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史伟云教授“新型角膜供体材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据悉,此项技术历经15年技术攻关,创造性地用动物角膜基质替代人角膜基质,快速恢复患者视力。临床2年来,已在200多家医院使用,为1万余名患者带来光明。
90%以上成功率 VS 1/400获捐率
角膜病是我国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角膜移植是唯一复明手段。从技术角度来说,眼角膜移植手术并不复杂,手术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目前,我国约有400万患者等待角膜移植供体,但每年仅有1万人捐献眼角膜。
国内多家医院的眼库几乎都是“有库而没有眼角膜”的“空库”。以北京同仁医院为例,眼库登记的志愿者有4万多人,90%以上是年轻人。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生命尽头的老年人,历来是角膜劝捐员的主要工作对象。年龄在2岁以上80岁以下,眼部没有做过手术,没有传染病,在医院去世,就能捐献角膜。
传统捐献角膜需要连同眼球一并摘取,方便角膜的保存。如果单取角膜,容易污染,无法移植成活,且玻璃体、晶体等都会漏出来,影响遗容。这对中国的传统孝道带来了冲击,家属往往难以接受。实际上,在捐献角膜时,工作人员会用仪器撑开逝者眼皮,用消毒后的剪刀把眼球周围的组织剪断。随后,植入填充物,戴上假眼片,再合上眼,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体现对逝者的尊重。
动物角膜供体+不摘眼球的新捐献模式
史伟云教授从事眼科事业40余年,是世界上极少角膜移植手术超万例的专家。此次获奖技术研发全球首个新型生物角膜产品、创新国内首个人工角膜材料和制造关键技术、发明活性羊膜保存技术、创建保留眼球仅取角膜的原位捐献技术体系、发明生物眼结膜和角膜内皮再生技术,为角膜致盲患者带来了复明希望。
01全球首个新型生物角膜产品
短期内通过提高眼角膜捐献量来弥补缺口很难满足临床需求,因此,通过科研手段解决角膜供体的问题,成为解决我国眼角膜供应匮乏的快速有效路径。全球首个新型生物角膜产品创造性地用动物角膜基质替代人角膜基质,保留天然角膜基质胶原蛋白结构及透明性,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能与周围组织快速整合,快速恢复患者视力。
图片 目前,该产品已获得国家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临床2年多来,已在200多家医院使用,为1万余名患者带来光明。作为一项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搞科技划时代产品,该产品改变我国角膜移植手术供体奇缺的困境。
史伟云教授表示:“眼球表面的角膜厚度只有500微米,多种致病因素会使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混浊、瘢痕,严重的发生角膜穿孔,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导致视力模糊、减退,甚至失明。目前,利用动物角膜,尤其是猪角膜是解决人角膜供体匮乏的最佳方案。猪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基因序列高度相似,且猪的数量庞大,是最为适合替代人角膜的动物。但是,猪角膜供体移植最大的问题是术后存在异种排斥,猪角膜与人角膜厚度、曲率不一样,即使移植成功,术后视力也不佳。如何把猪角膜中异种抗原和细胞剔除干净的同时还能保持角膜的透明性,成为最大瓶颈。我们基于胶体渗透压平衡的脱细胞新理论,发明脱细胞保护液,首创脉冲高静压技术,将脱除异种抗原的时间从3天缩短到3个小时,此举解决了透明性和异种排斥难题。其中的脱细胞技术,是通过各种方法去除组织、器官中的细胞成分,消除抗原性,保留器官的三维结构和含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此外,我们发明了人工前房结合飞秒激光技术,解决术后视力差的难题,而临床应用效果达到人供体角膜水平。这种角膜是用猪角膜基质,经过脱细胞和去抗原处理后,来替代人角膜基质,可以解决临床上30%-40%角膜可治盲患者的复明问题。”
02国内首个人工角膜材料和制造关键技术
即使人类角膜充足,10%-15%的终末期角膜盲患者也无法通过人的角膜移植恢复光明。如严重化学伤等角膜上有大量的新生血管,移植到受体后,很快就会产生免疫排斥,所以人工材料合成角膜是终末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手段。
图片 史伟云教授团队创新了人工角膜材料和制造关键技术,用高分子材料和钛合金做成了人工角膜。这种人工角膜模仿的是美国波士顿人工角膜,但团队做了大量的改进。欧洲人的眼睛和中国人的眼睛有差异,团队把中国人的眼睛解剖指数、颜色融入到国产人工角膜中,无论是美观度还是术后视力恢复情况都优于进口人工角膜。该产品4项主要指标超过美国产品,获国家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使近1 00例盲人复明,填补国内空白,使我国终末期角膜盲不再是绝症。
03活性羊膜保存技术
生物羊膜是角膜修复的最佳材料,但活性保存是难题,以往大家都是取新鲜的羊膜“点对点”使用,或者用干燥后的羊膜,但这种羊膜的活性和营养也随之降低。史教授团队研发的新鲜羊膜长效保存液,最少可以让羊膜“保鲜”2年,解决了角膜溃疡修复材料问题。目前全国共有500余家医院在使用该项技术,每年有2万名患者获益。
04原位捐献技术体系
很多人存在“眼角膜捐献就是移植整个眼球”的印象。史伟云教授团队早在多年前就创建角膜原位捐献技术体系,不需要再把捐献者的眼球摘掉后再取下眼角膜,捐献者的遗容不再被破坏,让更多人容易接受眼角膜捐献。该技术使角膜捐献量从年200枚增加到5800枚,缓解了我国角膜供体匾乏难题,创造了角膜原位捐献的中国模式。此外,摘取后的眼角膜必须在24小时内植入患者眼中,否则容易造成眼角膜的污染和浪费。团队还发明离体角膜活性保存液,让摘取后的眼角膜可以保存14天,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05生物眼结膜和角膜内皮再生技术
结膜大面积缺损和角膜内皮失代偿是临床治疗的世界难题。团队发明了生物眼结膜与角膜内皮再生技术获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审评。
史伟云教授表示:“如今的人工角膜是没有内皮细胞的,所以不能做全层的角膜移植。现在我们正在研发一种特殊材料,可以把人工材料内皮贴到人工角膜上,实现人工角膜应用于全程角膜移植。此外,我们还在研究一种‘水凝胶’,若角膜缺损,可以涂上去,不需要缝合即可快速修复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