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医疗,你知道哪些?
复杂的现状 纠缠的线头
中国的医疗市场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一个共性——复杂。而其特性,就是更加复杂。 医疗行业复杂的根源在于它很大程度是一个生意又不完全是一个生意,生死为大,在生死面前,很多生意会有些扭曲,比如说公平性和可得性,加之过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医疗持续性投入不足,产生了进一步的扭曲。
医疗市场的复杂性在监管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谁负责什么” 以及“他们之间如何沟通”构建出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犹如缠在一起的线头一般难以解开。
首先,建立一家医院就需要盖200多个张章,而这也只是一个开始,盖完章投入运营后更会受到多个部门的管理:财政部管公立医院的批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医院和医生,但是医院又不完全归他们管,因为教学医院归教育部管,大医院负责人则是由市委组织部任命的。药品定价归发改委、物价局管,药品的注册审批归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管。付费这一方,社会医保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弱势群体归民政部管。此外,民营医院还涉及工商税务局及其他管企业的政府部门。
低位起飞 一片蓝海
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按社会医疗总支出口径计算,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广泛预计2017到2018年就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我们用于医疗的支出却只占到GDP的5%。相比较美国的18%和日本10%,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加上高人口因素,中国人均医疗花费只有美国的1/20到1/30,行业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多力驱动 规模扩张
医疗健康市场的未来增长将由众多长期、根本性因素推动,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能达到8万亿。
人口老龄化: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亿,占总人口比重9-10%,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届时占总人口的33%。而今年又是一个特殊的拐点:第一次新就业人口少于退休人口。这意味着劳动人口会渐渐减少,进入一个中度老龄化社会。据悉,台湾60岁以上老人一天平均吃一片药,中国很有可能会面临相同的情况。
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将拉动居民收入转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是农村的1.8倍。城镇化还将带来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城市人群为主的疾病将会有增长趋势。
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生活习惯变化、环境影响,加上不治之症变慢性病的大趋势(目前70%的癌症在临床定义上基本被认为可以治愈),慢性病率显著上升。例如糖尿病病人已达9000万以上,每5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有“三高”等慢性疾病。
政府政策推动:社会稳定需要医疗保障,政府花很大力气在最上层政策上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并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上逐步推进,三类保险覆盖人数已达99%,这将持续提升民众的支付能力,拉动医疗服务需求。未来医疗体系将持续深化改革,实现资源配置,让民众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
医疗服务机构最值得投资?
行业现状:痛了就对了
医疗服务机构是医疗健康领域里最稳定向好的细分行业。中国目前的两万家医疗机构中,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从病床数及疑难手术量来看,公立医院更是占到了80-90%,位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具有绝对话语权,且这个现状中期内都不会改变。
优势:整体经济环境的放缓对医疗服务机构影响较小。经济增长的时候,医院收入增长放缓;经济放缓的时候,医院收入的增长反而会加快。
痛点:目前这个行业还很难做到“有服务 有质量”,医生护士对你微笑,得到高质量的诊疗且不会过度医疗、不会漏诊,这些需求看似简单,但现在哪怕在北上广深都很难做到。这是整个国家面临的问题。行业资源的扭曲配置造成了极大的痛点,但同时意味着行业合理化的过程中也将孕育巨大的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跑马圈地
机会1:要提升存量医院(三级、二级)效率,并向这些医院引流来调节医疗服务供需平衡。因此存在存量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型的投资机会。
机会2: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创造新的医疗服务供给。因此存在优秀民营医院成长型投资机会。
机会3:基层医疗体系必须发挥更大作用实现需求分流,同时商业保险的发展也会促进诊所增长。因此存在诊所领域的投资机会。
现在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早期的诊断医疗也提供大量机会,目前的医疗手段可以70-80%地判断出癌症的发病。这个行业现在还没有“独角兽”出现,所谓领先企业可能是一些公立医院,而超过20亿收入规模的企业并不多,可以说现在这个行业还是一片白纸,可以跑马圈地。
医疗服务机构目前行业规模巨大,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政策利好等驱动因素下正稳定迅速的扩容,未来会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加上新医改的深入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并在深远地影响市场格局。现在,业内已存在初具规模、模式成熟 、盈利稳定、能够符合投资要求的标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医疗服务机构行业的投资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