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写这个题目很有些趋炎附势的嫌疑……
如果你还不知道颜宁是谁,那说明你是一个被主流和非主流媒体都放弃的孩子,我也救不了你了。
好吧告诉你吧,颜宁现在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2007年回国以后,实验室发牛文无数,也获N多荣誉 (包括2014年《细胞》杂志的全球40个40岁以下的牛人)。今年五月份在《Nature》发一重量级牛文,解了人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 是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未解的难题,从而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全面关注。
颜宁(左)指导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邓东做实验
所以作为一个多年前就离开科研的人,在这个时候出来抖搂我和颜宁多年的暧昧关系,实在是有沽名钓誉的嫌疑……不过认识颜宁的应该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俺俩这对天生异性恋者多年的深厚感情,而且俺在学术界木有任何地位,想钓名也没有任何基础,所以也不怕骂名。
为什么要写呢,除了趋炎附势、沽名钓誉外,有几个原因——一个是相识多年,一直不觉得有啥必要“总结”自己的亲密友情。但是那天看到无数人转的新闻,就给颜同学打了个电话,我们俩又没着没调地瞎聊一通,“政治及其不正确”地喷了一通各路相关不相关的人物。互相的话没说完就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笑地前仰后合,觉得这么多年能保持这样一份又“纯”又“蠢”的友情,真的是一件及其难得的事情。
另外一个原因,是有点气不过。媒体和舆论这个东西是很玄妙的,一方面大家在找正面的东西,一方面有了正面的东西以后,大家又总是试图在找一些野路子的“真相”——总觉得,人不可能这么美好吧,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吧。而且舆论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就是越是传播的广了,人物越容易被标签化和空壳化 - 由于不认识,所以可以无情,可以无忌,特别是对公众人物。虽然颜宁木有自己计划,但毕竟成了公众人物,所以一些乱七八糟的评论俺看了有气。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到处转的正面的文章都写的干了吧唧,一派新闻联播体,好像做科学就得绷着、端着、冷冰冰地严肃着。其实科学家也是人,而且越是优秀的科学家,越是有意思的人,所以准备借俺们“奴隶社会”这自家非主流媒体,写写我和颜宁的这些年……
不过先说一下哈,我和颜宁一定程度上都属于不靠谱的,而且互相都认为对方更不靠谱一些!所以不排除以后互相拆台的局面,所以事实最终都靠我们俩互相PK记忆力来验证。颜同学似乎高我一筹,因为彼同学大学坚持记日记。但她日记本能不能找得到也是个问题——总之不靠谱无止境,大家千万不要抱着科研的态度看就对了……
2013年5月18日,颜宁(左)和李一诺两位清华大学生物系96级校友回到母校与清华生物系研究生作交流。
我们是96年入学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按清华的编号,生六班。在清华这个男女比例7:1的学校里,我们班33个人,15个女生,是极不正常的正常比例,不过可惜我们班的男生大部分都不解风情……不过这伤心事咱先按下不表。
女生都住六号楼。记得当时入校,一走进那宿舍楼就心凉了半截——黑咕隆咚的大长走廊,吊满了洗了晾着的内裤胸罩,有的还在滴滴答答滴水。楼长大妈上来给每人俩白纸包的粉儿, 一个是蟑螂药,放在床板上,一个是耗子药,放“衣柜”里——所谓的衣柜也就是一个大深抽屉。就这样,我们憧憬已久的清华生活开始了。
