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药CEO陈力博士:开创新的医药企业运营模式

2012-05-28 10:44 · Venus

华医药的CEO陈力博士:海外的企业都带着国外的墨镜来看中国医药企业,他们并没有把中国整个现状和过去的情况结合起来,希望大家不要只看到过去或现在的不足,而是更好的看待中国的未来发展。

2012年Chinabio合作论坛5月23日在苏州开幕。这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生物技术和医药界的领先企业及数百位中国的新技术开发商共同参与这成果显著的全球性合作。在主题座谈会中,中外医药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专家就医药研发,医药企业运营进行了充满智慧的探讨。就此机会,生物探索采访了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华医药的CEO陈力博士。

华医药有限公司CEO陈力博士

生物探索:座谈会上,您说海外的企业都带着国外的墨镜来看中国医药企业,说这个不行,那个有问题,那国外的医药行业和中国的医药行业有什么差别?

陈力博士:有很多的不同,比说美国的药物拿到药证之后,第二天就可以把药放在医院或者是药房,医生就可以用这个药了。但是在中国就不行,中国要到每个省去定价,政府批了定价,然后再到医院申请进入医院的用药目录,医生才能给病人用。 用完两到三年之后,再申请地方用药医保,使药物能够进入地方医疗保险,在过几年,才可以进入国家的医疗保险。所以企业要想在中国发展,就应该要理解中国的情况。

第二就是市场的差别,在美国,新药上市可能要雇用300人销售队伍,但是在中国只需要30-60人,因为只有几家医院允许使用这种药物。另外,美国的市场的产品结构于中国也不一样,新药、专利药占市场的70%以上,中国95%的市场是专利过期药。 两国的市场氛围差别非常大,所以制药企业应该想清楚,是做哪个市场,病人是哪些人?中国的市场其实是双重市场,一个是基本用药,另外一个就是好药,最新开发的药物。这两个市场同时存在,但是中国目前急需解决是基本用药问题,同时中国也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力争到2020年成为了一个新药研发强国。

生物探索:华医药的创业模式和传统初创公司有何不同?这种模式最大的挑战是?

陈力博士:华医药和传统初创公司做法不太一样。传统的初创公司是先由教授、科学家们有一些初步的科研想法,初步的研发成果,然后去寻找投资人,从科研的最前端往后开发:原始创新模式。而华医药在进行上述原始创新的同时,希望能够通过收购的模式,直接引进可以马上上临床的药物,就可以省去5-6年在临床前的研究;同时也在引进快上市场的药物,这可以省去8-10年时间。但是要做成这件事,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非常强的投资团队,还有一个是非常强的项目选择团队。而华医药刚好具备这两项条件。

生物探索:之前华医药-罗氏糖尿病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中国首发,这给中国乃至世界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那么这种药物普通人能否支付的起?

陈力博士: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是华医药从罗氏那买断全球的销售权,这样可以在中国首发,让中国人首先用上好药,然后再走向全球市场。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按1亿糖尿病人计算,20-30%的患者适用该药,10%患者会用这个药。目前我们的指标定在,2000-2500元/每年,这应该是大部人都付得起的。而且这种药物是很新的作用机制。糖尿病人有两个最大问题,一个是胰岛素发生出现问题,另一个是糖利用出现故障,目前市场上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同时治疗这两个障碍。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可以针对这两个方向同时发挥作用。我们准备今年在中国申报临床试验,到明年下半年可以进入一期临床试验,2015年完成二期临床试验,2016年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争取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

生物探索:作为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想要获得成功,您认为最重要的几个要素是?

陈力博士:我觉得生物技术公司成功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有很好的管理团队;二、有很好的资源,不单单指钱,还有人脉资源,三、项目,最终还是要落在产品的开发上,如果产品在早期选择不好,可能做了5年的临床试验,最后打水漂。制药行业在过去的两年经历的风风雨雨,发生大量裁员、倒闭等,主要就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第二就是研发出来的产品死在三期临床试验上。这三个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相辅相成的。华医药在选择项目的原则就是,第一在中国有非常好的病人需求,第二临床上需求比较大,第三我们能在中国能够完成临床研究,能够做成这件事。

采访视频链接华医药CEO陈力博士:开创新的医药企业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