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演讲实录:
实际上在2008年以前从行业上刚才讲到有新能源的行业,有消费品,金额也可以从1千万到4千万都有,但是实际上08年以后的专注其实是全球的调整,我们希望在投资者金额上,现在我们每一单都是在5千万以上,回到VC和PE的话题,我觉得像Google、百度、腾讯,在中国往往这些类型的公司往往很难得到本土VC的青睐,大家比较容易追求短期的投资,未必能够真正专注企业做公司本身的东西,作为外资机构,我感觉压力非常大,因为在座都有非常强的特色,我觉得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都有非常非常强的竞争优势,作为外资在两个方面希望去做创业板,第一就是在行业的专注性上,在08年以后全球专注消费品、传统行业、在消费品方面试图沿着教育的价值链做投资,一方面了解得越多,可以看到更多的机会,对行业了解越多也更容易创造出这种效益,所以在行业的专注性上下功夫,第二就是在投资类型上探索,大家都知道,国内做控股的都是并购类的投资相对比较少,我们也在做这种尝试,但是又不同于国外的那种,我带管理层进来,原始的逐步退出重新建立这个公司,在中国的情况下不一定可以掌控这个公司,所以要考虑怎样创造双赢的局面,现在来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北京到天津、上海,我们现在正在摸索,还不能说我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但是我们正在试图做控股,做一些别的机构不太愿意做的苦力活,因为确实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刚才其实也提到了,压力很大,跟他们坐在一起我觉得第一本身这些投资人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在这个行业里,自己本身对于中国宏观环境的把握等等,对于我们外资来说都是比较难以企及的,机构的背景更是十分的强大,我觉得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做生意也很难说去做到一定的规模以后不会跟整个的机构,或者跟银行这些主管机关发生关系,我觉得具有这样的背景其实也是给企业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务,也许在国外这个并不算是一个特别的增值服务,在一个比较自由的市场上市,但是在中国,在这个阶段下,这个企业团队的增值有的时候比我们在业务上的增值,在有些阶段上来得更大,所以我是非常理解这个企业家在选择不同的投资人的时候会在有些情况下倾向于这种机构,我觉得是非常合情合理,我们也非常愿意接受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些方面肯定是远远落于下风的,但是其实也略有斩获,我们希望合作,就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在公司本身的业务上,因为我们在国外是有65年的投资机构,在其他的新兴市场经历过很多的起伏甚至变化,所以我们知道怎么样应对一些糟糕的时候,突然发现最糟糕的事情其实会发生,因为我们经历过很多糟糕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关注公司基本行业本身的业务发展,所以我们试图在这些方面去帮助公司,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可以和在座的各位合作的。
关键词: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