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于“生物谷”
值此11月“全球肺癌关注月”到来之际,新浪医药特别对话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教授,一起聚焦肺癌防治,关注肺癌领域里的更多研究,更长生存等热点话题。
肺癌高发受多重因素影响 早诊早治是关键
据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达78.1万例,相当于平均每10分钟就有15人罹患疾病,每年死亡的病例高达62.6万。
早期肺癌通过治疗可以获得长期生存,但在中国,将近七成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患者过往的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
对此,李峻岭教授强烈建议道:“肺癌一定要早诊早治,越早发现越早治疗,生存率越高,而且早期治疗的花费是最小的。”因此,识别早期症状至关重要。李峻岭教授分析道:“肺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吸烟、大气污染、职业和环境接触、既往肺部慢性感染、遗传等都是相关因素。”
李教授建议,40岁以上、具有特殊肺部疾病、吸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以及早发现肺部病变。内科医生是处于肺癌等恶性实体瘤疾病治疗的下游,应该从上游就开始很好地预防、筛查。同时,他还特别呼吁政府在预防阶段加大投入,因为这是早期发现疾病的最好时机。
突破传统 免疫治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目前肺癌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早期肺癌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预后比较好,且有些患者可以达到治愈。
但是在中国,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晚期肺癌的定义是相对于早期肺癌来讲的,其实他认为它们更应该叫做转移性肺癌。
李峻岭教授强调:“绝大多数晚期肺癌现阶段尚不能治愈,治疗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二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晚期肺癌的治疗理念应当是疾病的控制,而非治愈。如果是抱着控制疾病的想法来接受治疗,心态会好很多。”
近年来,尽管肺癌在治疗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但对于晚期患者,特别是鳞癌及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而言,目前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患者亟需创新治疗方式来改善治疗现状、延长生存期。
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与深入,除了现有的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外,免疫肿瘤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式备受关注。与传统治疗方式不同,它并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在一些瘤种治疗上已显示出长期生存获益的特点,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李教授表示,现阶段,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和日本的二位科学家,正是表彰他们在发现免疫检查点方面的重要贡献。肿瘤免疫治疗作为创新的治疗方式,逐渐改变了癌症的治疗格局,有望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效果突显,创新药物有望让肺癌成为可控的“慢性疾病”
当前,肺癌防治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提高15%。因此,改善患者治疗现状、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今年8月,中国大陆市场迎来了第一款用于肺癌治疗的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Nivolumab Injection),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在国内的建议零售价格为100mg/10ml 9260元,40mg/10ml 4591元。这个价格仅为美国的一半,并显着低于周边市场。
李教授认为:“纳武利尤单抗的上市为晚期二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对于没有EGFR和ALK基因突变的患者,在其接受含铂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时即可使用该药物,在现阶段可以不进行PD-L1检测。”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创新治疗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一项经治晚期NSCLC临床研究(CA209-003)证实了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将晚期NSCLC患者五年生存率从过去的不到5%提高到了16%,从坐标轴上来看,免疫治疗出现之后生存率的明显提升形成了长长的拖尾,这个尾巴就代表这部分患者开始有了长期的生存机会,表明我们在将肺癌转化成为慢性可控疾病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这得益于基础科学家、临床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疾病治疗的积极努力。我希望,多种治疗手段联合有可能使这个尾巴变得更长更大一些,令更多的患者实现更久的生存。”
最后,李教授表示,在创新药物不断刷新的同时,公众也应该对肺癌治疗有科学的认知,在被诊断为肺癌后切莫恐慌,需积极配合医生根据疾病分期、分型以及身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获得更长、更好的生存。(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