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教授和清华博士生们讲了什么?

2017-04-24 08:37 · angus

当我们提起颜宁,提起结构生物学,我们想起的是她在科研上攻坚的成就,以及细胞膜上一个个复杂的膜蛋白。其实,颜宁老师在博士期间也有很多你不曾知道的事情,今天让我们来听听颜宁老师对于清华的博士生们讲了些什么。


颜宁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2年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

2012年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4年入选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5年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2015年获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2017年获2016-2017年度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1

与清华

>>>与清华的不解缘分<<<

1996年进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2000年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生,

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

2007年回到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

2017年4月1日回到生命学院任教。

谈及缘何选择回国任教时,颜宁老师表示,博后结束后,在美国找工作是没问题的,她本打算在国外做助理教授、做副教授,可能到正教授时再回国,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回国度假时和本科系主任、时任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的赵南明教授的一次对话改变了她的想法。

“他问我想不想回清华做教授?”

“我当时处于蒙圈的状态,这是我2000年告别清华出国时的梦想。”

颜宁老师说,这段对话使回国的计划一下就提前了十年。

在当时的环境下,回国的科研条件可能不如国外。但颜宁老师认为,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回国之后也可以离家近一些;另一个优势是自己29岁,还很年轻,当时很多博士到30岁以上才去做博后。

“我想如果我回清华做不好,我再重新开始也不是特别晚,还来得及东山再起,当时就怀着这个心思,初生牛犊不怕虎。”

“没有太多的计划,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子,只想要尽最大努力就好了,心思其实挺单纯的……”

幸运的是,回国后,国内的科研发展日新月异,颜老师在清华更是获得了最好的支持,过去十年,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颜宁老师和同学们说,其中的一些成绩,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难以置信的。

“我2007年梦寐以求的很多事情都已经实现了”

“事实上我自己更骄傲的是做了这个回清华的决定”


2

与自己

>>>要了解自己<<<

对于读博期间经验的分享,颜宁老师给出的第一点就是你要了解你自己。现在这个世界,瞬息万变,随着微信等各种自媒体的发展,大家很容易被洗脑,被洪流裹挟着,大势所趋之下开始惶恐。此时,了解自己变得更加重要。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才能更清楚的走好科研的路,才能越走越远。

颜宁老师说,读博期间自己也有连续一年实验做得不顺利的时候。当时为什么没有放弃的年头,是因为了解自己,相信自己选的方向,可以不断给自己成就感,所以能在小的正反馈的支持下继续做下去。

在普林斯顿求学过程中,在多个实验室轮转后,颜宁老师选择了结构生物学作为研究方向。有关结构生物学,颜宁老师解释说它是给了我们一个手段,利用结构生物学,很多具体生物学方向,比如免疫、神经、植物生物学等等都很容易跨进去的,只不过现在很多人对结构生物学还是有不同程度的误解。

博士这几年大概要占用人生最美好的三、四年甚至七、八年,颜宁老师觉得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相对独立,在经济上没有负担,这个时候能否有一个美好青春回忆?认识自己,道路选择尤为重要。

“当时我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选了一个很适合我自己发展的方向。”

“现在在科研路上越走越远,长成了学术青年,然后慢慢变成学术阿姨,我的理想是将来做一个学术老太太,在这上面越做越开心。”


3

与你们

>>>细节关注不可缺<<<

在和大家分享了要了解自己后,颜宁老师给出的第二点建议就是要注重细节。颜宁老师开玩笑说,我经常说我们大家基本上不是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我们绝大多数是人才,你还少了那两横,天才要二一点。

人才之间竞争,重要的不是智商,反而是一些对于细节的关注。颜宁老师提到在和学生讨论课题时,会看着学生的实验记录本去跟他们讨论,一直去抠里面的细节,例如配缓冲液的细节,虽然这是最简单操作,但就是这种操作也可能出问题。在颜宁老师自己的实验室里,也有过这样的例子。两位非常聪明的学生,后来都是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过《自然》论文的,他们竟然都曾经犯过配溶液时小数点错了一位的错误,但就是这么一点小失误,对实验的影响就是成败的巨大区别。如果不是去抠细节,根本发现不了这种失误。

“因为这种错误太小了,很多人甚至意识不到,如果你去不抠,后果就是延期吧。”

“所以我真的想跟大家分享

细节

细节

细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表达能力很重要<<<

最后颜宁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她对于表达能力的看重,科研中很重要就是能够把想法很清晰的表达出去。

谈及自己,颜宁老师表示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这种能力的培养。颜宁老师从小学就一直做大队长,参加各种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人多的时候也不怯场。

