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之父”在美国逝世:自传称讨厌手术

2017-03-08 06:00 · 李华芸

美国当地时间3月4日,有着“肝移植之父”之称的托马斯·厄尔·斯塔兹博士(ThomasEarlStarz)在美国匹兹堡的家中“平静地逝世”,享年90岁。次日,斯塔兹所在的美国匹兹堡大学,代表家属在学校新闻网站宣布了他的死讯。上世纪60年代,斯塔兹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肝移植手术,随后推动抗排斥药物研发的突破性进程,提高了器官移植存活率。


这位美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在1963年进行了全球首例肝移植手术,但患者未能幸存。在成功研制新型抗排斥药物后,1967年,斯塔兹完成了全球首例成功的肝移植手术。以后,千万条生命受益于此。

1926年3月11日,斯塔兹出生在美国艾奥瓦州的勒马斯。从美国威斯敏斯特学院毕业后,他求学于西北大学,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和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

斯塔兹是美国移植协会(TransplantationSociety)和美国移植医生协会(AmericanSocietyofTransplantSurgeons)的前任主席,他同时也是美国科学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下属医学研究所成员。2004年,他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奖(NationalMedalofScience),这是美国在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他还获得过其他荣誉,其中包括2012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theLasker-DeBakeyClinicalMedicalResearchAward),该奖被认为是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风向标。

斯塔兹将一生奉献于肝移植事业。而这源于一台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手术,斯塔兹负责帮忙,却阴差阳错地引导了他的研究方向。

那台手术的内容是改变患者肝脏周围血流的方向,术后,斯塔兹博士注意到的是,这位患者的糖尿病也有所改善。由此他认为,糖尿病的根源在于肝脏而非胰腺,并于1956年在小狗身上进行试验。结果,如我们所知,他错了。但这次经历仍将他引向了肝脏移植的研究之路,并于1963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进行了全球首例人体肝脏移植手术。

一开始并不顺利,手术使用的凝血剂引发并发症,在肺中造成致命的血块,首批接受手术的4位患者术后不幸去世。

三年后,斯塔兹和同事再次进行了尝试。他们起初考虑在原先受损的肝脏下方植入第二个肝脏,以此避免器官移除时的大出血。尽管这个想法在小狗中得到较好的实验数据,但这不适用于人类,斯塔兹团队放弃了这个方案。

之后,斯塔兹带领团队在一名19个月大的女孩身上进行了手术,替换了她遭受癌症折磨的肝脏。这枚移植的肝脏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都运作良好,但女孩不久后死于其他原因。次年,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升,这项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在6位儿童身上成功复制,并最终成功应用于成人手术。

早期肝移植接受者大多只能存活数月,有的可存活几年。研究人员不久意识到,存活率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外来器官的免疫排斥。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斯塔兹博士协助开发了环孢霉素的药效。在实验室的测试中,这种药成功抑制了身体发出的免疫响应。

环孢霉素的药物试验随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杨百翰大学进行,相继应用于抑制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此外,斯塔兹博士将环孢霉素与类固醇结合使用,成功阻断了肾脏的毒性反应。1983年,环孢霉素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批准。


1989年,斯塔兹在一场肝移植手术现场。

1984年,斯塔兹为一名遭受遗传性疾病折磨、年仅8岁的病人StormieJones进行了手术,这是一场少见的心脏-肝脏联合手术。由于Jones感染了肝炎,1990年,斯塔兹对其进行了第二次肝脏移植。就是在这场手术中,安德烈亚斯·塔扎克斯(AndreasTzakis)博士和斯塔兹使用了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FK-506),这是一种实验性抗排斥药物,由日本研究人员研发。1994年,他克莫司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在之后的移植手术中得以广泛应用。

器官移植专家、明尼苏达大学内外科医学教授约翰·雷克(JohnLake)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他克莫司“比环孢霉素更好用,特别是在肝脏移植手术中,并且药效更加迅速、显著”。他补充道:“托马斯·斯塔兹博士对此功不可没,正是他的极力游说激发了人们对使用他克莫司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他推进了药物试验的早期进程。”

但不幸的是,第二次肝脏移植手术之后不到9个月,Jones还是病逝了。深受此影响,斯塔兹厌倦了手术刀,选择永远地放下了手术刀,仅做相关咨询。同年,斯塔兹自己也经历了一场心脏搭桥手术,并且由于5年前的激光事故,他遭受了永久性视觉问题的困扰。

在他1992年的自传里,斯塔兹写道,他其实很讨厌做手术,并为每次手术前的准备感到害怕不已。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肝移植之父”,供世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