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院创新试点二班,女生换上婚纱走进教室,准备拍摄毕业合影。
5月10日,19岁的少年班学生李磐在自习室准备毕业论文。
6月20日,中国科大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少年班学院创新试点班的陈楚白(左)即将上台发表毕业演讲,父亲把手机固定在桌上准备录像。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
6月21日,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20岁的苏州女孩马一可来到学生服务中心领取自己的分数单,为赴美读研做准备。她即将与279名同龄人一起,从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毕业,其中超四成毕业生将出国求学,比例为全校最高。
1978年首届少年班创办时,中国刚刚经历十年“文革”,人才奇缺。作为中国教育界前所未有的超常教育实践,几经曲折的少年班在推动正规高等教育的恢复发展、唤醒人才意识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高校管理体制、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讨论。
中国科大少年班招收16周岁以下的高二(含)以下学生,先高考,再复试。1985年,中国科大开始在当年普通高考录取的本科生中进行选拔,成立理科试验班,与少年班一起上课;2008年,系级建制的少年班管委会升格为少年班学院;2010年,少年班学院开始招收17岁以下的非应届高中毕业生,组建创新试点班。少年班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招生规模从首届的21人扩大到目前的每年约300人,39年来共有3700多名学生从这里毕业。
少年班学院的班级是“虚拟班级”。入学前两年,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基础课程,后两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一个班级的同学可能分属不同的专业。
说起报考少年班,学生们大多表示是自己的意愿。因为提前毕业可能影响升学率,许多中学还会劝说尖子生不要报考。在高手如云的少年班,许多曾经的“第一名”不再拔尖儿,一些学生在毕业前选择了离开。
5月21日,一年一度的毕业生红毯秀在中国科大东区礼堂前开场,少年班学院创新试点班的王初临和郭贺侠身着礼服,在同学们的叫好声中挽手走上红毯。这对20岁的情侣在毕业后将一同前往美国西北大学深造。一天前,郭贺侠的父母和中学老师见证了她领取中国科大毕业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的时刻。除了获得奖学金,她还赶在毕业前完成了另一个任务:拿到了驾照。因为年龄限制,许多少年班学生不得不等到大四才能考驾照。
19岁的刘通是2013级少年班的班长,也是少年班学院与物理学院双第一名,被同学们称为“通神”。刘通从本科便开始从事科研,导师给刘通分配了办公室。和七八个研究生坐在一起,刘通指着旁边一位同学问:“他帅吧?像不像尹希?”
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尹希,31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也打破了同为少年班毕业生的庄小威34岁当上哈佛正教授的纪录。这些师兄师姐是许多少年班学生的偶像。
19岁的李磐在大四时加入了一个少年班毕业生的微信群,师兄师姐们给了他许多建议。数学专业的李磐最终决定前往纽约大学商学院深造。李磐自己也是2016级少年班的助理班主任,为学弟学妹们提供诸如专业选择、深造发展的建议。在少年班学院,每个低年级班级有若干名高年级学生担任助理班主任。
业余时间里,少年班学生也有自己的爱好。喜欢唱歌的唐榕参加校园歌手大赛;从小学排球的林蕾成为校排球队的中坚力量;古筝和钢琴十级的马一可是校民乐团团长……中国科大的70多个社团组织中,有10个社团的负责人来自少年班学院。
“既能成为未来社会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又能做社会文明的倡导者、时代进步的推动者,不能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少年班学院院长陈这样总结少年班教育的宗旨。
21岁的台州人陈楚白就读于2013级创新试点二班。拍毕业照时被摄影师提醒“眼神不要飘”的他,一到实验室眼睛里就闪光。毕业前夕,他还在担任大一学生的实验课助教。
陈楚白毕业后即将去美国深造,但他已经与国内一家科研机构达成协议,学成后回国工作。像陈楚白这样选择的学生还有很多。根据2014年的一项统计,少年班毕业生担任的教授中,在海外与国内的人数比例从2005年时的“3.31∶1”缩小到了“1.19∶1”。回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少年班毕业生的共识。
6月20日,作为学生代表,陈楚白登上了毕业典礼的发言台:“值得庆幸的是,人生不是一个状态函数。重要的不仅是开始与结束,更是这期间我们所经历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