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投资医疗经济最好的时候吗?
随着国家鼓励社会办医一揽子政策的相继落地,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交易日渐频繁。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总数的20%,但至2014年初,该占比仅为11%左右,这给市场预留了极大的遐想空间。
采访中,投资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正在催生医疗产业的萌芽,对其投资渐入黄金时段,但社会办医困难仍存,似有“脆弱完美”之态。究竟当下是不是投资医疗的最佳切入点?联想控股投资分析师马惠卿说,“宏观政策的力度非常利好医疗服务业,未来资本会竞相涌入,但需且行且观察。”
普遍看涨
“布局投资医院,抢滩医疗产业链制高点”成为当前社会资本办医的主要特征。“尽管十年来我国医疗健康市场经历了飞速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峰值,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而且在步入老龄社会的背景下,至少未来10年医疗健康领域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如是说。
当然,不同的投资机构有不同的诉求,投资者选择标的物会结合自身实际,既可以投资混合所有制医院,也可以是单一体制的医院,甚至是像凤凰医院这样托管。也可以参与改制公立医院,建立公司法人。某私募基金医药研究员付先生告诉记者,医疗健康产业正处在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的时期,未来这一行业将持续成为其投资的主线。
记者注意到,本轮投资热潮中,县级医院行情最优。去年底,康美药业就与吉林梅河口市政府签署协议,一口气打包收购当地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中医院三家县级公立医院等等。“过去整体形势的不明朗制约了资本的涌入,随着医改的深入,国家开放医疗市场的态度非常明朗。”马惠卿表示,医改释放就医需求,拓宽办医盈利渠道;“大病不出县”倒逼基层地方政府放权,社会资本被基层的成长性深深吸引。
谨慎评估
据了解,目前社会资本参与办医的方式主要包括自建、收购、托管等,投资界人士认为,对民营医院,多数倾向于并购,少数采取新建模式。并购进入的速度较快,产权明晰,可以快速开展业务;而新建投资额度较大、周期较长,风险也大,特别是面临较长的审批和建设流程。对于公立医院,可以选择转制收购或托管。转制收购进入时间一般取决于政府批准的速度,投资资金较少,但前期产权方面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面对热络的投资热,马惠卿提醒:目前医疗投资有些不理性的地方。毕竟医疗服务是特殊行业,虽有高成长性但不是暴利行业,投资回报没那么高估值,实际财务回报可能低于预期。具体来说,新建医院周期太长,存在运营风险,而对综合医院,医保控费将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宏观政策面,这将直接影响医院投资的利润率。
“近期放开了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也绝不等于医疗完全市场化。政策是否落地是社会资本能否获益的关键,行业对这股医院投资热态度谨慎,并期盼政府职能部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监管机制,放宽多点执业,为社会办医撑腰。”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