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国精准医疗先驱Lvor Royston:免疫治疗前景光明

2016-09-22 15:11 · 顾露露

生物探索记者有幸在峰会现场采访到Lvor Royston,详细地了解了他在主题演讲中提到的肿瘤精准医疗产业跨太平洋合作模式,以及他对中国免疫疗法发展的建议。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承办的2016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9月22日上午9时在深圳会展中心5楼梅花厅正式开幕,约800位国内外生物和生命健康领域知名科学家、企业家等嘉宾和专业观众出席开幕式,共同商讨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政策研讨和产业合作,促进国内外生物和生命健康科技与产业快速发展。

峰会有幸邀请美国精准医疗先驱Lvor Royston,他1992年创建IDEC公司,开发了第一个肿瘤治疗抗体“美罗华”。

Lvor Royston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斯坦福大学肿瘤学博士后。担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医学院教授,区域性癌症中心创始主席,美国克林顿总统国家肿瘤顾问委员会委员。

生物探索记者有幸在峰会现场采访到Lvor Royston,详细地了解了他在主题演讲中提到的肿瘤精准医疗产业跨太平洋合作模式,以及他对中国免疫疗法发展的建议。

Lvor Royston详细解释了肿瘤精准医疗产业跨太平洋合作模式。他说,像这样的跨太平洋合作,或者跨国合作,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但是他现在可以看到的,首先在圣地亚哥或者是西海岸,离中国很近,深圳或者上海也是在中国的东海岸线上,所以跨越太平洋就变成一个非常高效的过程,这是第一点。第二,美国的技术发展比较快,在创新方面都是比较好的。在中国,人员的素质也在提高,技术的创新可以在美国,在中国来做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商业化有很好的机会。而且中国现在有很多投资人,他们的钱直接投到美国的高科技上,这种形式是最有效的。但是现在也有一个新的模式,就是中国的海归或者是本土的创新技术也可以带到美国去。而且现在已经有成功的先例,有一家叫HUYA的公司,它就这样做的。

我们看好中国的投资方和市场,我今天带来的鼻咽癌的治疗方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精准医疗的典范,它是美国的技术拿到中国来开发,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这种鼻咽癌肿瘤在中国的南方和东南亚发病率都是很高的,在这里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除了商业化方面的合作,另外在学院层面的非营利的对接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

谈到现在发展异常火爆的免疫疗法,特别是在中国。两个多月前,因魏则西事件爆发,国内所有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国家卫计委紧急叫停。对此,免疫疗法是否有泡沫存在?

Lvor Royston表示,任何新药研发或者新的技术应用,都会出现短暂的倒退或者事故。在美国,基因治疗在1998年也出现过一起事故,当时一度使得基因治疗领域停滞不前。不久前,美国细胞治疗领域明星企业朱诺治疗公司(JUNO Therapeutics)的CAR-T疗法明星项目也被短暂叫停。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Lvor Royston看来,免疫治疗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中国现在也有免疫治疗医药研发、修饰性淋巴细胞表面的治疗方式在和美国竞争。但是在中国因为这都是些小的生物公司,所以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现在美国已经将免疫治疗检测点的抑制物作为靶标在应用了,在中国这个药还没有处方。CFDA现在已经在与国际接轨进行改革,而且改革的非常快,但是还不够快。现在有2万多个待申报的项目要检查,CFDA已经在优化,选择最重要的项目先来,这是个好事情。不过已经证实临床上有效的免疫治疗,在中国现在都没有展开,这是比较可惜的。但总的来说,免疫治疗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