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海洋科考重器“实验6”科考船在广州启航,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强国”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自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以来,我国便加快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步伐。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3.8万亿元,而在2020年相关数值则突破了8万亿元。
尽管总体来看海洋产业正稳步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各细分领域间发展却极不均衡,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海洋渔业三大产业在海洋产业中占比超80%,而具有改变当前疾病治疗以及创新药研发现状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占比仅不到2%。
对此,在水生生物行业扎根20多年的徐军民颇感遗憾:“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我们在其他领域已经发展得足够强大,但是却一直没有人牵头做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层开发和高值化利用,这怎么能行呢?”
既然没有领路人,不妨自己做开拓者。抱着这样的想法,2015年以公司掌舵人身份加入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大海洋”)后,徐军民便带领着华大海洋走上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道路。如今,华大海洋已经成长为一家产、学、研、用一体化综合发展的科技型集团公司,不仅在水生生物基因研究方面成果斐然,在海洋生物资源高端开发利用方面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近日,《生物探索》与华大海洋董事长徐军民进行了一场“灵魂对话”,深入了解了这位“中国水产领军人物”对于水生生物行业的情怀,以及对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未来的美好畅想。
着眼于国民健康,挖掘水生生物深层价值
上世纪90年代前,水生生物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因地制宜、“靠天吃饭”是一种常态。就水产品而言,市场供应十分紧张,“吃鱼难”的问题长期未能解决。作为一名专业水产大学养殖专业毕业的学生,责任感驱使着徐军民尝试去打破一系列养殖壁垒,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养殖模式和标准。这一入行,便是近30年。
谈到入行多年的感想,徐军民感慨道:“整个水生生物行业,应该说是彰显国民健康的重要方面。‘少年强则国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民健康也是国家健康的某种体现。如何去提升国民健康,这是我们这些从业人员应该去摸索的。”
据统计,2012年我国居民因膳食质量不佳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达151万,其中水产类Ω-3脂肪酸摄入不足是第三大风险因素,由此造成的心血管死亡事件占比约占为10%。从这一数据来看,调整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国民健康,任重而道远。
2015年,华大海洋向徐军民伸出了橄榄枝,令这位心系国民健康的水产人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去推动水生生物行业助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据悉,华大海洋最初的愿景便是改善人类蛋白质饮食结构,引导人们走向更健康的生活,这与徐军民的理想不谋而合。
随着华大海洋的持续发展,徐军民逐渐将目光从饮食结构拓展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来。在耐药性问题逐渐发展以及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海洋生物资源成为探索疾病解决方案、开发创新药物的突破口,我国对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 “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为了积极响应我国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号召,2017年,华大海洋正式由原来的华大水产更名,瞄准海洋领域,吹响了探索生物多样性及活性物质的号角。2020年,华大海洋组建了华大海洋药物研究院,正式步入海洋药物研发轨道。
对于这一转变,徐军民表示,探索海洋及其生物多样性其实是为未来人类发展奠定基础。海洋生物资源中蕴含的活性物质如果被解析,将为创新药及功能制品的研发提供大量的先导化合物,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华大海洋的使命是“基因科技助力海洋生物经济发展”,用基因技术、组学技术,打开一条海洋资源利用的新道路,为药物研发带来新的突破。
深耕基础研究,做海洋生物资源探索的“筑基者”
如果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比作是建造一栋高楼,那么基础研究便是这栋高楼的桩基。只有桩基打好了,楼才能建得更稳更高。
华大海洋发表的部分专著与重要论文
目前,华大海洋正致力于成为海洋药物与功能制品研发领域的“筑基者”,依托华大海洋和深圳国家基因库建立的深圳海洋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研究及开发技术体系,为今后我国海洋生物信息分析、种源经济以及海洋药物发展打好地基。
在采访中,徐军民说道:“在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方面,华大海洋的定位是管线研究平台。目前,我们的科研实力是够的,基础平台是有的,人员能力也是非常强的,这是我们的长处。今后我们将联合药企或其他机构共同开发海洋药物及功能制品,强强联合,更快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受益。”
在海洋药物及功能制品研发的过程中,一个突出难点在于,95%以上的海洋生物种类是未知的,并且生物活性物质本身在海洋生物中含量就少,部分活性物质极不稳定、毒性较强,这也是导致海洋药物研发长期滞后的重要原因。迄今为止,全球已发现了3万多种海洋天然产物,最终成药的仅有不到20款。
