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政府做“海归”的天使投资人

2010-01-16 09:16 · 北控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从硅谷回国,选哪里做创业天堂?国内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无锡模式,一种是张江模式。前者政府主导,后者市场模式是其特点。

2009年底的一天,一名北京客人悄悄来到无锡。他甩开当地政府的陪同官员,假扮成一名怀揣技术的创业者,一头扎进无锡那些还泛着油漆味的科技园中,看东看西。

这名考察者是北京北控高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的前总经理郑宝林,他曾经管理着北京最大的一只国有孵化基金,此后下海经商,创办了民营的北京博奥联创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他们派了一个创业保姆跟着我,拎包、照相、陪同考察、解答疑惑,整整陪了我一整天。”郑宝林告诉记者,他一直耳闻无锡有着极好的创业环境,所以假扮成创业者亲自来体验一番,但结果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而最让郑宝林惊叹的是,无锡政府已经开始对早期科技创业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持股孵化——这是他在北京一直想干却没有干起来的。

追随着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的步子,每年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精英兴致盎然地飞到无锡,和这里的政府官员聊上几次,就热血沸腾地决定在这里大干一场,有许多人甚至卖掉在美国的豪宅和名车,在无锡挤着公交车上班。

就在几年前,无锡还是一个小城,没有太多的高校和研发机构,很难把这里和高科技联系在一起,就连中央政府前些年制定的一系列新产业扶持计划,也与这座城市没有太多的干系。

而现在,在无锡的机场和高速公路上,到处都是出口太阳能电池板和半导体元器件的身影。多达50个park(软件园、科技园、创意园等载体)正在这里同时开工装修。

在由太阳能发电装置驱动的大楼里,科技创业者们夜以继日地做着实验,其门类涵盖着新能源、医药、IC设计、集成电路、传感网等。不少创业者自信地称,自己的公司将在几年之后登陆纳斯达克。来自于上海和南京的大学生们,正在面试之余细心打量着科技园区里漂亮的咖啡厅和网球场。

这里发生了什么?

1.无锡政府变身中国最大天使投资人

天使投资在中国是典型的市场失灵行业,中国的创投基金一直很少投资初创型项目,而无锡政府开创了政府对创业项目的大规模持股孵化的先河,成为中国最大的天使投资人。

“无锡告诉我们,孵化器应该做持股孵化,如果我们不做的话,无锡会超过我们。”做了多年孵化器经营的郑宝林警告道。在他眼里,无锡对于科技创业企业的扶持模式,已经开始对北京等一线城市产生了冲击。

例如今年8月,北京同昕生物的CEO李伟带着项目到无锡新区进行项目评选路演,成功被评为“530”计划A类项目,获得300万元持股孵化的政策支持。

类似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开始让北京等一线城市出现警觉。在此之前,北京的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运营多年,但是一直以收取物业管理费为主,没有大胆在持股孵化上进行突破,这让许多初创型的科技企业感到支持力度不够。

“当时我们孵化器手上有着巨额的资金,并号称北京最大的天使投资人,但投来投去每年就只能投下去那几个项目。”郑宝林反思道,其根源在于,北京的国有孵化基金在体制压力下过于担心风险,因此在投资上偏于谨慎,以保本为主要目的。

这样的保守心态让郑宝林们懊悔不已——本次创业板首批上市的6个北京企业当中,有3个当年与北控高科技孵化器的投资擦肩而过。

“如果我们当时投资乐普医疗(300003),只需要500万元,而现在它在创业板的市值高达4.5亿元。”郑宝林回忆道,在当时对乐普医疗进行投资审查的时候,8个评审官员只有郑一个人同意对其进行投资,“因为当时这家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大家都觉得风险太大,担心丢乌纱帽。”

但在无锡,郑宝林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这里的政府正在以国内罕见的数量进行持股孵化,就其投资项目数量上来看,无锡政府很可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天使投资者。目前,无锡的“530”企业落户数量已经接近1000个——其中大部分接受了政府的持股孵化,其规模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

在中国,天使投资是一个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中国的PE、VC虽然近年来发展迅猛,但由于种种原因,天使投资市场一直发育缓慢,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阻碍了中国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

“以无锡尚德为蓝本的人才引进模式,其核心是政府作为投资者介入科技创业者的早期项目,并在企业将要成功时适时退出,在尚德成功的过程当中,政府扮演了投资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无锡人事局局长戴锡生指出。

