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治疗罕见病?初步临床结果“不大喜人”

2019-02-14 09:29 · 369370

体内基因编辑正在发挥作用,但是患者是否真正受益还不明确。


图片来源:BioPharma Dive

基因编辑为修改DNA提供了工具,但却需要科学家们“谨慎使用”。去年闹地沸沸扬扬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给学界敲了警钟,伴随着广东调查组的初步声明,这一事件现今也无甚“动态”了。

基因编辑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方向是治疗疾病。2017年底,科学家们第一次开始尝试编辑成年人的基因,用于治疗罕见性遗传疾病。

现在,这一尝试的初步临床结果出炉:在2月7号的WORLDSymposium会议上,研究团队分享了相关数据,表示改变DNA的尝试成功了,但是干预是否发挥了救治的效果目前还不清楚。

基因编辑治疗罕见病

据美联社报道,这项研究技术SB-913由Sangamo公司开发,是一种基于锌指核酸酶(ZFN)的体内编辑疗法,用于治疗II型粘多糖贮积症患者(MPS II,也称为亨特综合征)。借助于病毒,将锌指核酸酶运输至体内,切割特定位置的缺陷基因,并用正确的IDS基因代替。这一技术与CRISPR-Cas9具有相似性,但开发起来相对更为困难。

此次受试对象包括8名患有亨特综合征(Hunter syndrome)的患者和3名患有Hurler综合征(MPS-IH型)的患者。这些患者因为突变而缺乏分解某些多糖所需的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面临着罕见的代谢紊乱,这些多糖反过来会在体内积累(GAG物质累积),导致器官损伤,最终容易引发早逝。

目前,MPS II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酶替代疗法。SB-913的治疗目标是让患者的肝脏能够持续供应功能性IDS酶,也就是说它的作用范围局限在肝脏,并不对其他器官(包括生殖)产生影响。

研究团队设置了3种剂量(低中高)。结果显示,两名接受中等剂量治疗的亨特综合征患者体内“纠正过的基因”水平较低,这可能不足以确保治疗成功。而另外一名接受低等剂量治疗的患者则没有表现出改变。

这意味着,低、中剂量的基因治疗不足以获得临床效益。对于高剂量治疗组,公司表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检测和分析。但是,Hurler综合征患者接受治疗的初步结果显示,缺失酶的水平上升,并趋近于正常水平。

试验中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发生与基因治疗相关的健康问题。据美联社报道,有一名患者表现出免疫反应的迹象,并接受了相关治疗。

“它看起来很安全……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迹象。”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Kiran Musunuru(未参与这项研究)对此评价道。他告诉美联社,在明确治疗有效之前,依然需要对患者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

股价受挫

Sangamo是基于锌指核酸酶基因编辑的主要先驱,此份“不怎么积极”的数据让其股价下跌超30%。同时,也让其他基于CRISPR的主要企业——Editas Medicine、CRISPR Therapeutics和Intellia Therapeutics受到了牵连。


受Sangamo影响,基因编辑主流企业股价均下跌了(图片来源:BioPharma Dive)

据悉,Editas Medicine将开启基因编辑疗法EDIT-101的1/2期体内试验,适用于Leber先天性黑蒙症10(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10)眼疾。与此同时,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与其合作伙伴Vertex Pharmaceuticals正在欧洲针对基因编辑疗法CTX001进行类似的早期研究,并在美国获得了一项研究性新药申请。

参考资料:

Sangamo setback pulls down gene editing biotech peers

Preliminary Results Point to Success of In Vivo Gene E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