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是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被称为共和国的“医药长子”,它曾是亚洲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厂,它的投产彻底结束了我国青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
作为该企业研发中心最年轻的主任工程师、科技委员会专家,国家“十二五”重大品种、创新药物重组人血白蛋白课题的技术负责人,年仅34岁的他,创造性地解决了生产工艺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工艺难题。
他,就是华北制药研发中心生物工程药物所所长王志明。
风雨兼程,只求问心无愧
200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取得生物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双学位后,偶然的机会王志明来到华北制药研发中心生物工程药物所,进入重组人血白蛋白课题,从此一头扎进了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天地,开始了11年风雨兼程的科研路。
从最基本的层析、纯化开始做起,王志明以精益求精的细致与满腔热情的执着开始上路,每一项细小的工作他都坚持做到完美无缺——科技攻关的关键时刻,他在岗位上可以坚持3天3夜;一次双向电泳的实验他坚持到后半夜,依然细致地处理好胶板,做好后续的实验准备;他的科研记录不只记录每一天的实验情况,还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查阅的众多相关的参考资料。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咬牙坚持,王志明成了重大课题的带头人。
“生物药研发工作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我们每一个项目的研发,也许不能都推出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但求对该研究领域起到一些作用,为我国的医药研究工作贡献一点价值。”王志明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如是坦言。
11年来,王志明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他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省、市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申请及执行工作,为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获得国拨经费超过5000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计划项目因执行出色而作为重大品种获得“十二五”滚动支持,获得国拨经费近千万元,这也是河北省唯一获得滚动支持的国家级生物药项目。
知难而上,只为填补空白
白蛋白是大剂量蛋白药物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难题,而王志明带领团队攻克的重组人血白蛋白的临床试验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作为生物制品,重组人血白蛋白也是国内截至目前唯一一个单独做临床试验研究的药用辅料。
王志明告诉记者,人血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60%,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烧伤、整形外科手术及脑损伤引起的低蛋白血症以及肝硬化、肾水肿等恶性病变,在抗肿瘤及免疫治疗中也具有较大的需求。
“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是通过低温乙醇法或层析法从人体血浆中提取的蛋白制剂,其生产受到血浆来源的限制,近十年来处于持续供应紧张的态势,同时血液制品由于其生产工艺和检验手段的限制,无法避免致病微生物的潜在安全威胁。”王志明介绍说,“重组人血白蛋白课题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运用发酵生产重组人血白蛋白的方案,旨在大规模生产白蛋白产品,降低血源产品的安全风险。”
然而,研发路上总是伴随着坎坷,2010年,在研发产品的中试放大过程中,某项技术指标始终无法达标,王志明带领的课题组经过两三年的试验一直无法突破该难题。回忆起曾经的艰难岁月,王志明感慨万千,那段时间他连续四个月没有休息,可以说是没日没夜扑在了该难题的破解工作上。他锲而不舍、知难而上的精神也感染了同事,大家众志成城,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创造性的集成和关键难点的突破,圆满完成了辅料用途白蛋白的临床试验研究,为河北省乃至我国同类药物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攻坚克难,只愿造福百姓
近些年来,生物技术在医药市场上独领风骚,以2014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药品排行来说,在前8名中有7个都是生物技术药物,包括连续几年名列全球销售额第一的阿达木单抗。如此骄人的销售额也为相应的制药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
但在王志明的心中,却深深印刻着八个字:“淡泊明志,造药济民!”在他看来,利润的追求只是企业逐利性质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生物技术类药物在各自的适应症中大多是特效首选药,如修美乐、恩利之所以在全球医药市场取得巨大成功,都是因为它们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相关自身免疫疾病中显著的治疗效果,“所以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关系着广大病患痛苦的解除,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是造福天下苍生的大好事,我们怎么能没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呢!”
但是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大多价格昂贵,一个疗程的药物价格动辄上万,甚至几十万,给患者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王志明解释说,汽车刚刚被福特发明出来,价格也很昂贵,成为有钱人的奢侈品,但是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汽车开始普及,给千家万户带来了生活的便利;青霉素在刚刚被研制出来的时候价格也是贵于黄金,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科技的发展,青霉素的价格已相当低廉。
“我们生物技术制药人员的责任与使命就是通过不断的研发与努力使生物技术药物价格更加亲民,质量更加经得住考验,为千家万户造福。”王志明说。
我们生物技术制药人员的责任与使命就是通过不断的研发与努力使生物技术药物价格更加亲民,质量更加经得住考验,为千家万户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