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体外诊断(IVD)行业发展综述

2015-01-10 06:00 · angus

2015年,体外诊断行业(IVD)的热度目测会有增无减。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是,2015开年以来的仅仅5个工作日,我就收到了近15个IVD项目的商业计划书。而2014年中国国际体外诊断峰会的一组数据也显示,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而其费用占医疗费用不到20%。


2015年,体外诊断行业(IVD)的热度目测会有增无减。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是,2015开年以来的仅仅5个工作日,我就收到了近15个IVD项目的商业计划书。而2014年中国国际体外诊断峰会的一组数据也显示,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而其费用占医疗费用不到20%。事实上,除了临床诊断,IVD的作用还体现在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预后等方面。

一、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定义

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 Diagnostics,IVD)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的预测过程中,用于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体外检测,以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试剂、组合试剂、校准物品、对照材料、质控品、装置等。

一般地,体外诊断产品主要在检验中心、应急救援、血库、社区以及家庭使用。通常来讲,家用诊断试剂的操作较为简单、使用较为便捷、检测速度快,对于非专业人员非常适用。家庭IVD产品主要检测的项目有:排卵监测、查孕、尿液检测、血糖监测等。目前,该类试剂的整体市场率较低,在10%以内,伴随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家用的消费类IVD产品目前属于市场爆发前期。

通常在医院使用的诊断试剂,由于具有操作复杂、品种多、结果判断难的特点,需要结合电子技术来使用,应当由专业人员使用、判断和分析,基于此,大型医院对IVD产品的要求是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样本量大,此类产品的需求量也巨大。近来,由于自然灾害、火灾、矿难等类似的事故频发,以及急诊中队病人疾病的快速检测,市场对能够快速、现场检测患者受伤情况和受损程度的床边检测类(POCT)试剂的需求量暴增以满足紧急救援的需要,而POCT也成为IVD最受资本市场追捧的细分市场。

二、体外诊断产品分类

按照体外诊断实际的反应原理,IVD产品可以分为免疫诊断、分子诊断以及临床生化三种类型。

生化诊断试剂,是指借助生物化学反应以及免疫反应来检测体内生化指标的各种试剂,通常需要配套仪器来检测,主要用来测定的指标有:糖类、酶类、脂类、无机元素类、肝功能以及非蛋白和蛋白氮类等。

免疫诊断试剂,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实现测定的一类试剂,依据结果判断,可以分成胶体金、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化学发光以及时间分辨荧光等类型,应用范围包括:内分泌、传染性疾病、肿瘤、血型鉴定以及药物检测等。

分子诊断试剂,一般用来测定疾病相关的基因、免疫活性分析以及蛋白质等,包括:性病、肝炎、肺感染性疾病、遗传病基因、肿瘤以及优生优育等。目前采用的技术主要有:PCR(核酸扩增技术)产品、蛋白芯片类以及基因芯片等。

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的分类原则,体外诊断试剂按照产品的风险程度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微生物培养基(不能鉴别微生物鉴别及药敏实验等);样本处理试剂(包括稀释液、染色液及溶血剂等)。

第二类:除第一类、第三类之外的其他产品,包括激素、糖类、蛋白质、维生素、脂类、酶类、抗体、药物及药物代谢、无机离子、药敏试验、微生物检测、以及其他生化、生理以及免疫指标的检测试剂。

第三类:检测人类基因的试剂;检测组织配型、血型的试剂;检测致病性抗体、核酸以及抗原等的试剂;检测药物靶点的试剂;检测精神药、麻醉药、医疗用毒性药的试剂;检测遗传病的试剂;检测变态反应的试剂;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试剂。

三、体外诊断试剂的监管

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及经营管理介于药品和医疗器械之间,与生物医药行业具备非常相似的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含量高;生命周期、开发周期长;产品评审环节多;单位用量少;溯源性强;安全性、有效性要求高;质量要求严格;开发产品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高以及品种较多等。

因此,对于体外诊断试剂按照IVD的风险分类进行分类注册管理:境内一类IVD由地市一级的药监局进行审批和监管;境内二类IVD由省市自治区药监部门审查和监管;境内三类IVD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审查和监管;境外和港澳台地区的IVD参考三类IVD的审查和监管。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体外诊断试剂在市场准入前的审批流程与医疗器械类产品的审批程序类似,以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为例其主要审批程序包括:

1、确定产品与分类,IVD应当采用符合命名原则的通用名称命名后进行产品研制,其研制工作主要包括:主要原材料的选择、制备;产品生产工艺的确定;产品稳定性研究、参考值(参考范围)确定、产品性能评估等相关工作。申请人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产品研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技术手段,但应当说明其合理性。

2、拟定注册产品标准,在申报产品注册时,应编写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产品标准,在编写注册产品标准时,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研制、临床试验等结果拟定,主要体现产品质量指标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注册产品标准,拟定的产品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3、产品自测或注册检测,按照拟定的产品标准对临床试验用样品进行检测或委托其他具备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试验;

4、临床试验或临床验证,三类IVD应选定不少于3家,二类IVD应选定不少于2家省级卫生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针对特殊使用目的的产品,可在符合要求的市级CDC、专科医院等进行临床试验,并做好临床结果的统计工作,以便于形成临床报告。