面对海洋生物研究的这些难题,华大海洋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活性物质提取上,建立了专业的合成团队,对活性物质进行快速、大量制备,尤其是海洋活性分子的合成方面正在打造共性关键技术体系。针对海洋活性物质的毒性问题,华大海洋一方面通过先导化合物优化的方式对分子进行改构,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积累的基因技术,探索精准治疗的路径和方式,提高药物的精准使用。除这些措施以外,华大海洋也正在通过合作的方式提升海洋生物研究效率。
徐军民介绍说:“在科研项目中,遇到瓶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会联合相应的科研院所共同去解决问题、攻克难关,比如在药物研发方面,目前我们正与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在内的高校合作。”
三架马车并行,科研、产业联动发展
成立于2012年的华大海洋,历经9年的发展,已形成由种源经济、海洋药物与功能制品以及科技服务组成的三大业务模块,“三架马车”并行,推动科研与产业联动向前,共同发展。在采访中,徐军民透露,这样的布局背后实际上“大有深意”。
“从科研到产业,从科技服务、种源经济再到海洋药物与功能制品,这‘三驾马车’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与其他环节息息相关,深厚的科研实力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产业发展反过来又可以推动科研的进一步突破。但同时,这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多方位布局需要耗费非常大的精力、物力、财力,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会主次有序地进行调节。”徐军民如是说道。
现阶段华大海洋正基于多年积淀倾力打造从海洋特色食品、到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再到海洋创新药的系统研究开发体系。其中,来源于海洋真菌天然产物的在研药物CMBT-001,具备良好的抗肿瘤和免疫刺激特性,有望为肿瘤领域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徐军民认为,尽管在海洋药物研发领域,华大海洋或许只是一名“新手”,但从海洋生物领域企业的综合实力来看,华大海洋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未来,华大海洋将以海洋药物为突破口,带动种源经济发展,实现种源、药源联动,做出真正的成果并引领海洋生物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预计到2026年,华大海洋药物研究将达国内领先水平,2款新药将完成临床前研究、获得临床批件并进入临床研究,1款新药进入临床前研究,3-5款健康产品上市并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近年来,基于“蓝色经济”战略,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近十年来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2020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产值达1100亿元,复合增速接近30%,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速将在25%~30%区间内。
尽管海洋医药产业发展提速,但是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比例长期在1%左右徘徊,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如何推动行业实现进一步突破,是徐军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独木难成林,产业发展必然需要综合各方力量,思及此,徐军民便有了眉目。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海博会”)上首设海洋生物医药展览板块和与海洋生物医药相关的论坛及配套活动,其承办者自然是华大海洋。
谈及承办2020海博会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制品产业发展论坛初衷,徐军民表示:“从科学发现、到科学研究、再到科技转化,这是生物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必经流程。通过在海博会上单独开辟出一片关于海洋活性功能物质的赛道,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参与讨论海洋生物利用及产业成果转化,能够完整覆盖这三个环节,打通全产业链,这对于海洋生物医药及功能制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来说大有裨益。”
据悉,9月14日,在2021深海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简称“深海论坛”)举办期间,华大海洋将主办海洋生物医药及功能制品分论坛,汇聚包括中国科学院士、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杨焕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邵宗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人才罗素兰等海洋生物领域国内外知名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探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对于海洋生物医药及功能制品产业的未来,徐军民充满相信,风口正在快速到来,海洋药物研发今后必将能够在创新药物中独领风骚。
“未来3-5年会是海洋药物研发的高峰时刻。现阶段,我国对于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视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深海探测技术及设备正在逐渐成熟,同时,随着大量研究人才的回归,尤其是海洋领域专业人才的增长,我国正加速建立新的海洋药物研发体系。可以说,海洋药物研究恰逢其时。”
最后,徐军民表示,作为海洋生物领域的代表企业,华大海洋始终不忘初心使命,致力于以“基因科技助力生物经济发展”,为推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他透露,2021海博会将以更高起点、更高质量、更国际化的标准于11月25-27日在深圳举办。华大海洋将继续联合承办海洋生物医药及功能制品专业分论坛,助力推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科研与经济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