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入侵人体,主要通过攻击T淋巴细胞瓦解免疫系统,致使患者免疫功能减弱,增加感染各种疾病或者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进而威胁生命。欣慰的是,抗艾30年,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截止2015年底,有超过1500万名艾滋病毒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到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生物医学的发展、制药工艺的推进、政府社会的重视让艾滋病正朝着慢性疾病的方向慢慢转变。
但是距离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病毒、治愈艾滋病还有很长的距离,因为HIV过于狡猾。它们会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整合至CD4+T细胞形成病毒库,以休眠的状态长期存在于患者体内。
考虑到病毒库的存在,不少科学家提出“先激活后绝杀”的策略。但是,来自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团队近期却发文对这一方法提出担忧。他们在感染了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猕猴身上进行试验,发现“唤醒”潜伏的病毒库会损伤大脑。
“先激活后绝杀”
“先激活后绝杀”(shock and kill)的主体思路是:首先,利用药物激活潜伏在T细胞内的病毒使其暴露,随后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或者抗病毒药物消灭携带有病毒的宿主细胞。
围绕“先激活后绝杀”的项目多处于在研阶段,科学家们试图找到更安全有效的激活和绝杀药物。2016年10月,《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了一名44岁艾滋病患者接受了以“先激活后绝杀”为策略的RIVER试验,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可能已经被“治愈”了,因为研究人员在他的血液中检测不到HIV病毒。
但是研究成员强调,这一研究仍然处于初期。现在还很难确定患者体内的HIV病毒确实被清除干净了。这意味着,我们依然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时间才能确定这一策略的可行性。
意料之外:损伤大脑?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和比较病理学教授Janice Clements带领团队在《AIDS》期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们以感染了SIV的猕猴为研究模型,发现了意料之外的试验结果。他们表示,这一策略可能会损伤大脑。
他们注意到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一种HIV感染者因为神经系统损伤而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运动能力减退和行为改变等症状的疾病。ADC是HIV感染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助理教授Lucio Gama表示,如果HIV病毒库潜伏于大脑,那么该策略可能会引发副作用。
Clements和Gama及其团队以3只感染了SIV病毒的猪尾猴为研究模型,经过一年的抗病毒治疗后,研究人员对其中两只猴子注射一种能够唤醒潜伏病毒的药物ingenol-B。
Gama 解释说:“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明显的影响。所以我们又将ingenol-B与另一种 ‘唤醒’药物vorinostat(常作为抗癌药物,使得癌细胞更易被免疫系统攻击)联合使用。在这期间,猪尾猴继续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经过10天的联合治疗后,其中一只猕猴依然健康,而另一只猴子大脑却出现了炎症,在其血液中检测到活跃的SIV病毒。随着猴子病情加重,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安乐死。研究发现,SIV存在于猴子大脑特定的区域——枕叶皮质区(负责视觉信息处理)。Clements表示:“如果被唤醒的HIV病毒库无法根除,将会损害大脑。”
Gama强调说,虽然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不适用于HIV,可能对于艾滋病患者,脑炎发生快速且可以自行修复。但是,这一研究无疑提醒我们在探索治愈艾滋病良方的路途上要格外谨慎,警惕可能的副作用。
备注:文章参考自“'Shock and kill' strategy for curing HIV may endanger patients' br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