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在专访中被问到药明康德会不会成为一家制药公司,要不我们就从这儿开始吧。我知道这个问题您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
李革博士: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已经被合作伙伴、员工、投资人问过几百次了,我的答案一直很明确,不会。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力和技术的平台,让任何人、任何公司都能够通过我们的平台,研发新的医疗健康产品,造福患者。大家至今还在臆测药明康德会成为药厂,从一个角度也可以反映出大家对模式创新的不理解和“后知后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加强我们平台的能力。我记得04-05年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平台模式,当时很多人不相信,原因是“没人这么干成功过”;后来07-11年我们顶住华尔街压力花大力气搭建小分子和大分子新药生产平台,很多人也不看好,认为“很傻很天真”,费力不讨好。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都没有动摇过我们对平台的信心,现在平台运行成熟良好,效果开始显现,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呢?
记者:在平台和做药之间,您的选择从来没有含糊过。为什么?
李革博士:这道理很简单,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创新模式。欧美有几万家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大家知道在中国本土大大小小的制药公司也有6000家。大家如果看过去三十到四十年的研发和运营模式,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很多时间精力和成本花在考虑基础设施、实验室、人才和资源配置上面。这种研发模式没有利用科研人员的专长,既昂贵,又不灵活。一个行业要想增加创新的结果,就必须增加创新的活力。上世纪80年代大概是制药业的黄金时代,许多重磅药物被推向了市场。制药公司建造了大量的研究中心,聘用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科研人员大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与经验。药明康德这样的能力平台公司,大幅降低了研发的门槛和成本,如果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一张信用卡,就能开制药公司,这种模式对行业创新的驱动是巨大的。对这些积累了知识和经验的智者来说,还有什么比实现自己梦想更激动人心的呢?
记者:现在的药明康德平台实现您“一支笔、一张纸、一张信用卡”的期待了吗?
李革博士:可以说我们的平台已经开始起作用了吧。Callidus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两个半”雇员,18个月,我们的平台帮他们把项目从想法推进到被Amicus以1.3亿美元并购。现在我们的平台上有2000多家合作伙伴的几千个项目在进行中,其中有不少像Callidus这样的虚拟初创公司。我们一直关注的是这个平台是不是够宽,是不是够深,是不是能够deliver我们的承诺,那就是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举个例子,2015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45个新药中,有33个来自我们的合作伙伴。我当然不是说他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功劳,我关注这个数字是希望我们过去十五年积累的平台能力,能够厚积薄发,在未来十五年里更好地帮助整个行业提升效率,加快更多合作伙伴的新药上市进程。
记者:药明康德为什么要私有化呢?
李革博士:很多人认为药明康德私有化是因为我们看重了中美市场的“PE价差”,这根本不是我们私有化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华尔街太过于关注短期业绩,大型战略投资就变得比较困难。在2015年3月,我们在季度财报中准备了一页内容,上面列举了我们将持续发展的重点平台板块,以及将开始投资的新兴机会。季度财报后,我们的股票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了20%。我对这个结果感到非常失望:我们想要保持创新,却不能得到正向的激励。因此我觉得是时候回归私有化了。回归私有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大胆地投资平台建设,更加灵活地把握新兴机会。
记者:现在公司回归私有化了,您能给我们预告下2016药明康德会有哪些看点吗?
李革博士:还是回到我们的平台上。我们会继续加强建设和拓展平台能力,比如大家已经看到1月份我们启动了1.2亿美元的投资在上海打造全新的生物药一体化研发服务中心,进一步巩固我们一体化研发平台的全球领先地位。我们也会启动更多的与礼来战略合作类似的项目,通过中国与全球同步开发和生产的崭新模式,缩短全球创新药物在中国的开发和上市滞后,使中国病人未来有望与全球患者同步使用最新的药物。还有的话就是大家可以期待我们的基因组学和测试平台助力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帮助个体化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中国大健康产业。
能力不等于结果。不过2016年我们开头不错,今年FDA批准上市的第一款新药ZEPATIER™,正大天晴和强生公司的新药转让,以及首例中国产创新生物药用于欧洲临床试验,都得益于药明康德的平台推动。我希望关注药明康德的朋友们会看到2016年我们的平台上会有更多更好的消息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