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DNA】癌症“指纹”系列之 呵护,是一生的事!

2015-03-31 09:58 · novogene

得了癌症是很不幸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癌症并不致命:甲状腺癌是一种很轻型的恶性肿瘤,它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我们也常常听到某人得了食管癌、肺癌或者什么癌症,但是手术后又安然无恙的活了几十年。比得了癌症更不幸的,是如影随形的癌症的三大致命武器:转移、复发和耐药。

得了癌症是很不幸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癌症并不致命:甲状腺癌是一种很轻型的恶性肿瘤,它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我们也常常听到某人得了食管癌、肺癌或者什么癌症,但是手术后又安然无恙的活了几十年。比得了癌症更不幸的,是如影随形的癌症的三大致命武器:转移、复发和耐药。 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器官转移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比方说肺癌脑转移,肝癌骨转移等等。一般来说,转移也就意味着癌症达到了晚期。很多癌症病人最后都是死 于癌细胞的多处转移,扩散到全身而无法治疗。复发一般是指在已经用手术切除或者药物治疗消灭掉体内癌细胞,无癌症表征之后,却在某个时刻癌细胞卷土重来。 它往往潜藏行踪,但却来势汹汹。有统计显示,约90%的癌症病人做完手术后会再次复发。而耐药,则是在给癌症病人用药的过程中,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是失效的 现象。不要小看耐药,风光无限的靶向药物,比如EGFR-TKI类药物,往往一年内就会发展出耐药性,而靶向药的失效,很有可能就为这些晚期癌症病人宣告 了死刑。耐药性甚至给靶向药物带来了“仅仅是延长了癌症患者生存期”的负面评价。

那么,癌症为什么会转移、复发和耐药呢?这就要提到癌症的另一个关键特征了。之前我们一直强调癌症是基因病,是基因组变异导致的疾病,但是不要忘记,癌细胞是生长繁殖失控的细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们就像是病人体内的另一个生命体。没错,癌症还是进化病, 癌症在病人体内是不断进化着的:癌细胞不断的分裂生殖,不断的产生新的基因变异的癌细胞,与此同时我们的免疫系统也在不断的杀灭这些“叛逆”的癌细胞,在 这样的生存竞争中,癌细胞不断进化发展着。下图是对癌细胞进化的简单示意:原始的癌细胞群分别进化,一类增加了H特征,另一类增加了D特征,增加了D特征 的子群又分别进化增加了G,E,F特征,最后的肿瘤,便是这些不同的“癌细胞子群”的混合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亚克隆群”。

               

这些“亚克隆群”也是各有所长的,其中有些“亚克隆群”的侵袭能力特别突出,他们便是癌细胞转移的罪魁祸首。它们是怎么从一个器官转移到另一个器官的呢?你 猜的没错,它们利用了我们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些癌细胞中的“浪子”很有破坏力,它们能穿透组织的壁垒,侵袭到我们血管中,在血管中的这一部分爱好漂流的癌 细胞,我们就称之为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s,循环肿瘤细胞)。但是,不要小看我们的免疫系统,绝大部分CTC最终的命运是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消灭掉,能存活的甚至不到千分之一。只有极少数 非常有毅力并且幸运的CTC,在躲过了免疫系统的层层追杀,千辛万苦的万里长征之后,侥幸侵入到其他组织器官,潜伏下来。然后等待人体薄弱的时机杀我们个 措手不及。这一步我们称之为“定植”,定植的癌细胞处在休眠期,可能几个月,也可能几年后才会再次爆发无限制的增殖。                              

如果我们用药了呢?对进化论有所了解的都知道,我们的治疗相当于给癌细胞加了一个外部压力。比方说,如果我们对病人使用了EGFR-TKI类药物,那么有 EGFR敏感突变(如L858R)的癌细胞亚群就被有选择的杀死了,但是部分癌细胞可能会发展出耐药突变(如T790M),或者之前就存在的其他亚群(如 KRAS突变亚群),这些对TKI类药物有抵抗作用的癌细胞亚群的数量就慢慢增多起来,EGFR敏感的亚群就慢慢消亡了。最后的结果却是癌症又恢复壮大 了。下图很好的展示这种情况:在靶向药物使用后,肿瘤明显被抑制了,但是药物的选择压力,却给其他亚群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结果就是肿瘤又慢慢变大了。

大家理解了转移与耐药,相信对复发也就明朗了:如果切除了肿瘤组织,即使肉眼看不到癌细胞了,但是它们却很有可能在病人的某个部位潜藏着,等待时机。就像下图这位肺癌患者,无癌征兆才0.4年后就又发现了癌症的踪迹。

所以说,得了癌症,那便是一生的战斗,丝毫不能松懈;所以说,对于癌症病人,即使暂时好转,或者疗效显著,也需要实时的监测,常检查;所以说,呵护,是一生的事。

好了,该回到我们的主题了,ctDNA(循环肿瘤DNA)如何用于对癌症病人的动态的实时的监测呢?我们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

2013年, 著名的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用ctDNA监测耐药性的文章,用ctDNA的高通量测序监测了6个晚期癌症病人的病情。下图展示了第二个病人的监测情 况。该病人乳腺癌伴多处转移,开始用药Tamoxifen+Trastuzamab,效果不好,多处转移疾病进展,监测发现其在基因MED1上的一个 Tamoxifen的耐药突变随着用药频率上升;然后换药为Lapatinib+Capecitabine,开始效果还好,但是没过多久病情又有进展:肺 转移进展。ctDNA监测发现GAS6基因上有一个对Lapatinib 耐药的突变,随着用药其频率在升高。

                                                   

今年(2015年)刚刚发表的一篇利用ct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结直肠癌术后进行复发监测的文章,采用了SSV(Somatic structure variation,体细胞结构变异)作为监测指标。该研究一共对个11个病人进行出来长达3年的监测,中有6人在监测中发生了复发,5人没有复发。从监 测中可以完全的区分这两类病人:复发的病人ctDNA中都发现SSV频率的升高,而未复发的病人中SSV的频率则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下图Pt.16即为 一例复发的病人,Pt.2为一例没有复发的病人,带方块,菱形和三角的折线代表了SSV频率的变化。该研究还显示,利用ctDNA监测复发,能比CT扫描 平均早10个月发现复发的征兆。

                                   

利用ctDNA对癌症病人进行动态监测的文章还有很多,其中不泛Nature,NEJM,Science和Cell这样的顶级期刊,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 势,2015年刚刚过去还没有几天,就已经有四五篇ctDNA相关的高水平文献问世。我们总结一下ctDNA高通量测序用于动态监测的方法,其实思路是很 明晰的:要么是用ctDNA的多少,突变数目的多少,突变频率的高低等来表征癌症的严重程度,我们称之为Tumor burden(肿瘤负荷);要么是关注特定的突变,如EGFR-TKI类药物用药期间,关注T790M等耐药突变的频率变化等。当然也还有很多新颖的奇思 妙想。

ctDNA在科研领域蓬勃发展,在临床领域崭露头角,关注它的人也越来越多。我相信,在未来,关注它的人会更多,ctDNA必将大放光彩。

我希望有一天,对癌症的治疗能像治疗感冒一样简单;对于癌症的诊断和跟踪,抽一管血就行;人们谈起ctDNA,就跟现在谈论血糖血脂一样普遍。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们都在努力着,我们也在努力着,而ctDNA的高通量测序,就是我们的有力助手之一。

我们总该抱有一个信念:美好的人生不该为“癌”所困。

本文系诺禾优康创办的【癌症指纹】专题,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诺禾优康)并附原文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