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药投资不能只看“脸”

2015-09-08 06:00 · 李华芸

近几年来,互联网医疗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整体市场获得的融资数目是一个天文数字。截至2014年底,互联网医疗领域获得的融资金额达141790.09万美元,仅腾讯一家已经砸入1亿7千万美元进入该领域。


近几年来,互联网医疗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整体市场获得的融资数目是一个天文数字。截至2014年底,互联网医疗领域获得的融资金额达141790.09万美元,仅腾讯一家已经砸入1亿7千万美元进入该领域。

2015年,资本市场再次嗅到了互联网医药的气息,今年6月主打药品配送服务的药给力获得一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同月,快方送药也宣布获得了五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大量VC/PE风投创投机构瞄准这一领域,资本的关注催热了互联网医药领域。

资本的涌入必定会带动整个行业高速发展,但是,笔者认为医疗、医药领域存在特殊性,"互联网+"的战略不能只是"+"的概念,而在于互联网结合医药产业的创新模式。互联网医药投资也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投资,不能只看数据,更要看其商业创新模式、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的趋势等等。

有句广告词:不看广告,看疗效,借用在互联网医药投资领域则是:不看数据,看模式。

互联网医药投资应看清商业模式

互联网医药产品的商业模式由许多细节点共同构成,多点连线才能交织成一张模式网络。

1.产品定位,笔者认为介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按药品属性来定位比较科学。药品大致分为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两类,通常情况下常见病和多发病需要的药品大多为非处方药,当然也有混合使用处方药的情况,慢性病多是需要处方药治疗。

针对两类药品,互联网医药用户的需求点是不同的,处方药需求点在于价格、支付、慢病管理,非处方药需求点在于疗效、药品指导、及时性。准确的产品定位更容易精准get到用户,得到用户的认可。

再直白一些,就是互联网医药产品要么就瞄准处方药(RX)市场,要么就瞄准非处方药(OTC)市场,不能混为一谈眉毛胡子一把抓,产品越直接越精准越好。

2.用户人群,找准用户人群才能有的放矢。用户人群属性太多,不容易找到准确的点来归类,但是依生病这事儿,自然规律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所以按照年龄来划分用户人群较为科学。

首先,40岁是人生的分界点,这个年龄之下的人群一般不会经常生病,对药品的使用频率自然较低,而四十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生病,药品使用频次较高,随着社会压力增长、亚健康人群数量增多,慢性病已经悄悄低龄化,在青壮年人群中也是很常见的。

其次,40岁以下的人群是移动互联网的主力使用人群,占整体用户数的80%以上,而40岁以上的人群大多数是不会使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另外,年轻人才是产品传播的主要人群和受众。

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点,年长者是药品使用主要人群,但不是移动互联网产品使用人群,年轻人使用互联网频繁,但不是药品使用的主力人群,那么互联网医药产品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或是创造一个方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3.解决痛点,互联网医药用户的刚性需求被满足,是产品最核心的价值。这个痛点在不同的药品分类市场是不同的(上文有提及),针对不同人群给予不同的需求,才能有效把握这部分用户的心理,给他们需要的才能让产品有生命力。

药品需求的实质是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做互联网医药产品不能拿其他行业的模式来做,药品不是简单的商品,必须以健康服务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另外,传统医药行业千百年来的传承已经被消费者认可和习惯,互联网医药需嫁接互联网优势来优化传统产业、做产业升级,使其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做互联网医药产品其实也是回归商业本质,一个好产品搭载一个好服务,自然会受到用户的推崇。

很多互联网医药产品解决了药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这是一件好事,将用户体验优化,不用出门便可以买到药品。但这却不是全部,药品配送仅是服务体验的一个小环节,远远够不上健康服务这个大课题。

综合看来,互联网医药产品清晰的定位,准确的用户人群和切实解决市场痛点的商业模式,才是投资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同质化产品投资只能拼钱,如果想要投资一个真正有价值、有前途的产品,还是要看该产品的创新商业模式。

