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埃博拉前线五百天,维和勇士周志华凯旋

2015-10-22 06:00 · 李华芸

2014年5月,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利比里亚等国大规模爆发,短短几个月里,11000多人死亡。危急时刻,中国救援力量迎着美国、菲律宾等国匆匆撤退的人流逆向挺进疫区,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一道同埃博拉病毒进行殊死搏斗。


2014年5月,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利比里亚等国大规模爆发,短短几个月里,11000多人死亡。危急时刻,中国救援力量迎着美国、菲律宾等国匆匆撤退的人流逆向挺进疫区,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一道同埃博拉病毒进行殊死搏斗!

在这群为了祖国荣誉而舍生忘死的中华儿女中,有一名黄石市公安局派出的民警,他就是黄石首位维和警察——周志华。

这是周志华第三次受命出征维和,从先遣派出打前站,到与队友并肩战斗,再到大部队按计划撤离后奉命殿后接应轮换警队,周志华在全球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利比里亚奋战近500天,是19名队员中坚守时间最长的人之一。期间,他出任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警察总部人事官,第三次获授和平勋章。2015年10月10日,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警察总监举行仪式,为周志华颁发特别嘉奖令 。

10月14日,圆满完成维和任务的周志华,顺利踏上征程。10月16日早上10时,周志华抵达武汉天河机场。记者随同黄石市公安局领导一起,在机场迎接周志华凯旋。面对一身征尘的周志华,记者迫不及待地采访这位三次维和勇士,试图探访他在利比里亚这16个月的峥嵘岁月里的传奇历程……

“真的说不上是什么传奇,我只是黄石公安的普通一员,执行维和任务使命光荣,我并不是一个人去战斗!”这是周志华与记者见面后说的第一句话。

鏖战埃博拉

当每天的全部活动简化为“好好活着,完成任务”时,你会突然觉得,从前十分在意、甚至为之欣喜为之苦恼的好多东西一下子变得无足轻重了,除了祖国和亲人,你没有时间再有其他太多的牵挂!       ----摘自周志华《维和日记》

2014年6月6日,当周志华和另外一名来自武汉市公安局的民警,作为中国第十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先遣队员到达利比里亚时,迎接他们的,除了非洲大地扑面而来的热浪,还有野火一般肆虐的埃博拉疫情。

“边境关闭,航班停飞,国际社会谈埃色变,利比里亚一夜之间成为孤岛。但作为中国救援力量的我们仍迎着美国、菲律宾等众多国家匆匆撤退的人流逆向挺进埃博拉疫区,这给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利比里亚人民带去了一线生机!”时隔一年多,再谈起当时入驻利比里亚的情景,周志华这个45岁男人坚毅的眼神里,还隐隐透着悲壮的行色。

据了解,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感染者刚开始会出现恶心、发烧、呕吐、腹泻、全身酸痛,很快会发展到器官溶解、七窍流血。

由于爆发之初,当地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疫苗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埃博拉病毒在当时可以说是“沾上就死”,一时间,整个西非地区都笼罩在令人恐惧的死亡气息之中。

“这么多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没了,让人恐惧,让人揪心。”周志华介绍说,当时他在利比里亚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到非常震惊,更为严重的是,当地疫区基层医务工作者当时几乎全部牺牲,这让本就不健全的疫区卫生防疫体系完全崩溃,加之当地人防疫意识非常缺乏,有些人甚至怀疑埃博拉疫情是政府为了控制民众而精心设计的骗局,“他们组织反政府游行示威、冲击埃博拉隔离区,甚至到隔离治疗点抢人,这无疑给疫情防控工作雪上加霜”。

“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城市规模跟黄石相当,疫情最严重时,每天死亡100多人,大街上经常可见许多尸体,无人清理。从我租住地到上班的地方,3公里多一点点的距离,有天早上我竟然沿路看到了3具尸体!”说着,周志华无奈地摇了摇头。

周志华说,当时作为一线执法力量的当地警察死伤也很惨重,“有的警察甚至全家死亡”。严防死守的联合国人员也未能幸免。“死亡时时就在我们身边”,周志华说,在利比里亚期间,先后有18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因为埃博拉病毒等原因牺牲,“我对门和同一楼层左边不远的办公室,各有一人死于埃博拉病毒。”

