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全球有3690万艾滋病患者。而在中国现存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人数共计57.5万例,死亡17.7万例。艾滋病之所以让人恐惧绝望,是因为目前仍然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一旦感染艾滋病毒(HIV),便终身携带。所以,即便现在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服务、药物覆盖、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都在提高,艾滋病仍然是社会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更全面的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医治护理,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牵头,于2005年开始制定结合有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的《艾滋病诊疗治疗》(第一版,下简称“指南”),并根据最新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了两次修改和更新。
第三版《艾滋病诊疗指南》于2015年10月发表在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在2011年第二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内临床实践修订而成。
与前两版指南类似,2015年第三版《指南》共分成艾滋病流行病学、HIV病毒病原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常见感染诊治与预防、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免疫重建言行反应综合征(IRIS)、艾滋病相关肿瘤、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HIV职业暴露后处理12个版块进行了详细讲解。其中,对HAART药物治疗、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两大部分进行了较大修改和指导。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目前国际上共有6大类30多种药物(包括复合制剂),分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FIs)及CCR5抑制剂。而国内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有NNRTIs 、NRTIs 、PIs 和整合酶抑制剂4大类,共18种(包含复合剂)。
目前我国抗反转录病毒一级治疗推荐方案建立在鸡尾酒原理。比较与2011年第二版指南,第三版中对于成人及青少年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机进行了临床及试验指标的细致分类。强调开始HARRT治疗前,一定要取得患者配合和同意,注重病患服药的依从性。当T淋巴细胞-CD4低于500个/微升时,建议治疗。
表格来源于《指南》
对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病毒学指标(血浆病毒载量)、免疫学指标(CD4-T淋巴细胞)、临床症状(身体体重等指标)。针对HIV感染儿童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且对儿童患者病毒载量是衡量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首要检测指标,临床症状还需要注重儿童患者的身高、营养及发育改善情况。
表格来源于《指南》
产后喂养指导
第三版指南中特异对产后喂养指导独立成段,强调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这一点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首先,医护人员应对其本人及家人进行人工喂养的接受性、知识和机能、负担费用、是否有足够营养安全的代乳品等条件进行评估。评估后分类处理:对具备人工喂养条件的患者提供指导和支持;对于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的患者进行充分咨询、仔细指导其坚持正确的纯母乳喂养,且在整个哺乳期必须坚持抗病毒治疗,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为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常规保健、预防营养不良指导、免疫接种,以及生长发育、感染状况监测等多项服务。
备注:第三版《艾滋病诊疗指南》PDF来源于医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