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清华大学万蕊雪获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

2018-11-25 09:00 · angus

北京时间11月23日,《科学》杂志和SciLifeLab颁发的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揭晓,清华大学博士后万蕊雪因其在剪接体三维结构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当选为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类别的胜出者(Winner for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ategory),这是在中国本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首获该奖。


本文转载自“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原标题:清华大学万蕊雪获得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

她的获奖短文“A key component of gene expression, revealed-High resolution microscopy sheds light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spliceosome”也于11月23日同步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是一项全球范围的奖项,旨在鼓励和促进那些刚刚投身科学研究的年轻人,由Science/AAAS、SciLifeLab及4所著名高校共同发起。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两年内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研究者,均可以申报。主办方每年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从来自全世界的申报者中遴选出4位在各自领域最为出色的青年研究者。获奖者除了将获得丰厚的奖金,他们的研究短文也将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万蕊雪是近两年来清华大学非常耀眼的学术新星,她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于2013年加入施一公教授实验室,主要专注于酵母剪接体的三维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相关领域9篇研究文章(其中七篇发表于Science,两篇发表于Cell )。2016年,万蕊雪曾入选中国科协的“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成为全国5名入选者中唯一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她也曾获得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清华大学“学术新秀”、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等奖项。2018年,万蕊雪加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卓越学者”项目。

据悉,四位获奖者将受邀于12月参加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学术交流活动,期间他们将与各自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者交流,颁奖仪式将在诺贝尔奖最初举行晚宴的Grand hotel 大厅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清华校友第四次获得该奖。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91级的时松海和1996级的颜宁曾于2001年和2005年分别因其博士期间的研究获得该奖的前身 “青年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Award)全球大奖和北美地区奖,他们两位现在都是生命科学领域内的著名教授。而2013年第一届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中,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2级的洪暐哲(现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也因其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获奖。

年轻,就是充满力量地冲刺


“这是《疯狂动物城》里的Mr. Big!”,问起她为什么要用一只并不算可爱的小老鼠当头像,万蕊雪兴奋地说,“你看过《疯狂动物城》吗,它不是里面的主线人物,一开始只存在在台词中,大家称呼它Mr. Big,但当它出现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它是那么小小的一只。我特别喜欢它,虽然它体格很小,但却备受尊敬,因为它正直、善良,有领导力,爱恨分明。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这是我的一点小私心。”和Mr. Big一样,万蕊雪这个个子小小的姑娘充满着力量,她在学术的道路上全力奔跑,对结构生物学领域世界级难题——RNA剪接体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了解疾病的成因是做科研的初心


如今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的万蕊雪,本科在中山大学就读于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从初中起,她就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本科专业也和生物相关,但更偏向于海洋生物等领域。直到大三面临重新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万蕊雪决心回归“初心”,转向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我想做基础科学的研究,会对某些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式有本质上的了解。”有这样的初衷,也是因为她从小看到外婆受糖尿病的困扰,所以她希望能够从根源上探索治病原因,解决困扰许多人的疾病。

娇小的万蕊雪说话温柔,笑容甜甜,虽然自称从小就有一些自卑,但谈起自己做科研的初心时却很坚定。而站在人生拐点需要做出选择时,她也表现得非常果敢且有主见,重新选择基础生物学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后来“斗胆”给施一公教授写信的故事更是对她不轻言放弃的最好证明。

那时万蕊雪读大三,她了解到施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室后,很想有机会去清华大学学习,于是她鼓起勇气给给施老师写了一封邮件,希望能到施老师的实验室去做毕业论文研究,“邮件发出去一个星期之后,一直没有回音,我就想着这事儿可能黄了,但是我还是坚持又发了一封邮件,想着要是再没有消息就算了,谁知道那之后有一天突然接到了一个北京打来的电话,打电话的人说:‘我是施一公,我看到你发的邮件了,欢迎你到我们实验室来。’当时接到这个电话我太兴奋了,高兴得在家蹦了一天。”

瓶颈不可怕,解决问题更有满足感

万蕊雪就这样怀揣着惊喜和忐忑走进了清华大学施一公老师实验室,并如愿以偿地留了下来攻读博士。最初,万蕊雪很担心自己不够好,总怕自己犯错,幸好有非常耐心的师姐周丽君手把手地教她做实验,而施老师在开组会时,也总是会鼓励低年级的学生加入课题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她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人人走路都带风的繁忙实验室里,竟然有如此好的气氛,这让她紧张的心慢慢得到了放松。

另一方面,她也发现施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除了很注重学生的科研技术培养外,还非常看重对博士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他和我们谈课题的时候,很注重实验的逻辑,以及技术的细节,我觉得这两点对做实验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逻辑思维的训练,让我在之后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在每做一个实验之前,都想清楚它的所有步骤,每一步该如何做,以及如何一步一步地推进下去。我觉得现在我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这和刚读博士时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


在博士二年级的时候,万蕊雪被施老师委以重任,开始和同学一起向结构生物学领域最难的课题之一剪接体“发起进攻”,“我当时才二年级,不知道是什么让施老师如此相信我,交给我了这么重要的课题,但这份信任对我有很大的鼓励,让我能够放开胆子去做”。