我们班的15个女生,四楼上12个,住了三间,449、451、452,剩下三个在一楼 117。现在打出这些数字,都感觉亲切。我们四楼的三间是在楼尽头,挨着水房和厕所,现在仿佛还能听到厕所里的水箱一天不断的哗哗啦啦和水房里洗漱洗头的女生说说笑笑的声音。一楼虽然是化学系和生物系的主场,但当时我们在楼上的感觉,是117的女生多少有那么点派驻外番的意思,不像我们有个把角的完全属于自己班的小世界。我住在452,最头上一间。一层52个房间,一间4个人,想想我们这破旧黑暗的宿舍楼住了小一千个女生,还是很壮观的。当时本科女生楼还有我们前面的7号楼和后面的5号楼。这三座楼, 就是所有清华本科女生的所在了。
大一那年校庆,很多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在六号楼前合影留念,说当年就是住这,我那叫一阵心寒——哇五十年不变的宿舍楼啊!不过当时也YY要是自己那么老了,还能到大学的宿舍楼前合影,也是件很幸福的事。结果现在这YY的念想也断了——现在六号楼好像荒废了,至少是进不去了。
当年的六号楼,可是有世界中心一般的地位,三座女生楼的中间一座,楼前就是七食堂风味餐厅,当时应该是清华最好的食堂,远一点是清东餐厅,八号楼的小卖部,再远一点是地下舞厅……各种食色场所就对了。六号楼和七号楼之间,西边是七食堂,中间一片空地,终日人生鼎沸,东边是一个花园,这花园一到晚上就有成双成对的人头攒动,所有和本科女生谈恋爱的清华男生应该都在这里报过到。像我和颜宁这种没有固定男友的(听着怎么有点淫荡) 是很少在那里出没的。但有一个夜晚我们俩也在这里逛了半夜,那是我的生日,应该是大三那年吧,颜宁送给我的礼物是按照一张寻宝地图找到一个录音带,录了很多她讲的话。讲的是什么都记不住了(不过现在颜宁有名了,我哪天一定要把那录音带翻出来!),但那晚上嗖嗖寒风里的温暖记得很清楚。后来每次回到清华,看到那片花园,就想到那个夜晚 (越写越像爱情故事了)。
我和颜宁真正的“相遇”,是在大一暑假,在六号楼我的宿舍。那时候我自己在成为学霸的道路上(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在避免成为学渣的道路上)遇到重挫(第一年微积分考了个70来分吧,高中木有见过的烂分数),所以决定暑假晚回家一段时间,苦逼地自己补习。
颜宁这个住番外的同班女生竟然也没有回家,而且她的家就在北京!虽然稍微觉得有些蹊跷,不过在清静的校园里有个伴儿一起打饭打水 (对那时候要自己提着暖壶打开水) 总是好的。所以互相发现的那一天我俩就一起去买饭,然后到452我宿舍里一起吃——顺便带这位番外女生参观一下本部女生的宿舍。吃饭一聊,弄半天颜宁也曾经被微积分所扰,第一学期考试差点垫底,突然感觉同病相怜,一下近了很多 (这么说真的要感谢我们的高数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当年的数学神童,促成了我们这段“感情”)。不过拉得更近的,是她的心事,具体是啥我不说。
我和她当时也不熟,也不知道她怎么这么好眼光,知道我是一个可以倾听可以信任的人。我当时就觉得因为有了对方的一个秘密,而突然从陌生人变成了亲近的朋友。现在回想当年,能记住的就是夏天的静静的校园,窗外树上的知了声,和我们俩在宿舍里的这顿午饭。
成了朋友之后,发现我们俩其实是特别不一样的人。我是家里根红苗正,一本正经,有理想有抱负。她是从小学就开始看武侠小说,着迷于各种明星八卦,被正经的我所不齿。我那时候忧国忧民,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她每天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为了她的花边电影的选修课到处看电影,每天YY她以后立志要当一名娱记的伟大理想。总之就是我无趣的奔前程,她有趣的无前途就对了。
不过在她的各种不良影响下,我也开始恶补金庸,好像发现了宝藏。而且我被她拉的品味降低,在思考人生价值之余,全力投入到看美女的事业中去——我们俩那时候中午爱去九食堂吃饭,唯一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5字班似乎是水利系的气质超好、酷似奥黛丽赫本的美女总去九食堂吃饭。我们俩为了看美女也坚持有可能就去吃,直到美女毕业。后来读到女人比男人更好色的理论,深以为然,终于给自己当年的行为找到了理论基础。
在追随美女的几年里,见证了美女和各种不靠谱长相又对不起观众的男生谈恋爱。每次都为她扼腕,感叹清华男生普遍水平之差,导致这个A女陪D男的恶果。不过一直到毕业,我们也不知道这位美女姐姐姓甚名谁,她大概也一直不知道有这么俩女生为了看她跑去九食堂吃饭。不过现在想想,当年的简单快乐记忆犹新。
当然我们应该还做很多更有品味的事,但具体是啥都忘了,就是觉得在诺大的校园里干什么都有了个伴儿,是个很温暖的事情。