“尽管这样,作为维和警察,因为任务需要,我和战友还不能跟利比里亚当地警察和民众脱离接触,如果彻底失去了当地民众的信任,本就迅速恶化的安全形势将会完全失控,后果将更不堪设想”,周志华接着说。

惨烈的疫情,无时不在牵动万里之外中国人民的心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驻外维和人员,中国政府更没忘记灾难深重的非洲人民。”周志华至今清晰地记得,2014年8月11日,西非三国迎来了埃博拉疫情爆发后首架国际救援专机,此专机来自中国。

当日下午,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罗伯茨机场上空乌云翻滚,一派萧杀的景象。当中国政府救援包机穿破重重云障,稳稳降落在停机坪上时,现场一片欢呼。

“远在万里之外的公安部领导几经辗转、多方协调,通过包机给我们在利维和警察送来了埃博拉防护装备和物资,令我们颇为感动。”周志华回忆道,“看到我们用上了来自祖国的救援物资,各国维和警察都对此羡慕不已!”

2015年5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利比里亚率先结束埃博拉疫情。同月12日,周志华作为维和警察代表应邀参加中利两国政府主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非抗击埃博拉医疗队凯旋、医疗物资交接暨利国家体育场修葺工程开工仪式”。“能够与利比里亚总统和中国驻利大使共同见证中利、中非友谊续写新篇章,作为一名普通中国警察,我感到无比自豪!”周志华激动地说。

2015年7月14日,圆满完成维和任务的中国警队按计划启程回国。但因为任务需要,上级临时决定周志华和另外三名同志留下殿后,继续在利工作三个月。正是这工作变动,让周志华对妻子爽了约,曾经对妻子许下的回国与其共度中秋佳节的承诺无奈化为泡影。

“作为警察,服从命令是天职。”周志华说,对于组织的安排,他并无怨言,只是不知该怎么跟已经提心吊胆一年多的父母和妻女解释,“瞒是瞒不住的,连我在黄冈老家的父母,快80岁了,都因为我的原因每天必看国际新闻,这在村里都成了新闻。”

2015年8月9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利比里亚接见周志华等维和人员代表时,再次代表党和国家对其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予以肯定并表达感谢。

“我当时就在王部长身边。”周志华回忆说,当他听到王毅对他们说“你们已经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十分满意的答卷,你们不愧是党和国家的好儿女”这句话时,他心里就一个感觉,那就是“我们再苦再累都值了”!


2015年10月10日  联利团总警监向周志华颁发特别贡献嘉奖令

“中国周”在利创造“奇迹”

这次来利比里亚,是我第三次执行维和任务。出发前我就在思考:是发挥个人维和经历优势,争取个人更好发展?还是发挥老维和精神,为警队战友、特别是首次参加维和的战友服好务? 2014年6月3日出征时,公安部和省公安厅领导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坚定了我选择后者的决心。           ——摘自周志华《维和日记》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 面积11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全年气候炎热潮湿,疟疾、霍乱等传染病高发,长年内战使其沦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最不发达国家。2003年联合国开设利比里亚任务区(简称联利团)以来,政局总体趋于稳定,但涉枪、涉毒、抢劫、强奸等暴力案件高发,民众示威频繁引发骚乱。埃博拉疫情爆发后,该国雪上加霜,安全形势迅速恶化。

因为有前两次维和经历的良好表现做背景,进入任务区当月月底,周志华便通过面试考核,出任联利团警察总部人事官,负责警力调配和财务审核,后代理人事处长,主持人事部门工作。

人事部门是联利团警察总部核心部门之一,警力调配和财务管理直接与纽约总部对接,涉及到来自世界各国1500多名维和警察的切身利益,任务重、要求高,大家都非常关注。

在16个月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周志华认真学习联合国维和警察人事管理标准操作程序等规章制度,虚心向各国同行请教,摸索、总结出了维和警察人事管理“RSPD”工作法,即需求导向、标准公开、程序操作和尊重多样性。

任务期间,周志华组织遴选了联合国驻利比里亚首都、各州警察机构、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45人次、高级警务顾问等专业岗位126人次,面试各国候任维和警察83人次,新警分配113人次,微调78人次,无一投诉;经办财务手续2000余件次,无一差错。对此,联利团维和警察总监连连称赞,说“最难令人满意的人事工作”被专业、细心的“中国周”创造了一个“奇迹”!

