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什么决定了乙肝病毒暴露的结局?

2015-05-08 06:00 · angus

近日,李兰娟院士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trends in microbiol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Who determines the outcomes of HBV exposure?”的文章,探讨了决定乙型肝炎病毒(HBV)暴露结局的因素。


浙江大学的李兰娟(Lanjuan Li)院士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物,其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40多年。她不仅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创建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曾获得重大突破。还首次提出了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近日,李兰娟院士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trends in microbiol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Who determines the outcomes of HBV exposure?”的文章,探讨了决定乙型肝炎病毒(HBV)暴露结局的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是一种嗜肝非致细胞病变DNA病毒。尽管可以接种预防性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有20多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大约4亿人罹患慢性HBV感染,在亚洲和非洲发病率尤其高。

HBV病毒引发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在个体之间存在极大差异。一些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将病毒清除出血液而不表现明显的临床肝病症状,或是以急性肝炎的形式发病,无长期的临床后遗症。而另一些患者则无法清除这一病毒,发展成为慢性感染。尽管大多数的慢性感染者很大程度上不会表现症状,疾病也不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但仍有10-30%的人会由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有可能进展为肝癌。

此外,虽然95%的成年人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会在几周时间内清除掉病毒,年龄和感染路径却可以影响幼儿的HBV暴露结局。90%的新生儿及30%的5岁以下儿童会患上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的结局和肝病发病是由病毒和一些宿主因素共同决定。

在这篇文章中,李兰娟院士指出近期的一项新研究揭示,在一个水流动力学转染小鼠模型中建立共生的肠道菌群可以调节肝脏免疫表型,表明了天然的肠道-肝脏互作可能帮助实现了HBV病毒的快速清除。这为探讨HB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开启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