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华人学者当选2012年美国科学院(NAS)院士

2012-05-03 09:37 · 张润如

5月1日,美国科学院(NAS)公布了2012年新增选院士名单,共84名科学家当选。同时,NAS还增选了21名外籍院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新当选院士中有八位华人学者,他们分别是:Chang Yuan、赵华、董欣年、骆利群、庄小威、Chow Louise、任咏华和张杰;其中Chow Louise、张杰和任咏华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5月1日,美国科学院(NAS)公布了2012年新增选院士名单,共84名科学家当选。同时,NAS还增选了21名外籍院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新当选院士中有八位华人学者,他们分别是:Chang Yuan、赵华、董欣年、骆利群、庄小威、Chow Louise、任咏华和张杰;其中Chow Louise、张杰和任咏华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八位华人学者当选2012年美国科学院(NAS)院士

Yuan Chang,美国匹兹堡大学病理系教授;

ACADEMIC APPOINTMENTS:

2002-present

Professor of Pathology,Department of Pathology,University of Pittsburgh,Pittsburgh, Pennsylvania

2000-2002 Professor of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Pathology,Columb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ians & Surgeons,New York, New York

1997-2000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Pathology,Columb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ians & Surgeons,New York, New York

1993-1997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Pathology,Columb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ians & Surgeons,New York, New York

1991-1992 Clinical Instructor

Department of Pathology,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Stanford, California

PRIOR EXPERIENCE:

2000-2002 Attending Pathologist,Department of Pathology,Presbyterian Hospital,New York

1997-2000 Associate Attendi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Presbyterian Hospital,New York

1993-1997 Assistant Attendi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Presbyterian Hospital,New York, New York

1991-1992 Visiting Scientist,DNAX Research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Palo Alto, CA

赵华(Chiu, Wah),美国贝勒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

贝勒医学院生化Alvin Romansky教授、美国大分子成像中心主任、蛋白折叠机制研究中心主任,专长为结构和计算生物物理学。

Education and Awards

Ph.D., Biophysics, 197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Postdoctoral, Lawrence Berkeley Laboratory, Berkeley, California

Guggenheim Fellow, 1986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 1996

Electron Cryo-Microscopy of Biological Nanomachines

Ou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to determine 3-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biological nanomachines by electron cryomicroscopy and computer reconstruction and to relate the structures to their functional mechanisms. Our structural technique complements to those of X ray crystallography and NMR spectroscopy. Our laboratory is uniquely equipped with four intermediate voltage electron cryomicroscopes and supercomputer.

Our laboratory has pioneered various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biological cryo-EM. We have determined cryo-EM structures of biological bundle, ion channel, viruses and chaperonins at unprecedented resolutions. Our group has recently achieved the capability of tracing Ca backbone of protein components in several large molecular nanomachines using single particle cryo-EM without the aid of crystallography. Many of our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s have produced not only novel structural informatics but also insightful functional mechanisms on protein folding and virus infection respectively.

周芷(Louise T. Chow),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系教授

周芷,女,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医学院教授。

周芷1943年出生于中国湖南,1965 年自从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后,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拜在大师Norman Davidson 门下,学习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病毒基因的结构,并在Davidson实验室结识了Dr.Broker,后来结为连理。1975年周博士转赴纽约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r ),与 Dr. Broker共同主持电子显微组, 1976 年 Davidson实验室发展出来的一个新技术,叫「R-团环」(R-loop)来测定病毒RNA的长度与这些RNA在基因上的确实位置,也就是这个技术发现了不连续基因,而当时所研究的病毒是第二型腺病毒(adenovirus2),这种病毒除了造成人类呼吸道感染,甚至可以使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周博士基於肿瘤病毒的研究有其临床意义,也转而研究人类肿瘤病毒。由于冷泉港没有医院配合支援,所以周博士与 Dr. Broker 于1984年转赴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继续创造研究生涯的另一个高峰。周博士与 Dr. Broker目前任教于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

