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己的天空》,何江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学报”。
一部名为《风雨哈佛路》的电影曾经感动了无数人,女主角Liz出生在贫民窟,父母吸毒、酗酒,感染艾滋病,她从小缺衣少食,甚至流浪街头。但她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哈佛大学。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Liz Murray被称为“奇迹女孩”,现在是一位演说家。
从中国湖南宁乡县也走出的一位哈佛学子,不久前曾火爆网络,他是哈佛建校以来第一位登上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大陆学生——何江。他把自己的经历写入《走出自己的天空》一书,讲述了一个“寒门贵子”的故事。
来自经济史学家的建议
何江成长于湖南乡村,大学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后获得哈佛全额奖学金、硕博连读,师承著名华裔科学家庄小威,如今在美国麻省理工进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
何江写自己的故事是应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之邀。
在哈佛,除了做科研之外,何江非常注重实践,经常去听哈佛商学院关于经济和商业的讲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参加了尼尔•弗格森的一个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讲座。听完讲座后,何江分享了自己对于全球化以及中国农村发展的看法。尼尔•弗格森对他印象深刻,当场问他是否有时间与自己喝杯咖啡,要知道,这可是位世界级的明星教授。
相见当天,弗格森带来了好几位重量级教授,与何江一起畅聊了4个小时。最后弗格森建议他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书,用自己的故事来见证中国农村30年来的变化。
显然,这是何江从未想过的事情,但他也为这个提议感到非常兴奋。“书最早是在2011年起笔写的,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以英文进行写作。当时想写这些文字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记录下正在消逝的乡村生活。”何江在采访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自己当时的英文写作能力还不是很强,写作同时会不停地阅读英美作家的著作,来提升写作技巧。
当时,他也正处于攻读博士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科研,能阅读和写作的时间大部分都被挤压到了周末。
“写作的时候,我会希望有个连贯的思路,因此,一旦我决定写了,我便会在整整一个周末都把自己关在家里,把想写的一股脑写出来,然后再在以后慢慢修改。我不太习惯到人多的地方去写作,安静的空间更容易让我仔细回忆起过去发生的事情,而一旦进入了状态,写作就会很快。”
写作是一个重组的过程
作为一个习惯与实验和数据打交道的人,写作对于何江来说显然是一个新鲜的课题。他告诉记者,最难的部分是如何组织素材。
“说实话,关于乡村、关于过去自己的经历,我的脑袋里有很多素材。但是这些素材都是碎片化的,没有多少条理和逻辑,也没有多少戏剧性,很难一下写出来就让人觉得有意思。”
何江在业余时间喜欢阅读,作家中他非常喜欢梭罗,“他写的文字很静,又很深邃,不少关于新英格兰地区风景的描写让我容易回想起自己当时在乡下的场景,我特别喜欢。”
如何让文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变成他需要考虑的第一问题。“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把曾经那些看上去平淡如水的生活,写得有意思一点点,写得让人有读下去的冲动。”
出于这样的考量,《走出自己的天空》一书最后,用十章内容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十个侧面。“每个面都有很多不同,而它们组合在一起,便可以还原出乡村生活的场景。”
何江感慨说,写作和做科研有着非常多的不同。“写作毕竟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重组的过程,但我能从两件事情里找到乐趣,是因为它们都需要有创造性思维。”
他写自己的父母、爷爷、舅舅,语言非常直白,但又充满脉脉温情,同时不避讳谈及缺点和局限性。
谈及自己最喜欢哪个故事,何江回答说是是第四章《盛开生命的房子》。“这是一章写我小时候家里住的老房子的文字,在里面可以看到原生态的农村。那个时候农村的生活环境虽说艰苦,但里面有无数的乐趣在,我在这一章里写了很多小动物,发生在老房子里的趣事、惊险的事,这些事情是我童年的一部分记忆,我希望借着文字把这些记忆保存起来,也算是对逝去生活状态的一种缅怀。”
寒门仍能出贵子
何江被看作这个时代“寒门贵子”的典型。“说实话,我在乡下的时候对这句话并没有那么具象的认识,对未来也没有那么明确的目标。在乡下,父母的确会告诉子女要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大部分的农村父母都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知识跃升到怎样的位置。”
“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能做成什么,该怎么做。这种懵懂对我来说或许也有帮助,因为它驱使我去探索、寻找那些我不懂的事情,并去挖掘自己的潜力。”
他表示,自己是从高中开始知道,可以一步步靠着自己的努力克服生活上的困难,走出乡村、进入城市。“进入大学后,靠着自己去摸索未来人生的信念逐渐变得明确,我感觉自己对未来的方向感也就明晰了很多。这背后的契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一路走来,有时感觉是因为进入到一个新环境后,特别想去学习和了解那些我不懂的东西,而这个摸索的过程逐渐让我对自我有了个更全面的认识,于是逐渐地克服了自卑,变得自信起来。”
对于如今“寒门难再出贵子”的论调,何江表示理解这种说法,但仍然相信我们的社会有不停地往上输送人才的能力。
“这种观点反映的是阶层固化,而要改变这个现象,需要很多人从多方面努力。譬如说尽力帮助寒门学子,或者条件不是那么好的学生创造走出来的机会,在走出来后营造好的环境,能够让他们在新环境里发挥潜力。”同时也应该建立更加多元的价值取向。“让人不要过度地横向比较,而去关注个人的成长。每个人不一定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如果硬是横向比较,很容易让那些家境不是那么好的人心生自卑,导致他们不能以一个向上的心态成长。”
谈及自己的师姐,也是导师的庄小威,何江表示,她是自己非常敬重和仰望的科学家。他回忆说,在自己攻读博士的第四年,当时在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拍摄不同神经元细胞骨架结构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周期性膜骨架结构在不同神经元里面都存在。
“这是一个很新的发现,也非常重要,当晚是个周末,我特别兴奋,就发邮件给了导师。没想到导师看到后也兴奋地从家来到实验室来看结果,还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和实验设计,好让我们在下一步能重复做出类似的结果。这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因为我能深切体会到导师对科研的热情和她对待每一个发现的严谨。”
目前何江正在麻省理工进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主要从事人造微型肝脏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以及癌症的早期检测。对于未来,他表示,他一直非常关注国内生物医学的发展,“回国做科研是选择之一,但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需要把本行做好,未来才会有更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