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条新闻,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与联影同病相怜。

在医疗产品领域,产品通不过审批、定价环节,就不能成为商品,无法惠及百姓。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某一部门。

在行业内打拼多年,程京深知民族品牌肩负的使命和生存的不易。为此,他建议设立转化医学临床基地,让“863”计划支持的产品或卫计委重大专项支持研发的产品在其中得到集中展示和示范应用。

事实上,更让他感到头疼的还是现行的医保社保体系,因为创新医疗产品进医保比登天还难。程京坦言,企业之所以创新,是因为临床需要,但创新成果又因政策原因难以进入临床,这难免使政府鼓励的自主创新有叶公好龙之嫌。

程京强调,这是整个生物医疗工业界普遍面临的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未来科技创新必将缺乏动力,也不会有年轻人再愿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