大二我们俩看4字班5字班的师兄师姐都在上专业课的时候看托看G,觉得如果专业课不学,生物岂不白念了。所以决定早考托考G,以把大三的宝贵时间用来全身心地学习专业课。大二的时候让我老爸帮我们俩报名考托福。老爸辛辛苦苦排队报名,但拼音不过关,填颜宁的名字的时候把Ning拼成了Nieng,而且没法改了。后来我们的宁同学就不得不一路用Nieng这个名字申请学校。
不过当时我就很有远见地说,以后你要出名了,这名字肯定好,因为叫Ning Yan的肯定一大堆,但Nieng Yan只有你一个!后来果真,Nieng Yan这个有特色的名字现在成了响当当的国际论文霸啦呵呵。要是哪天Nieng同学得了诺贝尔奖,一定得感谢一下我老爸的说!所以我们俩大二考了托,大三考了G。觉得大三大四可以对得起自己的专业了,至于有没有,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我根红苗正,是班里的团支书。她不正经不着调,大二我俩又考完了托考完了G,她在大二开学为了摆脱心事跑去竞选系里的学生会主席,我们那时候小系一个(一个年级就一个班, 后来7字班8字班才有俩班),但她竞选成功,突然也成了学生干部。我们俩就这样双双成了“干部”。不过干部这个她不那么当回事的。当时有一个高我一级的靠谱青年(也是学生干部)对我表示了好感,也是冬天,和我弄个自行车走到校园里某角落,好像有逼我表态的意思。我紧张得不行,振振有词地对他说,“你看……我们都是学生干部,这样不合适吧……”(此处没看到各种吐)后来和颜宁交流了我的发言,她笑得打跌,认为这是我说过最经典的话,可以笑我一辈子。
后来到大四,我们俩都到诺和诺德在上地的研发中心去做毕业论文。那时候中心的领导是陈克勤(Kevin),温文尔雅的科学家,是早年的CUSBEA(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毕业生。那段经历,是我真正接触科研的开始。颜宁还是每天嘴里跑火车,说话不着调,做实验毁掉整个细胞间。以至于后来 Kevin知道我们俩的“下场”,非常惊讶,说以为会是反过来的——我会成为靠谱科学家,而颜宁会成一个每天胡说八道的商界人士,谁知道造化弄人啊呵呵。
(未完待续…)
下篇预告:我的下半段,还有颜宁憋出来的文字,当然不如我有文采啦啊啊啊,不过肯定还是比论文好看,呵呵。
昨天发了《我和颜宁这些年(上)》。发了以后颜宁童鞋小宇宙爆发,昨天半夜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下面这篇,那今天就改变计划,发她的,这就是自媒体的好处啊,随时改计划 (还能自己随便加注),呵呵。:-)
颜宁:我和一诺
【因为我是生01的班主任,今天下午参加了清华生命学院的毕业典礼。毕业季,看着一张张年轻笑脸,又想起了大学的片段,终于改变主意,把一篇本来该由一诺发到微信上的文字贴在这里。一诺率先起意写写我们俩,生怕记忆真的会随着时间而消逝。她的文字昨天发在了微信上。两个好友,隔着大洋通过电子传媒这样叙旧,在将来,这又变成我们有关友谊记忆的一部分。】
两周前,一诺从美国打来电话,我们俩疯疯癫癫地又说又笑一个多钟头。其实俩人已经有三两个月没联系,她刚生了宝贝老三,我一直忙着讲课、改paper。自从大学毕业,我俩到了美国各奔东西,动不动好几个月杳无音信。可是任何时候,只要俩人一搭上,不联系的时间似乎从来就没存在过。这就是我们俩,现在流行叫“闺蜜”,那时只知道一个词叫“死党”。
而每当我提到一诺,脑子里自动闪出的是两个画面,第一个是在一个夏夜,清华大学六号楼楼长室外面。熄灯之后,只有这里灯光明亮。一诺为了安慰我,开始唱“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说来好笑,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几周后它将成为当年最著名的口水歌。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在清华的日子不再孤单,因为这个女孩直接唱出了我心底所有的情绪,我也是从那一刻把她引为至交。
第二个画面是我们到资料室做什么事情,记得当时长长的队伍,除了我俩,基本都是男生。记忆中好像是复印机坏了,影响了某个进程。就见李一诺把袖子一挽,冲过去开始摆弄坏掉的机器。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从那一刻起奠定了之后三年我对清华男生腹黑的基调。传说中强大的清华理工男们怎么可以如此袖手旁观,让一个女孩儿去挑头做维修类的工作?