“我总结出来一个新的模式叫组合模式,我们把这个模式叫做无锡模式。希望大家对无锡的模式要认真探讨一下。”郑宝林总结道,在他眼里,以持股孵化为核心展开的为创业者量身打造的系统性服务,才是无锡真正可怕的地方。

2.无锡的“530”计划

这次考察让陈海雷看出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对待高科技产业政策上的不同,“高科技产业是典型的高投入、见效慢的行业,需要政府的力量来帮助创业企业躲避经济周期的打击。而中国政府在扶持力度上,显然要远远大于美国。”

“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那时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帮忙牵线搭桥,请一批在硅谷的华人过来看看。”硅谷某华人工程师协会的负责人回忆起2006年无锡第一次到硅谷去吸引人才的场景——那时无锡在硅谷知名度很低,很少有海外华人会想到有一天会到这里创业,大部分华人似乎只听说过中关村和上海张江。

场面谈不上十分热烈,花了相当大的功夫,才组织了一小部分在硅谷的华人过来参加,许多人抱着过来看看的心态。

不过,许多华人科学家还是对无锡的大手笔留下深刻印象。在这次会议上,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向海外华人们详细介绍了无锡的“530计划”。

2006年春,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在无锡考察时,对无锡尚德的成功留下了深刻印象。发现了海归人才在科技创业中的特殊爆发力,提出江苏要在5年内引进100个海外领军创业人才。

无锡市委市政府随即制定推出了旨在5年内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的“530”计划,并于当年5月在北美举行首次“530”计划推介会。

“530”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三个100、两个300”,即政府向创业者提供1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启动资金,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根据项目情况提供不低于300万元的风投资金,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此外,还给予安家费补贴等。

尚德成功带来的榜样效应,大大提升了无锡的科技创业热情,在此之后,无锡的主要领导到海外吸引人才几乎言必称尚德,而复制尚德,成了无锡政府最为热衷的事业。

在这背后,则更多的是土地枯竭、发展模式滞后所带来的无奈。长三角各地在多年的招商引资大战中,争相出让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这让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大打折扣。

根据无锡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无锡工业和城镇开发建设面积占区域面积比例已高达30%,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空间有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此外,无锡存在着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单位面积污染负荷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在硅谷待了多年,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小政府,大市场的社会,创业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一律由市场自行解决。”后来来到无锡创业的矽鼎科技公司的董事长陈海雷告诉记者。

2008年初,45岁的陈海雷第一次在硅谷见到了正在美国揽才的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与杨卫泽的一番对话彻底改变了陈海雷对国内政府官员的原有印象。

“他很有耐心地倾听和了解我的项目,在此之前,我很难想象国内的政府官员能够对高科技产业如此了解。”陈海雷回忆道,当时,杨卫泽热情地向他发出邀请:“欢迎到无锡来看看,开创一番事业。”

“当地政府在招待我们时只提供了10元一份的盒饭,但我们能感到,他们对高科技海归确实是发自内心地欢迎。”陈海雷举例说道,无锡政府有一支十分成熟的创业服务团队,而当地政府成功运作过尚德这样的大项目,经验丰富,这让他们十分放心。

这次考察让陈海雷看出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对待高科技产业政策上的不同,“高科技产业是典型的高投入、见效慢的行业,需要政府的力量来帮助创业企业躲避经济周期的打击。而中国政府在扶持力度上,显然要远远大于美国。”

2008年8月,包括陈海雷在内的4名硅谷资深科学家组成的创业团队正式落户无锡,研发新一代3G上网设备。

当地政府提供了100万的免费启动资金,并由市、开发区两级政府风投公司提供了数百万元的风险投资金入股,一年之后,矽鼎科技又获得了政府提供的500万元贴息贷款。

“无锡的做法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将工作重心由招商引资转向招才引智上,这无疑顺应了当下中国经济的大形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告诉记者——他曾经多次参与中组部的人才引进计划制定。

3. 项目筛选体系

“我当时就是被这样的一套评审体系打动的。”无锡汉和航空公司总经理沈建平告诉记者,这样一套严格而专业的评审过程,让创业者对于无锡政府产生出了高度的信任感。

政府如何批量筛选科技创业项目?

