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教授R. Langer:不到30年创办25家生命科技公司

2015-07-02 06:00 · 李亦奇

麻省理工(MIT)的教授Robert Langer拥有全美最大的实验室,年仅43岁的就获得美国三大科学院院士头衔,自1987年至今不到30年里,创办了25家生命科技公司,他是风险投资者最愿意合作的科学家,其成功的秘诀包括3P和2大因素。


Robert Langer(鲍伯•兰格)作为麻省理工(MIT)的教授,他拥有全美最大的实验室(实验室人员超百人),每年1000多万美元的研发经费,研发效率和产出极高。

早在1991年,年仅43岁的Robert Langer就获得了美国三大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和医学院)头衔,获得了包括Charles Stark Draper奖、Lemelson-MIT奖和Albany医学中心医学与生物医学研究大奖、日本京都奖等荣誉,一直活跃在MIT的化学工程系和生物工程系。

Robert Langer自幼就很喜欢化学,在康奈尔大学和麻省理工拿了化工专业的学位,进入研究生院后没有走化工专业毕业生的传统老路-去石化行业做相对轻松和流行的工作,而是想用自己的化学和化工背景,研究开发与生命健康有关联和帮助的项目。作为MIT为数不多的学院教授(Institute Professors,MIT最高教授头衔)之一,Robert Langer实验室以研究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和组织工程学而出名,累计发表了1200多篇专业论文,申请过900多项专利,其中400多项已经授权。

除此之外,Robert Langer不仅学术做得好,而且很有商业头脑。自从1987年起与其他教授创办第一家公司起,就没有停过,他一口气办连办25家新公司,多数是与他的学生和博士后,其中有2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及数家医疗器械公司(包括Acusphere、AIR、Arsenal、BIND Biosciences、Blend Therapeutics、Enzytech、InVivo Therapeutics、Gecko Biomedical、Kala、Living Proof、Microchips、Moderna、Momenta、Pervasis、Pulmatrix、Selecta Biosciences、Semprus Biosciences、Seventh Sense、Sontra Medical、SQZ BiotechTaris、Transform、T2等25家公司)。

Acusphere是一家主要专注于生产用于临床诊断的微球平台——超声对比剂Imagify™,利用Acusphere的ImagifyTM注射悬剂诊断优点可检测冠状动脉疾病;Blend开发出了专门由于输送抗体药物偶联体的微型生物药物偶联体的输送平台Pentarin;Selecta公司专有的合成疫苗颗粒(Synthetic Vaccine Particle,SVP)平台能够对纳米粒子进行工程化,使其具有理想的结构和组成;BIND BioScienses是一家药物输送技术平台公司,采用新的纳米技术向肿瘤靶向输送药物。

Robert Langer通过论文形式发表其创造性的成果,一开始寄希望于企业界发现其成果价值,后发现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总是出现一些误解,于是他通过自己创立公司,将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

创办科技公司需要有3P

Robert Langer认为,创办科技公司需要有3P——平台技术(platform),论文(paper)和专利(patent)。平台技术通常能通过应用核心技术,开发出不同的系列产品,这样的平台就有必要形成新公司,例如基因泰克(Genentech)就是利用遗传工程和重组DNA技术平台所创办的;尽管孤立单项的非平台技术也能成功,但具有平台技术的公司和专利技术容易找到钱和合作伙伴,拥有平台技术的初创公司比单一产品的公司更容易成功或有更大机会;在一流杂志上通过同行评议发表高质量论文证实创造发明或发现是有重大突破才有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

生物创新企业成功的2大因素

创办生命科学企业,取得成功需要2大因素,首先是令人信服的技术;其次是团队能力。

首先,只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平台技术能解决问题。即必须在动物模型或活体试验中证明技术的可行性。其次,团队能力的核心即是“人”,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是靠优秀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即使有再好的平台技术,如果没有执着的企业家,不畏艰险困苦,不断攻克重重难关,永不放弃的精神,企业无法成功完成产业化,也无法得到投资者的长期支持。

任何成功的企业需要有好的合作伙伴——能干有执行力的CEO及专业和给力的投资者。对初创企业而言,CEO和投资者很好沟通和互相理解支持十分重要,好的风险投资对企业有很大帮助。科技企业创业者需要明白:在什么时候找钱,问谁要钱,怎么谈价等。

Robert Langer反复强调赚钱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帮助人们改善健康是他的意愿。学术界鼓励走前人未走的路,大公司不希望把钱砸在周期很长的基础研究上,公司越大未必创新活力高,许多创新成果出资学术界,是因为企业的创新氛围与学术界不同。

推荐阅读:

A personal account of translating discoveries in an academic lab

New nanogel for drug deliv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