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一种由吸血昆虫引发的致命疾病正在美洲大陆蔓延,因为感染者在患病初期与艾滋病患者的症状类似,有专家把它称为美洲国家面临的“新型艾滋病”威胁。
这种疾病其实名叫查加斯病,是一种由单细胞寄生虫造成、由昆虫叮咬传播的热带疾病。被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心脏和食道组织发炎,约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心脏或肠道过度肥大,进而引起心跳骤停或猝死。根据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热带病专家称,这种疾病目前在美洲的爆发形态十分类似于早期艾滋病的传播,因此查加斯病也被叫作了“新型艾滋病”[1]。
同艾滋病一样,查加斯病可通过血液或母婴传播,而且通常具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除非患者发现得早,并经过3个月的大剂量药物治疗,否则基本不可能治愈。目前美洲大陆已有约800万人感染上了这种“新型艾滋病”,大部分分布在墨西哥、中美、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其中美国的感染人数已经达到30万。
因为与爱滋病相联系,很多人都以为这个所谓“新爱滋病”——查加斯病(其实中文标准翻译应该是恰加斯病,也称美洲锥虫病)。
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兼病原与免疫学综合实验室主任王月丹认为,把恰加斯病与爱滋病相联系,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首先,二者的病原相差很远,爱滋病是病毒性疾病,而恰加斯病是寄生虫——锥虫感染;
其次,二者的流行史完全不同,恰加斯病在美洲的传播根本不是类似于早期的爱滋病传播,因为恰加斯病是一种古老的美洲疾病,早在10000-12000年前就已经由热带雨林的小动物传播给了早期人类的猎人,在对4000年前智利的木乃伊进行的解剖中,27具木乃伊中就有7例心脏可以检测出锥虫抗原,4例食道可以检测出抗原[2]。另外,众所周知,目前HIV感染是呈增加趋势的,但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化疗的开展,恰加斯病的发病应该是减少的。据官方数据表明,2008年,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从美国南部至阿根廷南部范围,尤其是贫穷及偏远地区,主要为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据估计,目前已有1600~1800万人受染[3],而上述报道表明,目前才只有800万人感染,4年之内就下降了50%,这与爱滋病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恰加斯病是由美洲锥虫感染造成的,其特点是急性期症状多被认为是克氏锥虫损伤宿主细胞所致。而对于慢性期相关发病机制,目前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是克氏锥虫持续存在,导致慢性炎症所致;另一种理论则认为是自身免疫损伤所致,其可能的机制包括抗原交叉反应、直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抗原递呈改变等。但这些都与HIV感染造成继发性免疫缺陷是完全不同的。最重要的是,恰加斯病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使用锑剂及硝呋莫司等抗锥虫药有效,因此其急性感染期死亡率仅为1/2500~1/5000。
还有,恰加斯病虽然也可通过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像HIV一样传播,但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与HIV是不同的,其一般不通过性传播,但可以通过虫媒传播,甚至可以通过摄入锥蝽粪便污染的食物传播。而目前HIV的传播还罕有通过食物传播的报道。
因此,恰加斯病这种与爱滋病毫无关系和共同点的疾病,竟然被夸张成了“新爱滋病”,弄得人心惶惶的。
王月丹主任说,当然,与其他疾病一样,恰加斯病也有一段公案。据说,当年达尔文进行环球之旅时,感染了美洲锥虫,并在诗歌中进行了记载,在2011年5月6日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的一场医学年会上,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医学院教授西德尼科恩推测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患上一种疾病,折磨了他数十年,并最终和其它疾病一起导致了他的死亡。据说,这个年会旨在为历史名人的神秘疾病及死亡进行现代医学会诊,曾先后“诊断”过亚历山大大帝、音乐家莫扎特以及美国黑人历史上重要人物布克华盛顿等。不过,这个公案可能不会有答案了,因为1909年巴西人Chagas(恰加斯)才在患儿血内发现了恰加斯病的病原体——克氏锥虫,而此时达尔文早在1882年4月19日去世了。
最后,王月丹主任也希望媒体不要再制造什么“新爱滋病”一类的无知的恐慌了,也希望公众不要轻易相信这里传言,如果不懂,可以自己检索资料,或者咨询有关的专家,千万不可盲目恐慌。
王月丹 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兼病原与免疫学综合实验室主任。自1996年起,开始从事免疫学的研究工作。先后从事过血液肿瘤的生长因子及其信号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活化及其相关信号传导、核辐射损伤与抗原提呈细胞损伤和胸腺细胞发育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关论文发表在《Oncogene》和《International Immunology》等专业杂志上。
参考文献:
[1]Chagas Disease: “The New HIV/AIDS of the Americas”
[2]恰加斯病与人类迁移
[3]美洲锥虫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