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里,四位华裔科学家被预测有可能获得2014年诺贝尔奖的消息让国人兴奋不已。近日三大科学奖依次揭晓,四人无一中的。究竟预言从何而来,又是否如有国内科学家所言为商业炒作?记者采访了作出这一预测的是全球知名数据提供商汤森路透中国区首席科学家岳卫平。
作为科学界权威的“SCI”(全称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和“影响因子”的发布者,此前汤森路透对诺贝尔奖的预测有着不低的命中率。
2002年-2014年期间,汤森路透连续13年发布“引文桂冠奖”,预测获奖者有可能成为当年或者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截止目前,235个“引文桂冠奖”得主中有36人成功斩获诺贝尔奖,其中9人当年获得,16人于两年内获得。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即为当年被“预言”成功的典型。值得一提的是,钱永健是入选“引文桂冠奖”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连同今年被预测的四位华裔科学家一起,为该奖项全部的华裔人选。
汤森路透凭什么做出预测?一位不愿署名的知名科学家认为,汤森路透以一个商业机构的身份预测诺贝尔奖,有商业炒作中国市场之嫌,其结果没有可借鉴性。
对此,岳卫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我们所有的预测都来自客观数据。
岳卫平认为,汤森路透的预测来自于客观数据和定量分析。她尊重其他科学家的预测,但是汤森路透以往预测的成功结果反映了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并不是诺奖领域专家的我们利用大数据得出了与诺奖评审委员会类似的预测结果”。
岳卫平介绍,预测来自四个方面深入挖掘的综合结果。第一部分基于于引文数据库中的论文数据和基于引文数据。数据库显示,科研论文的引用数据呈偏斜分布,特别有突出贡献的论文会被“高倍引用”。汤森路透的专业人士在30年内的12000多种期刊中分析科学家论文被引用的总频次、每篇文章的被引用次数、是否具有多篇高被引论文、 是否是高被引综述的作者、是否是研究前沿中核心论文的作者、其引用是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成果是否集中一项等多项指标。
预测的第二部分是评估该科研人员的研究内容, 发掘被引频次背后的特征。关注科研人员论文的被引频次是集中在某一项研究成果上,还是散布于多项研究成果中?发掘出哪些领域是热门领域?该科研人员是否是该领域的开创者,是否是高被引论文的主要贡献?,研究成果是否在领域内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不是具有理论前瞻性,是革命性的发现还是扩展了已有的基础研究成果?第三部分看研究的主要贡献者是否超过三位,这也需要精心挑选。
在定量分析之外,预测还会参考该科学家是否曾获得相关学科的重要奖项,是否为本国科学院的院士,是否担任他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是否在学术界担任重要职位,是否在高质量学术期刊中担任评审等定性的分析,最后综合评价其是否具有获得诺贝尔级别科研成果的资格。
对此,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表示,汤森路透的预测是以论文引用次数为重要依据,但诺贝尔奖评奖并非只看重论文引用次数,还有评委的个人观点等其他因素,因此三位华裔科学家最终未得奖也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