这是一个复杂而精心设计的评选体系。

创业者如果希望申请无锡的优惠政策,先要在网上申报,然后向“530”评审办公室递交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书。然后每一个创业计划都会得到一个代码,创业者将被要求隐匿姓名,封闭接受评审,以保证评审的公平性。

在第一轮的科技评审中,无锡市政府会从科技部调用863项目组的专家,从技术角度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在这一阶段,专家们会拿到创业者的项目材料,对申请者的专利状况、技术在行业的地位等指标进行评估。

而第二轮的综合评审则会邀请一些无锡本地较成功的企业家,以及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机构,还有注册会计师——他们将集中考量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

“在这一阶段,我们会对许多激情澎湃的创业者说NO,尽管他们拥有很好的技术。”无锡市一名参与评审的国有风投负责人告诉记者,科技创业企业的产业化、商业化前景往往比其技术本身的先进与否更加重要。

在这一阶段,每个项目将会有5位专家参与评审,每个专家打分的权重一样。

除了评判创业者的技术前景,评审小组甚至还会对创业者的团队组合、创业者的个人素质进行评估。“决定一个科技创业项目最终成败的往往不是技术,而是创业者的综合素养。”

上述无锡国有风投负责人表示,这些年来他们痛心地看到许多优秀的科技项目,因为团队的分崩离析而最终夭折,因此必须在这一环节妥善把关。

在这一阶段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将要求创业者亲自来到无锡,在政府、国有风投等机构面前进行项目路演,详细介绍该项目的创业前景。

经过这几轮评审,创业者的投资项目会得到一个最终的评估分数,然后将这些项目分为A、B、C、D四个等级——等级越高意味着其可以得到的政府支持力度越大。

其中级别最高的A类项目可以获得100万人民币的创业启动资金,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根据项目情况提供不低于300万元的风投资金,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此外,还给予安家费补贴等。

凭借这套严密的体系,无锡的530计划被认为是国内最专业的科技创业项目评选体制之一。

“我当时就是被这样的一套评审体系打动的。”无锡汉和航空公司总经理沈建平告诉记者,这样一套严格而专业的评审过程,让创业者对于无锡政府产生出了高度的信任感。

在此之前,沈建平的无人驾驶直升机项目曾经在上海运行了3年,却一直未获重视。此后,他和弟弟一同申报了无锡的“530”计划。

此后,无锡政府派出专人到上海秘密考察他们的直升机项目。并在扶持资金投放之前,要求沈建平自己准备不少于国有出资的启动资金。“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有创业者骗取扶持资金。”沈建平指出。

不过让当地政府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密集的海外推广,申报无锡530计划的创业者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仅2009年,就有1400个创业计划申报,项目团队人数近7000.

4. 国资退出机制

国资适时退出的传统解决了政府持股孵化的产权问题。以对无锡尚德的扶持为代表的国资有进有退、政府着重营造创业环境的做法,日渐成为长三角发展新型战略产业的主流。

大量科技创业企业落户无锡的一个显著结果是,大大加强了无锡对外地创投资本的吸引力。

记者从无锡金融办了解到,今年以来,无锡通过旗下国联集团、无锡产业发展集团两大国资平台,成立了红土创投、德同国联等10只创投基金,以约2亿元额度的引导基金吸引形成了近19亿元的基金规模。

这些基金由无锡国联、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和昆吾九鼎、深圳创投等外地知名创投企业合资成立。其中有国内第一家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专门投资国内刚刚兴起的物联网、传感网产业。

“我们之所以愿意和无锡合资成立基金,便是看中无锡丰富的创业企业资源,这为我们下一步的投资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投放群体。”国内某知名创投企业的一名投资经理表示,这些基金将重点投资于无锡本地的优质科技创业项目。

当大量国有创投机构开始介入落户无锡的科技创业企业后,国资的退出机制,也一并被提上了日程。

在无锡尚德的上市过程中,无锡的国有资本于尚德上市前适时退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无锡尚德海外红筹上市的成功。

这一举动在一时被业界传为美谈,无锡政府在业界留下了不与民争利的印象。不过,除去海外红筹上市的影响,国资在上市前退出模式,或许很难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我们投资了大量的初创型企业,这些企业的风险是很大的,而且投资周期很长,所以理想状况下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成熟的企业上市的来保证整个国有创投的盈利。”无锡新区创新创业投资集团总经理于波跟记者说。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于,今年6月19日颁布的《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规定,凡在国内IPO的含国有股股份有限公司,均须按IPO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社保基金会持有;若国有股东持股数量少于10%的,按实际持股数量转持。