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Phillip Sharp和Richard Roberts,以表彰他们在1977年分别发现了不连续基因,或者说断裂基因(RNA Splicing)。然而,不少科学家认为,比Roberts更值得获奖的其实是周芷。该发现在 1977年《细胞》杂志第11卷第4期发表时,论文领衔署名的作者是出生在中国湖南(后来从台湾旅居美国)的女科学家周芷,而获奖的Roberts根本就未署名。第二篇论文发表于同年同一杂志第12卷第1期,第一作者仍是周芷,而作为实验室同事的罗伯茨则署名在最后(很像大多数文章中通讯作者的地位)。诺贝尔奖委员会把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达28年之久而不愿加入美国国籍的周芷排除在外,人们自然纷纷不平。

董欣年,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董欣年,女,美国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家。杜克大学生物学系教授。2012年获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宁波人,生于学术世家。父亲是有“一代经济学泰斗”之称的董辅礽。母亲刘蔼年,是中国著名眼科医生、教授。一家都是武汉大学校友。其中董辅礽1946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后来成为武大教授和经济系主任。母亲刘氏1949年毕业于武大,曾是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眼科主任。有弟董欣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丈夫王小凡,是董欣年在武大的同学,与董欣年同为杜克大学教授,任教于药理系。

董欣年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生物学系,1982年,获武大学士。参加首届“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发起人为吴瑞教授),获得留美资格。丈夫王小凡为在同届CUSBEA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夫妻双双留学美国。1983年至1988年,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位于芝加哥),获得分子生物学哲学博士。1988年至1991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自1992年起,历任杜克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别是水杨酸和茉莉酸在植物细胞内和体内的信号转导途径,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骆利群,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骆利群,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1981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大少年班。1985年,他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6年1月获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Brandeis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6月获博士学位。1992年9月,骆利群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6月,他在斯坦福大学任助理教授,从事神经发育方面的研究。骆利群现任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

1987年起骆利群博士先后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神经元》《神经科学》《基因与发展》《细胞生物学》《自然》等世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1997年,获得斯坦福大学Sloan奖。2001年,他任美国《神经元》杂志副主编。2005年3月,他当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同年9月,他获得Jacob K. Javits奖。

2012年成为骆利群接二连三当选院士的丰收年——2012年2月18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即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在加拿大温哥华进行年会,授予骆立群等539位科学家会士荣誉;4月17日,人文与科学院公布骆利群当选院士。

庄小威,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庄小威,现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化学和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

她1972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1987年15岁的她时从苏州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9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沈元壤),之后师从1997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做生物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她在单分子动力学、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机制、细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发明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STORM荧光成像技术,使得光学显微镜分辨能力接近纳米尺度,极大地推动了亚细胞微观结构的研究。她连续多年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thods,Nature Biology,Neuron,PNA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2003年他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也是24个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2005年3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会从全美三百多位提名人中遴选出43位研究员(HMMI),在此后7年中向每位提供700万美元资助,庄小威和骆利群榜上有名,同时当选。她还曾获得HHM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ward,TR Worlds Top 100 Young Innovators Award,Max Delbruck Prize in Biological Physics,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等著名奖项和荣誉。

庄晓薇34岁成为哈佛的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HHMI研究员,她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学系少有的双科教授。

任咏华,香港大学化学系教授;

任咏华,1963年生于香港,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讲座教授。198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一直致力于无机化学、合成化学基础研究,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曾应邀在多家杂志撰写重点文章或综述文章,在SCI国际杂志上发表150多篇文章。曾获2001年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2005—2006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世纪金奖、第十三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等荣誉。

系统地设计和合成了新的无机发光分子材料和化学传感器配合物利用各种桥连配体,设计及合成了多种多核金属簇体系的发光材料利用炔基在结构上呈刚性及线性排列的优点,设计了新型有机金属铼、铂、铜和银的发光刚性棒材料并以弱金——金成键相互作用作为开关的新概念,设计出可用作分子磷光信号传感器及光电开关的双核金冠硫配合物。这些工作成绩受到国际同行关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英国皇家化学会百周年讲座奖等。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教授。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共产党第17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

张杰教授于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8年期间在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著名教学、科研机构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至今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杰教授在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望。他曾因其学术成就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