5、质量体系考核,申请二类、三类IVD的,生产企业应符合CFDA规定的生产条件或相关质量体系的要求,并通过药监部门对产品研制情况的现场核查等工作。

6、准备注册文件,根据产品的首次或重新注册的不同要求,提交有关产品技术、风险、性能、标准、临床等一系列的材料在药监局中备案。

7、产品的注册申报。

8、补充材料。

9、取得注册证。

由此可见,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同样由药监局进行监管,在其获得市场准入前需要进行产品注册,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主要是针对人体样本进行检测,为保其检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产品注册中重点围绕以上两点进行系统性的评价等一系列的审批环节,最终由药监局颁发注册证,以授予对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许可。

四、国外体外诊断行业概况

经过多年发展,全球体外诊断产业发展成熟,市场集中度较高,聚集了一批著名跨国企业集团,包括罗氏、西门子、雅培、贝克曼、Becton Dickinson、强生、生物梅里埃、伯乐等,这些企业集团下属体外诊断业务年销售收入均在0亿美元以上,产品线丰富,不仅包括各类体外诊断试剂,还包括各类诊断仪器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技术服务。

WHO一项调查显示:根据专业类别,大致将体外诊断产品分成八大部分,临床化学类占了34%的市场份额,其他类别所占的份额分别是:血糖检测类14%,免疫化学类29%,血液学类7%,血库类4%,核酸探针类3%,微生物学类5%,其他4%。该报告还预测,体外诊断产品在未来几年增长较快的领域包括:血库的筛查、血糖的自我检测以及核酸探针试剂等。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的增长,血糖自我检测试剂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此外,核酸探针、RNA或者DNA的相关分子诊断试剂也渐渐发展起来了,未来几年,增长率将高于25%。

另据Kalorama Information的市场报告,全球IVD市场2009~201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7%。美国著名的医药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预测,2013~2015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6.8%。2014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预测在505亿美元。

目前,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国家,三者合计占到全球市场的80%以上,中国、印度、拉美、东欧等合计占10%,市场分部不均衡明显,也体现出体外诊断作为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英国经济学学会旗下从事亚洲医药行业市场调研和学术研究的新加坡公司Clearstate数据洞察总监WilsonTan在其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也提到,亚太地区将是IVD市场的主力军,年均复合增长率5年内都将持续高位。其中,中国将持续保持在亚太区的领先地位,预计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

五、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现状

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而体外诊断试剂的市场份额却仅仅是全球的3%,市场规模约为35亿美元,中国体外诊断产品人均年使用量仅为1.5美元,而发达国家人均使用量达到25~30美元。随着医保范围的扩大、商业健康险的放开、老龄化趋势明显等强有力的驱动因素,未来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增长空间广阔,预计未来数年保持25%左右的增速。根据生物谷发布的数据,估计2014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到350亿元。

现阶段,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逐渐成型。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是在1985~1990年间,期间大量的先进技术从发达国家引入国内,同时涌现出许多诊断试剂的制造厂商如生产临床生化试剂的中生、长征等,生产免疫试剂的华美、科华、华元、四环、军科等。截至到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厂商大约有400多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推动临床以用的提高。如乙肝检测领域,自血凝法的发现到EliSA法的应用仅仅隔了5年时间。

总体而言,国内企业市场割据竞争的格局较为明显,并已经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企业,集中在生化、免疫、分子诊断三大领域。McEvoy&Farmer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生化诊断试剂市场约2/3的份额已由国产品牌占据,主要企业有中生北控、利德曼、北京九强、科华生物、四川迈克等,并且随着这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力和竞争实力的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同期水平,试剂品种已较为齐全,生化分析仪的生产厂商也逐渐增多;而我国免疫诊断试剂市场60%以上的份额仍由国外品牌占据,主要企业为罗氏、西门子、雅培等,国内产品主要集中在酶联免疫试剂特别是乙肝(60%以上)主要企业为北京万泰、科华生物等;分子诊断市场目前以国内企业为主,主要包括达安基因、深圳匹基、科华生物、复星医药等,由于专利原因国外也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该类产品,如罗氏、雅培等公司有部分产品进入相关市场。

近些年来,由于体外诊断技术融合了很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大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对生物产业的政策和宏观规划,使其地位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新医改不断向基层进行靠拢,为减少居民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应当加强疾病预防诊断;伴随收入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医疗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是可以预期的。

六、体外诊断行业的研发前景

综合各类报告,我们可以总结出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趋势有:1、家用诊断将成为体外诊断的主流发展方向;2、自动化和快速化是诊断技术发展的“两极”;3、产品种类的丰富;4、产品更新的加快。由于核心技术的积累,体外诊断技术更体现了模块化。

目前,经美国FDA批准的相关诊断试剂高达700多种,但是相比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1.2万多种疾病需求分析来讲,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尽管经过几年的发展,与美国FDA批准的上百种产品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体外诊断行业新产品研发和创新活动已经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科学活动,更多的是一种经济行为。大型企业出项目、投资机构出资金、CRO(或中小型研发实体)出行动的模式已经慢慢在市场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