这一规定极大地打击了地方创投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这让许多国有创投企业开始犹豫重启国资上市前退出计划。

“如果国有企业IPO时10%的股份划转全国社保的规定仍然没有改变的话,我想我们会选择在上市前退出国有股份。”于波分析道,“我们公司当年在尚德上市前退出股份,尚且获得了17倍的盈利,而如果上市时划转给社保的话,我们地方创投连最基本的盈利都无法保障。”

目前,国内尚没有任何一个国有PE管理办法出台,现存的国有PE管理仍需按照其它工业事业国企的条例管理,在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对地方国有创投企业的束缚。

目前,上市仍然是创投眼中最为黄金的退出方式。虽然今年创业板如期推出,但漫长的上市等待期成为风投企业的噩梦。

记者从无锡市委了解到,无锡近期正准备筹建一家产权交易所——这座交易所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无锡的创业投资企业提供另一种退出通道。

产权交易所的建立将大大有利于中小科技型创业企业在股权转让、知识产权出让、二手专利出售等方面的交易,这给一些没有机会上市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无锡的基本经验是:政府‘有形之手’助推科技创业创新;把创新资源化为城市转型资本,以人才集聚带动新兴产业集群。”无锡人事局局长戴锡生总结道。

在此之前,一些地方政府扶持新兴科技产业,往往将大量的扶持资金投入少数几家国有企业身上,例如上海在IT上重点扶持了上广电、中芯国际等企业,在新能源上则扶持了上海电气环保集团、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实业总公司、上海汽车等大型国有集团。

“我们这些年来总结出一个怪现象,越是国家扶持力度大的企业,最后产出的效果往往越是糟糕,而一些国家没有怎么扶持的企业,最后反而做出了很好的产品。”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副主任邱善勤博士向记者反思道。

在他看来,中国过去的扶持模式造成部分国有企业反而丧失了创新的积极性,感觉国家有义务给政策、给资金,部分企业在研发成果尚不明确的时候,就开始到处圈地圈钱,而不是将心思用在研发上。

相比之下,以对无锡尚德的扶持为代表的国资有进有退、政府着重营造创业环境的做法,日渐成为长三角发展新型战略产业的主流。

5.“无锡模式”的政府边界

无锡的科技创业计划在本质上延续了苏南政府强势拉动的传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无锡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政府和市场边界如何有效分开,则成为一个待解决的难题。

然而无锡模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隐忧。“政府之手”的边界如何划定,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前几年我们引进的部分项目更像基础科研项目,而不能称作创业项目。此类项目往往费钱费力,最终却无法产业化,投资起来具有相当的风险。”无锡市一家国有创投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无锡需要的是可以迅速市场化,具有商业前景的科技项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无锡市政府要求各区县,每年必须引进一定数量的科技创业企业,并与官员考核挂钩,这虽然带来了各级政府对引进科技创业人才高度重视,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副作用。

“一些区县本来就只有那几家企业,最后几乎变成了政府的行政指令,使许多本来质量不高的项目,变成了我们政府风投的必投项目。”上述无锡国有风投负责人指出,一些行政色彩往往会干预风投企业的正常投资逻辑。

此外,落户项目数量的井喷,也给无锡当地的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以无锡市创投集团为例,其手上投资项目总数高达200余个,这在全国的风险投资界,也是十分罕见的——对这些项目的日常管理、调研、评估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随着落户项目总数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创业者弄虚作假、骗取项目经费的事情。例如,有部分创业者在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多地注册公司,反复骗取国家扶持资金。如何对此类公司进行事后监督、惩治,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紧迫的题目。

此类项目的出现,增加了无锡政府和其旗下创投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在某种程度上,由无锡政府承担起了早期项目较大的风险。

“毕竟我们投的是国资,要对国有资产负责,要对纳税人负责。”这位国有风投负责人指出,根据以往的经验,一家创业企业如果在3年之内经营状况仍然没有起色,之后就很难看到成功的希望了,因此当地的国有创投可能会对此类项目进行坚决的放弃、清算。

目前,无锡市政府也正在发动一次针对前几年落户的科技创业企业的摸底、评估工作。

“我们不能让一些科技创业项目变成了钓鱼工程,在发现某家企业风险很大、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时候,要当机立断地把它剥离、清算出去。”无锡新区创新创业投资集团总经理于波表示。
关键词: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