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肿瘤免疫治疗研讨会顺利举行!相沪携手共筑健康,助力肿瘤免疫治疗再进一程

2019-09-28 09:44 · 顾露露

9月27日,由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肿瘤免疫治疗研讨会”在上海虹桥富力中心隆重举行,来自相关职能部门的政府人士、免疫治疗领域的权威科研专家以及企业人士共聚一堂,就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当下,在肿瘤治疗领域,免疫疗法无疑已成为最具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有望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肿瘤靶向治疗后的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手段。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肿瘤免疫疗法研究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尤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疗法研究最为火热。另一方面,肿瘤免疫治疗充满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相关政策法规仍待完善,许多在研的肿瘤免疫治疗品种多集中于某些靶点,CAR-T疗法作为目前细胞疗法的主流,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包括在某些血液肿瘤患者中持续性较短,在实体瘤中穿透性较差,肿瘤杀伤效应有限,存在细胞因子风暴、脱靶效应等毒副作用以及难于规模化制备等问题。


为加强肿瘤免疫领域专业知识的交流和经验分享,挖掘创新医疗技术发展机遇,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苏州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的建设,9月27日,由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肿瘤免疫治疗研讨会”在上海虹桥富力中心隆重举行,来自相关职能部门的政府人士、免疫治疗领域的权威科研专家以及企业人士共聚一堂,就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将成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春明在会上介绍了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目前的发展概况,陈春明表示,作为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欲筑城于斯”而得名的相城,不仅在商业化经济发展方面成为了苏州市最年轻、最富创新活力、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区之一,在大健康产业方面,由苏州市政府重点关注支持的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是苏州市首批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成为苏州主要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和产业聚集区,也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据了解,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是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学研用”于一体、特色鲜明的第四代生物医药产业园,凭借临空临铁的区位优势,建设了生物医药制造孵化、技术开发、流通展销、人才集聚、资本汇聚五大基地,以此打造国际一流临空医药谷。

在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的五年发展规划里,将逐步构建起以单抗、细胞、激素、再生、诊断等核心产业为主导,辅助产业、技术服务、综合服务、基础设施为支撑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版图,建成全国领先的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医疗器械制造中心、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医学成果转化中心。

另值得一提的是,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在打造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到企业在研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将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规划为科创服务、科创研发、科创制造、科创生态四个板块,把企业最需要的服务细化到每一个板块,以此为企业提供更周到的全方位服务。

“除了能提供优质的研发服务和完善的生活配套,为了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在人才引进、项目审批、土地供给等方面还量身定制了配套政策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绿色通道’,我们真诚地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把更多的科研机构、前沿技术、产业项目引荐到相城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一起共同聚力创新,以‘智造’未来之城。” 陈春明说道。


富有活力的相城除了生物医药国际研发社区,相城生命科技港将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聚集的又一高地,据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院副院长吴岭介绍,相城生命科技港以“港”为介,导入国内外生命科技前沿企业及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落地相城,具体而言,以生物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制造、体外诊断试剂、医学检测四大产业为主导,形成医学产业的全能聚集。同时,还将打造企业全周期服务平台(众创空间、专业类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等)、产品全周期服务平台(产品研发、医疗试验、生产制造等),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平台(第三方医学检验平台、共享实验室平台等)等三大专业平台,再辅以专业的服务团队进行全程对接跟进,以此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多元化服务。

吴岭还表示,相城生命科技港将进行分期建设,其一期总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目前已有近10家企业与相城生命科技港签署了入驻意向协议,未来,生命科技港将打造成40万平方米以高端生物医药产业聚集,集科研、生产、办公于一体的复合型智能园区,最终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生命健康园区。

免疫治疗的多细分生态展望

在后续进行的专题演讲中,来自医疗研究机构和各大企业的相关人士对于免疫治疗的相关发展发表了自身的见解。


上海荻硕贝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仲征在其《免疫治疗伴随诊断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在精准医学理念指导下的精准用药已经越来越成为肿瘤医生的共识,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日益广泛的应用便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在伴随诊断的帮助下,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分层,进而筛选出能够受益于免疫疗法的个体。不过,在精准治疗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原发性、适应性和获得性耐药现象的挑战随之出现。为攻克这一难关,需要对耐药机制进行深入探索,以使伴随诊断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通过伴随诊断预判患者是否会对免疫治疗产生良好的反应。同时,还期待经由伴随诊断,来预测患者是否会发生以及何时会发生耐药,这也是专注从遗传免疫、体液免疫、免疫加其他因素三个层次来解决临床免疫诊断重大课题的荻硕贝肯努力的方向。


今年7月,诺华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的基因药物Spinraza获批上市,定价为21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460万元,被称为“史上最贵基因药物”,由此掀起了一阵热议。事实上,不止是Spinraza,近几年,已有多款基因药物获批上市,适应症主要涵盖癌症、血液疾病、神经科疾病以及眼科疾病,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国栋认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更有利于确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靶标以及寻找更多的有效治疗药物,也更有助于基因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为癌症等患者带去希望,和元生物作为一家集基础研究服务、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和临床级重组病毒产业化制备三大发展方向于一体的企业,将依托先进的重组病毒产业化生产、病毒载体修饰改造与包装,CRISPR/Cas9基因编辑、脑立体定位注射及成瘤模型构建等多种技术,为基因药物的开发及上市带来助力。


作为长期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专家,北京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吕有勇博士表示在其《新分子标志物鉴定在肿瘤免疫疗法探索中的价值》提到,现阶段,癌症免疫治疗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的障碍,在这其中就包括需要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对疗效的评估,由于临床分子生物标志物在诊断、预测、预后评估及药物基因组学中已显示了一定的临床价值。因此,开发出高特异性的新分子标志物,或将能提升免疫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在吕有勇博士看来,在临床上有显著效应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成功开发取决于三个特征:在恶性转化和肿瘤发展方面的生物学作用;有临床适用的分析基因组测试检测的能力;其预测或预后评估的价值能在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但迄今为止,很少有预测性的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预测分子生物标志物得到有效验证,由此,鉴定具有预测或预后价值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用于选择将从癌症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肖志华、上海通晓医学检验所总经理陶瑞等人均从各自的产业角度和研究角度分享了CRO/CDMO如何助力免疫治疗的商业化进程,如何更好地推动本土CRO/CDMO企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