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一门互动性非常强的课上,有关表达能力的锻炼同样让颜宁老师印象深刻。老师拿着小卡片点名回答问题,只有前期做了大量功课,被老师抽到之后才能立刻回答。她为了完整地回答问题,需要克服语言障碍,需要反应很快,还要很大声。虽然一个学期下来简直如同炼狱一样,但是收获非常大。所以现在颜老师在课上也是这样,在她的课上从来没有人犯困,这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

颜宁老师常说,现在是知识爆炸时期,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所以上课就是要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能力。

很快速的反应速度,以及在公共场合表达的能力都很重要。颜宁老师同样表示希望大家要有意识锻炼一下自己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清华的学生,尤其是清华的男生。

4

现场问答

Q1:就是说现在很多人评价,现在有很好的学术成果主要是因为,第一老师好,第二方向好,第三条件好,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颜宁:这三点我认为都很重要。

第一,有一个好的师长,他会给你一个好的激励,会让你觉得所谓的坚持,是一种常态,可能我的学生现在或多或少也这么受我的影响,如果你周围都是这么一群人的话,坚持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好的导师会教给你正确的方法论、引导你的逻辑思维,激发出一个更好的你自己。

第二课题好,我现在做的这些课题是在2007年回清华时选的,到现在也是做了十年了。我特别不喜欢别人说,结构生物学就是什么热做什么。比如我选这些课题的时候,压根不是什么最热的课题,都是硬骨头,我是打算用整个学术生涯去做的。当然我也没有把我的学生当炮灰,我还给他们准备了一些能让他们练练手的课题,虽然后来发文章的也基本是CNS,但确实初衷是练手而已。

第三仪器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说没有这么好的仪器,很多成果确实做不出来;但也不是有了仪器就能做出了,这是必要非充分的条件。但必须要承认,我们每个人是得益于和平年代,国家经济发展,所以才能支持我们做基础科研,这方面我是非常感恩的。

Q2:您觉得您现在取得这么多成就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您在科研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是什么,您觉得你今后还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颜宁:我也问过我的好友们,他们说是因为我没那么多烦心事、没有家庭拖累,可以全心全意投入科研。我想想似乎还真是这样。因为我喜欢做这件事情,又没有什么打扰,似乎出成果是必然的。我是一个被成就感推动的人,渐渐变成正反馈,更不愿意分心做其他事情。另外,我是非常感谢我在清华的学生们,没有那么努力的他们,一定做不出这些成就。

Q3:您刚才提到了,您在本科阶段,被认为不适合做科研的,他们当时为什么这么想,您在这种压力之下为什么选择继续做科研,您是怎么想的?

颜宁:这个不适合做科研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当时社会工作特别多,其实我大二就做了我们系的学生会主席,大三又跑到校会玩,我整个学生工作做的挺多的,而且就是为了好玩,是种调剂。当时我是一个很积极的学生干部,可能大家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了,以为我不会走科研道路。

第二个原因是我大三暑假在饶子和老师实验室实习,据说弄坏了几次仪器;但其实是我看到仪器坏了,老实地报告给了老师,按理说应该受到表扬,怎么传来传去反而就演绎成为我是仪器杀手了?还有一次是我自己真闯祸了,我在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做毕设的时候,要拿一个药品去加到细胞培养基里,没想到这是一些天然提取物,里面有很多小的真菌孢子,把整个细胞间都污染了。因为这个事故,可能大家就认为我不适合做科研的。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它被污染之后,我并没有被痛骂一顿,反而是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彻底打扫干净细胞间,让实验重新回到正轨。当时我闯了这么大的祸,没有任何人批评我,都是在帮助我,让我对科研完全没有惧怕,反而越来越感兴趣。事后想想,很感激当时给我正能量的同事们。

Q4:我觉得大多数博士生做课题的过程,都是遵循调研、跟踪的路径,有没有打破这种传统的先调研再去做研究的过程,比如说做了很多设想,或者做了很多新的东西,当你去搜索文献的时候可能搜索不出来东西,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

颜宁:恭喜你,如果完全没有文献,那也许你找到了一个非常崭新的方向。第一条切勿妄自菲薄,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呢,另一方面也切忌妄自尊大,如果这个问题如此重要,而又一点文献都没有的话,是不是有点诡异?你可能要从基础上去想一想出发点是否正确,不要犯显而易见的错误,比如用错了关键词,选错了搜索引擎。如果你想明白了,而这个问题又确实很重要,那还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目前是否具备合适的条件和方法去探索这个问题,等等等等。而且,你还要想一想自身,你的基础工作是否具备了,你的逻辑思维是否训练好了,我们为什么从本科读研究生,那是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大家不要仅仅看到的是一个学位,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多思维方式是在这几年培养出来的,是你自己和他人花了大量心血的,通过课堂通过实验室里的耳濡目染经验教训培养出来的。归根到底,还是要大胆提问小心求证,研究者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 颜宁 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