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算命”功能有损基因检测行业未来

2016-08-25 06:00 · brenda

类似的“天赋基因检测”是对基因检测功能的过分夸大,相关企业罔顾生命科学事实而急于快速实现商业回报,只会损害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


一根棉棒、一个基因检测采样盒,提取口腔黏膜细胞或指尖血送到基因检测公司,交上一笔不菲的费用,就能知道孩子到底是在美术、音乐还是体育等项目上“天赋异禀”。这就是当下流行的“天赋基因检测”。面对将信将疑的孩子家长,相关基因公司不遗余力地吹捧“基因决定论”,将基因检测宣传为“科学算命”,告诫家长通过天赋基因检测“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在笔者看来,类似的“天赋基因检测”是对基因检测功能的过分夸大,相关企业罔顾生命科学事实而急于快速实现商业回报,只会损害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

“天赋基因检测”,通俗来说就是根据被检测者携带的基因型,对比现有的科研成果,了解被测者是否具有更独特的身体素质,是否具有比常人更有利于发展某项能力的潜能。

而事实上,没有一个基因的名字是叫美术基因、音乐基因或是运动基因的,更没有“基因决定未来”这一说法。以音乐天赋为例,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即便可以从音准、音高、节奏感等因素综合起来衡量,但表征这些的生理要素多种多样,通过个别基因或几组基因的检测就能得出结论无异于“天方夜谭”。

此外,这种“天赋基因检测”,理论上必须依据大数据的样本库,比如说把有绘画天赋的人的基因采集齐全并寻求共性,然后再检测儿童的基因是否具备这种共性。目前的情况是,不仅还没有天赋基因的大数据库,即便有人专门做,恐怕收集的样本也不足以达到能够应用的程度,因此“天赋基因”根本没有可供参考的依据。

更重要的是,基因测序、解读的人才门槛还是很高的。对于普通人来说,由30亿个A、T、C、G碱基组成的DNA序列无异于一本天书,可靠的遗传咨询师(基因分析师)是关键。而据笔者了解,目前该行业的状况是一片乱象,一些所谓的“基因分析专家”既无生物医学方向的专业素养,又对基因测序缺乏深度了解,甚至有的基因测序企业自有数据库样本量偏少,直接套用国外基因数据库,这将大大降低测序结果解读的针对性。

二代测序的兴起让基因测序的成本不断下降,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轻松获取自己的全基因组DNA序列。这使得国内的基因检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类基因检测产品。然而,由于国家对于基因检测这一新兴行业暂无严格的控制标准,导致一些投机商有机可乘,天赋基因检测产品也就被吹捧成“只要检测了天赋基因便能成为天才”的荒谬产物。

要实现基因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内人士应该具备高度的自觉性、自律性和责任感,才能做好基因测序。该行业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从业者首先应意识到该行业被赋予的社会责任感,推广的产品经得起科学检验,经得起市场考验,更重要的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关键词: 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