医药"大环境"决定投资趋势

市场环境是决定产品存活的关键,也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医疗、医药行业细分非常多,互联网医药做成大而全的平台固然很好,但是也就失去了重点,全盘通吃可能会噎死自己。

1.市场细分,互联网医药从局部切入做垂直领域的产品是最好的选择,市场细分才能带来精准有效的用户,当今的产品贵在精专,凡是专一做市场细分的产品都有好的结果,比如创业初期的小米手机。

市场上有一些专做糖尿病领域的app产品,笔者认为这是很值得探索的,当产品真正能够满足糖尿病用户的需要时,产品就活了,市场自然为它敞开。

2.市场存量,医药行业虽然每年的市场总规模巨大,但也有相对饱和量,在某个群体里的药品需求量相对稳定,不会发生井喷式的发展。

互联网医药产品也不是无休止的吸收用户,不会产生像微信那样的亿级别的用户数,可能连千万级别都未必达到,这才应该是真实的数据,如果某个产品坐拥千万级别用户,那么笔者只能呵呵了。

互联网医药产品不会人手一份,用户数量理论上是很低的,第一是药品低频需求导致,第二是需求用户不会使用互联网产品导致,这便产生了另一种概念--以家庭为单位。

打个比方,一个80后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不论是家里老人生病,还是儿女生病,都是由这个80后使用app购买药品,那么,一个家庭安装一到两个产品就足够了,一个产品不需要太多的用户数量就完全可以满足一个城市的需求。

3. 长期深耕,当前没有一个公司敢站出来说自己已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互联网医药发展模型,传统医药行业存在特殊性和复杂性远超过其他行业,这也是阿里健康折戟的原因。

该领域需要长期的探索、深耕、创新,绝不是朝夕之间就能架构完成的。当然也有一些送药类互联网产品,仅凭"送药快"这一个毫无核心优势和商业模式的产品就获得资本投资,在笔者看来是用强加给用户的"伪需求"蒙蔽了投资者的双眼。

笔者认为互联网医药行业不存在分口理论,不会吹吹风就过了,而是会长期、持续的发展,只有那些拥有优秀商业模式的产品才能笑傲江湖。

综合看来,投资互联网医药领域不能只看势头和数据,这张脸再美丽也是整容整出来的,真正有价值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那些在医药市场细分中专精做垂直领域的产品,用户数量不是太浮夸的产品,才具备投资价值。

顺应国家政策的产品才是潜力投资产品

国家政策在任何时期都是主导一个产业、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策也必须是投资者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医药领域的政策更是如此,不说其他,就拿"处方药网络禁售"政策来讲,就让医药电商吃尽了苦头。

笔者认为,这是国家制定的非常正确且明智的决定。和非处方药品相比,处方药品属性更为特殊,具有毒副性、专属性等特点,这类药品必须在专业的医生或药剂师的正确指导下使用。一旦网络处方药销售放开,消费者买到假药怎么处理?药品使用安全谁来保障?药品安全事故谁来承担?

如果说医药领域是互联网最后一座金矿,那么处方药市场就是金矿中的金矿,毕竟这是每年近一万亿的市场规模。虽然政策禁止网售处方药,但是医药O2O模式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据笔者了解,"药比较"将线上处方药用户导流至线下药店,在传统药店内发生交易,完全符合国家的规定,同时,也解决了处方药用户的最大痛点--药价贵。

综合看来,投资风向只是一时的,但只要能正确理解国家政策,找寻到既能够顺应国家政策,又能够解决市场痛点的产品才是适合投资的好产品。

当然,投资机构或投资人在投资某个产品时考虑的问题会更加全面。从专业投资机构的研究报告来看,医药领域投资者对"互联网+医药"行业的模式是总体看好的。互联网医药产品最具有打通上游药企、疏通中间药品流通渠道和联接下游消费者的潜质,在具有先天优势的互联网医药领域中,只要看清产品商业模式的市场价值,就一定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在这个颜值当道的时代,数据好看而没有价值的产品只是一个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