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能将药物研究风险降至长期债券的水平,你感兴趣吗?
最近提出的以大基金(megafund)为转化医学和药物研发融资,每支大基金筹备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将药物研发投资风险降低到发行长期债券的水平。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迁移到孤儿病药物研发领域,孤儿病及其治疗领域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例如研发费用低、FDA审批快速、项目失败率低、疾病对象之间关联性低等等,因此,降低这类项目组合的风险所需资金量更少。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的研究小组使用投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一个孤儿病大基金需要5.75亿美元的资金,仅需要管理10-20个研发项目,就可以创造两位数的投资回报。
多重射击法更易成功
现在药物研发项目花费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长、风险越来越大,因此最近十年投资生物科技和制药行业的前景略显暗淡。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传统资金来源对该领域的兴趣锐减。斯隆商学院的Fernandez 认为增加投入规模,将多个药物研发项目捆绑成组合,统一使用一个财团或基金管理可以帮助解决上述问题。
这种方法好处多多:多重射击法争取多“进球”以降低整体投资风险,获得更加可观的低风险投资回报,成功率更高。分散风险的方式即为研究债券化( research-backed obligations,RBOs):将潜力药物研发项目和相关知识产权作为抵押发行债券。因为是债券,所以可以吸引固定收益投资者,而固定收益投资者相对于风险投资者集资来源更广,2012年美国风投总额为1990亿美元,而固定收益投资总额为38万亿美元。历史上固定收益投资者常常没有参与药物研发前期投资的机会。高成功率意味着高回报,高回报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资金再次助力项目组合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投资回报的良性循环。
孤儿药研发更具有吸引力
医药市场中,孤儿病药物占据22%的份额,2001—201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5.8%,而非孤儿病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0.1%。孤儿病自身特点非常适合组合融资,孤儿病药物研发项目成功率更高,1993—2004年FDA审批的孤儿病药物成功率为22%,非孤儿病药物成功率仅11%,抗肿瘤药物的成功率更低,约为6%—7%,2000-2013年共86支孤儿病药物在美国获批,同时期在欧洲获批的孤儿病药物共96支(Tufts)。
除了成功率高以外,孤儿病药物也能提供和其他药物等价的终身回报潜力。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称平均每支孤儿病药物每年可以创造1亿-5亿美元的销售额,患者类群小可以通过单个患者高费用的现实弥补,例如Alexion研发的用于治疗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的药物Soliris号称世界上最贵的药物,每个病人每年用于该药的费用约为40万美元。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孤儿病药物Rituxan终身销售额期望超过1500亿美元,仅次于辉瑞的非故病药物lipitor。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孤儿病药物项目的失败关联到另一个项目的可能性较低,因为孤儿病多为单病理学病种,疾病之间的关联性较小。
III期RBOs模式孤儿药研发投资模拟回报
模拟显示孤儿药RBOs模式高回报
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的研究小组对比了RBOs模式和传统股份模式,分别对比了总股数和总资金数相同时两种模式投资孤儿病药物研发的表现。
如果总股数相同,在股份模式下投资回报率为10.7%,而RBOs模式投资回报率13.4%,较前者高近3个百分点。股份模式下资产损失的概率也比较高,为16.1%,同样高出RBOs模式3个百分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总资本同为5.75亿美元时,股份模式下资本损失的概率由于资本的增加下降到10.1%,但其投资回报率仍然没有RBOs模式理想。另外RBOs模式下在开发III期可以有将近5支药物获得成功(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