在所有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分三步进行,分别由RNA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执行。首先,储存在遗传物质DNA序列中的遗传信息必须通过RNA聚合酶的作用转变成前体信使RNA,这一步简称转录;第二步,前体信使RNA中,有许多非基因编码的区域,必须通过剪接体的作用去除这些区域之后才能转变为成熟的信使RNA,这一步简称剪接;第三步,成熟的信使RNA必须通过核糖体的作用转变成蛋白质之后才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各种功能,简称翻译。描述这一过程的规律被称为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核心重要性。此前,RNA聚合酶以及核糖体结构的解析,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整个生物学中心法则中,只有第二步中的剪接体结构亟待解析。剪接体是一个巨大又动态的分子机器,其稳定性很不好,因此其结构解析的难度被普遍认为高于RNA和核糖体,是世界结构生物学公认的难题之一。

而万蕊雪所从事的正是剪接体结构的研究,在施老师的安排下,她承担起酵母剪接体课题组的剪接体提纯的工作,简单来说,她要打响的是解析酵母剪接体的第一战:为解析结构提供优质的剪接体样品。这是非常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工作,然而当时实验室在这方面还没有丰富的经验,一切都需要万蕊雪自己找到突破点。尽管她很忐忑,但她那股子不服输的个性让她再一次铆足了劲,“我去读了很多文献。想了很多大胆的实验方向,然后一个一个方向去排除,最后我决定提取内源剪接体,这个方法不算新,但我们实验室当时没有人做过。于是我四方打听,最后找到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一个实验室在给内源蛋白加标签方面有很多经验,便去跟他们学习技术”。

之后,她连续几个星期,往返于清华大学和昌平,到实验室去学习构建酵母菌株的方法。实验的步骤很快就学了,但当自己去做的时候,其实每一步都失败过。面对失败,万蕊雪越挫越勇,绝不陷入失败的情绪,而是不停地去找人咨询,不停地寻找解决的办法,每解决一个问题,她都积极地再迎接下一个问题,“我是一个不怕输的人,遇到瓶颈不会轻言放弃,而且那种每解决一个问题所获得的满足感,会促进我继续去解决下一个问题”。

剪接体和美食,是目前的“最爱”

在这种“亢奋的”状态下,万蕊雪终于成功掌握了完美的提取内源剪接体的方法,并成功地提取到剪接体样品,当在冷冻电镜下看到清晰的剪接体结构时,她异常激动,“当时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提取的样品品质就很好,第一个酵母剪接体的结构看到后,我们后面做的事情相对来说就水到渠成了”。2015年8月21日,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杂志在线同时发表两篇论文——《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剪接体的高分辨率结构,这个研究组的闫创业、杭婧和万蕊雪三位都非常年轻,而万蕊雪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当时才24岁。对于这个研究成果,200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克•肖斯德克评价道:“剪接体是细胞内最后一个被等待解析结构的超大复合体,而这一等待实在已经太久了”。

获得成果后,万蕊雪和实验室的小伙伴们继续在剪接体这个课题上发力,在施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先后捕获到了9个处于不同反应状态的剪接体复合物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促进了整个结构生物学界对RNA剪接体的研究。研究表明,人类许多的遗传疾病,都和剪接异常有关,因而全面了解剪接体的机理对人类未来对抗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为什么对这个课题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我想把科研做好,做一些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万蕊雪说。


如今,万蕊雪手握数篇高质量论文,也在剪接体的研究上继续深耕,并提前半年博士毕业。目前,万蕊雪仍然在继续对剪接体进行研究,“剪接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还有很多很多没有被我们了解的信息,所以现在还不是停下来的时候”,万蕊雪说她的父母都非常支持她,从来不给她任何压力,这也让她能放心且积极地去继续追求自己的方向。

谈到父母,万蕊雪和谈科研一样健谈,在她的心目中,如今自己能毫无压力地从事科研,和父母对自己的支持完全分不开,“我的爸妈非常爱我,我小时候他们从不在课业上给我过多要求,我总是有很多时间玩,他们也很支持我做我喜欢的事情,所以我家里的气氛总是很轻松”,正是这样的氛围,让万蕊雪每一次做选择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因为她知道自己身后永远有坚实的后盾。

每当说到万蕊雪,可能许多人对她的印象都是学霸,那科研之外的她是什么样子呢?“我超爱吃,不管是什么好像都爱吃”,说起美食,万蕊雪像说起科研一样两眼放光,“我只要听说哪里开了什么好吃的店,就很想去尝一尝”。因为爱吃,万蕊雪说自己从小就胖,去年7月她突然觉得自己太胖了,于是开始努力减肥,定期跑步,管住嘴,她凭着毅力3个月就减掉了20斤,“减肥以后真的像发现了新大陆”,说起减肥的成果,万蕊雪笑得非常开心,“不过,科研之外我还是最爱吃,运动嘛,感觉需要一口气才能坚持”,和我们聊起了自己的业余爱好,她哈哈地笑起来,一秒回到20来岁姑娘的俏皮模样。

最后我们问她:“对未来你有比较长远的打算吗?”

“我还是想一直做科研,剪接体的主要结构虽然都已经被我们捕获了,但越做发现谜团就越多,所以我现在就是单纯地想把剪接体的课题继续做下去;之后,我想成为PI用更多手段从不同侧面揭示RNA剪接的奥秘,以及探寻这个过程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她小声但不乏坚定地说。

撰文 | 甘丹

编辑 | 杜宇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