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团队:十年建起一道防治新发传染病屏障

2018-01-14 06:00 · angus

经历2003年SARS阻击战以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用10年时间,在我国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建起了一道防治屏障,并成功防控了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

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联合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李兰娟院士第四次以项目第一完成人的身份,站在了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这一次,她穿上红色的上衣,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奖励证书。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和教育领域“零”的突破,也是浙江省科学界首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在防控SARS的“战役”中,李兰娟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虽然浙江在SARS早期传染源控制、病毒检测和疾病救治上取得突出成绩,可令她陷入思考的是,我国在新发传染病防控、救治领域基础薄弱,连SARS新病原最终都由美国人确认。

中国如何在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SARS疫情后,我国加大了对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李兰娟院士团队汇聚我国相关优势学科,创建了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包括P3实验室、负压病房、人工肝、微生态等14个研究子平台,针对我国重大传染病诊治开展深入研究。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相关优势学科与李兰娟院士团队联合攻关,逐渐创建了医疗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并在发现新病原、确认感染源、明确发病机制、开展临床救治、研发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等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13年春,华东地区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其他传染病高,一度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该传染病的病原、传染源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如何开展救治?疫情一出现,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李兰娟院士带领下,立即启动联合攻关。

在疫情报告5天后,该项目组通过已建成的全球传染病监测网和数据库,迅速发现并确认了突发疫情病原是一种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揭示了H7N9新病源演化进化规律,并第一时间向世界公布了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共同应对该新发传染病赢得宝贵的时间。

李兰娟院士团队还迅速组建一支30多人的采样小组,一面深入各种人迹罕至的候鸟栖居地,一面前往养殖场、菜市场购买家禽后采集粪便取样。1个月内,项目组“锁定”传染源,发现活禽市场禽类与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证明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源头,建议关闭活禽市场,避免了向全国播散的疫情。

病原被找到,传染源也被锁定,到底又是什么导致H7N9病毒禽传人,导致患者重症甚至死亡?项目组从蛋白结构到动物模型进行多角度解析,首次发现揭示导致H7N9病毒禽传人的关键分子机制,揭示人感染H7N9病毒导致患者重症和死亡的关键原因是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为国际上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提供了有效路径。

在突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病死率的难点中,项目组创建了早期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系统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特征,并创造性地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救治,发现能有效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

据介绍,基于该项目的新流感疫苗快速研发技术平台和新发传染病诊断试剂高效快速研发平台,病原发现后两天内,项目组就成功研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3天推广至全国31个省(区、市),7天后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两个月内,项目组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人感染H7N9流感疫苗种子株,打破我国流感疫苗株必须依赖国外提供的历史,填补我国流感疫苗株自主研发的空白。

“中国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国际典范。”世界卫生组织这样评价中国应对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的工作。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在全球新发传染病防控史上,利用自主创建的技术体系,成功防控了发生在本国国土上的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

那一年,离SARS疫情暴发正好10年。

李兰娟院士等中国科学家在世界新发传染病防治舞台上贡献中国力量,同时还在控制MERS、寨卡病毒等传染病输入、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向全球提供中国经验。李兰娟院士说:“我国科研人员在新发传染病防治中取得的系统创新突破,进一步增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决心与信心。”

关键词: 李兰娟 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