对因各种原因在任务区遇到困难的外国同事,作为人事官的周志华总是不厌其烦、尽心尽职予以帮助。

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大地震,在利比里亚维和的尼泊尔警察情绪波动很大,周志华主动与多方协调,争取联利团高层特批了尼泊尔警察“超期休假”。事后,尼泊尔国家警队队长代表全队激动地对周志华说,“关键时候还是中国兄弟靠得住”!对此,周志华至今还颇感自豪。

同年5月,来自也门共和国的阿里,因为国内武装冲突,导致归途受阻。周志华反复跟纽约总部陈情,为他争取了四次延期,同时数次变更他的行程路线,最终妥善解决了阿里的回家问题。临行前,阿里专程到人事办公室,与周志华相拥,泪流满面对周志华连声道谢。

此次维和,周志华不仅做好了人事官的本职工作,还甘当中国维和警队的勤务员。

作为一名在核心部门工作的老维和队员,他充分利用联合国规则,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和民事警队队员在联合国框架内,最大限度争取和保障合法权益、提供办事便利。

在警队队员岗位分配等关键问题上,他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联合国的原则、规定,积极协助警队负责人与联利团高层沟通,使队员工作分配很好地实现了警队“新老搭配、锻炼队伍、发挥特长、便于管理”的总体意图。

在警队队员入职、分配、休假、工作鉴定及离职等各个时间节点,周志华总是及时通过群发邮件、微信等方式,对涉及大家切身利益的政策、规章及具体办事程序予以详细告知,对人事部门归口掌握的各个时期各国维和警察出现的较为集中的患病、违规违纪等问题予以及时提醒。

作为一名三度维和的老同志,周志华经常跟初次参加维和的战友分享维和经历,探讨克服任务区各种生活困难、排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有战友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大到工作任务、小到生活做菜,周志华都会及时主动、耐心细致地给予帮助。

作为支委,周志华积极协助警队临时支部主要领导在狠抓队伍管理、科学防控埃博拉疫情,组织队员交心谈心、开展维和调研文章征集、与国内视频连线、组织各项室内文体活动等,丰富队员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帮助大家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与国内的领导、同事、亲人朋友保持沟通,了解国内单位的点滴变化,感受来自家乡亲人的悉心关爱。

周志华这一系列的付出,最终收获的正是大家的肯定、支持与信任。

“我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每个人做的工作可能都微不足道,但从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一言一行中,别人看到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中国!      ——摘自周志华《维和日记》

近年来,有一个说法,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外。对此周志华也有自己的切身感受。

“记得2002年第一次执行维和任务时,外国人遇到我们总是先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韩国人,让人感觉很尴尬。”周志华说,“这一次出来,从布鲁塞尔到迪拜,从加纳到利比里亚,‘你好’成了通行的问候语,甚至很多亚洲面孔都直接被当成了中国人。2014年12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利比里亚时,就直接用中文向我们中国维和警察表示问候,这让我们觉得很自豪,但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意识到了责任。”

“每个维和警察都是编外外交官。”周志华告诉记者,在利比里亚,除维和民事警察外,还有解放军维和部队、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等维和力量和中国援非医疗队、农业专家组、中资机构和众多华人华侨,大家团结互助,展现中国力量,传播中国声音。

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周志华十分注意留心收集涉外警务资料,积累人脉资源,为民事警察维和工作可持续发展和日后国际警务合作打基础。他利用在维和警察人事部门工作的有利条件,收集整理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人力资源招募、培训、管理的政策、程序和相应资料,为国内进一步加强维和警察培训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实施精英维和战略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周志华真诚地说,“维和警察出国执行任务,肩负的是责任和使命,感受到的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厚爱,是派出单位战友的奉献与担当,还有父母妻儿的支持与牵挂。我们惟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自己的点滴成长进步回报组织和领导,回报战友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