这两个画面背后是一个有担当、有主见、爱折腾、争强好胜又心思细腻的李一诺(虽然她自诩为一诺千金,我可有她不守诺的黑历史,嘿嘿,就不告诉你)。
说来有趣,我的整个大学生活,除了自己第一次期中考试高数67、期末又成功逆袭到学期成绩87;大四暑假在东灵山头平生第一次看到银河这么几件小事,其他的所有记忆里竟然都有一诺。我一直告诉别人,当年在清华我是一诺的小跟班,她做了啥决定,我俩就乐颠颠地做起来。他们一直不信据说“气场彪悍”的我会有这样的岁月。直到去年我拉着一诺见了我回清华之后新结交的几只损友,他们一致同意:一诺是颜宁的升级版。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在我心智变成熟的重要几年很幸运地遇到了几位充满正能量的至交好友。我这个人不论表面看着多么aggressive,多么ambitious,其实骨子里是懒散淡漠的。不到十岁,我就开始思考人活于世的意义—说实话,我其实至今也没想明白:既然太阳系总有一天都会毁灭,不论贫富贤愚,到头来这一身难逃那一日,那人类一个个地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所为何来?想是想不明白,但是既然活着,总不能辜负对你这么好的家人。所以我小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就一个目标:让家人高兴,这是我存在的唯一意义。我努力学习,每次考试第一,都只为让家人开心骄傲。可是考入清华,第一次离开家人与以前素不相识的三个女孩同居一室,心里突然就惴惴不安。在清华的前几个月,新鲜感抵不过又一次找不到方向的无措;对未来的迷茫、对环境的不适、没征得我同意就恶狠狠砸过来密密麻麻让人喘不过气的新知识……在清华开学军训之后的前三个月于我如同炼狱。
对清华的不适到了期中考试终于达到崩溃,我牙齿打战、完全看不懂题意地参加了高数的期中考试,以为这下要平生第一次不及格了,我最紧张地是该如何向父母交代。好像是回家跟妈妈说着说着就哭了。但是令我意外的是,妈妈完全不在意我是否会挂科,只是心疼我不开心。我才意识到,从小学到高中,因为我从来没有成绩差过,所以其实并不知道父母对于我的成绩到底多么在意,只不过自以为是地觉得好成绩会让他们高兴。成绩下来,我竟然奇迹般地得了67分。要知道,这可是我在大脑完全不运转的情况下考出来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深刻明白了原来父母最在意的只是我是否健康开心,成绩只不过是个附属品。
没有了任何压力,我虽然开始热热闹闹地享受起在清华园里的五彩缤纷,但同时少年时就开始的对人生意义的迷茫也不由自主地袭来……这里不可免俗地省去3000字……
直到我与一诺因为《心太软》而交心,她于是成了我在大学里的主心骨。更有趣的是,我因为要调整心情,玩笑似的在大二开学参加系里的学生会主席竞选,竟然战胜了五字班的WGQ (还记得,结果一出来,我那胳膊肘向外拐的辅导员WHW咬牙切齿地说:但凡WGQ用一点点心思也轮不到你呀。哈哈,HW你可别抵赖,等我报复哦)。于是学生会主席的我和系里好像叫做党支部副书记的她都成了「学生干部」(一诺注:应该不是,具体是啥记不住了,总之是个靠谱的人才能做的职位,呵呵),除了一起吃饭上课,又凭空多出许多交集。不过一诺总结的很对,她是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些责任,我是嘻嘻哈哈地以玩闹整蛊为乐;结果便是,她是被组织信赖、师弟师妹敬仰师兄师姐刮目的“诺姐”,我似乎一直被定位的就是“不靠谱”。现在回想,两个人那么多时间在一起,竟然没腻,也真是奇迹。
我大二大三的日子就这样心甘情愿被一诺主导着。她说,哎呀咱们这学期课太少,干脆去考托考G提高英语吧,我就欢快地跟着她报了新东方,每次跟着她快快乐乐地骑着车上下课,几乎创了生物系在大二就考托G的先河,我们俩的成绩还都高的离谱;她说哎呀我们要早进实验室,于是我就在大二暑假进了个实验室,到现在除了氯仿抽提啥也不记得了;她说我们去看画展,于是我就迷上了M.C.Escher至今(一诺注:这个应该不是我的主意,我也是跟风的);大三暑假,她说咱们高年级了,该去荷园吃饭了,于是我就喜欢上了荷园的凉皮 (直到上一周才知道她放弃九食堂的真正原因竟然是漂亮师姐毕业了,我真是后知后觉啊);一诺自己联系了在上地的诺和诺德中国研发总部做毕设,说多好多好,于是当我有了机会,也在大四的深秋义无反顾地追随她跑到那里做毕设;一诺用功,我就变成了每天上自习回宿舍最晚的一个。
当我们班大多数同学还在三四五教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我已经跟着一诺进驻了旧馆401、402,那些高年级学生的专属自习室 (托G准备室)。夏夜,柔柔的风从窗口闲闲地吹进来,远处是荷塘的蛙鸣,我脑子里总会闪出“夏风沉醉的夜晚”。我们上一会自习,我就拉着一诺跑去荷塘散步,偶尔也不小心大声喧哗,于是惊起鸳鸯无数,只得呕吐呕吐……还有一次是冬天,外面难得地飘起来大雪花,旧馆402的自习室不晓得什么时候只剩下我们两个,一个五字班的师兄跑进来善意地提醒我们得早点回去。于是我们收拾书包,出门……无数只雪球迎面飞来,原来是中了五字班的伏击,很快针对我们的战争就成了大家的混战,那可真是愉快的一场雪仗……我就说,大学开心的记忆里,一诺童鞋总在那里。
大学的我是个比现在质量多出将近20斤的胖丫头,几乎没有感受桃花的机会;可是一诺尽管外表是个假小子,却总为桃花朵朵而烦恼。我们两个基本无话不说,彼此完全没有秘密。于是,我就成了她最好的听众。谁谁谁,外貌不过关;谁谁谁,太忧郁;谁谁谁……还记得后来成为清华十杰的某力学系童鞋为了追她,天天到我们系馆上自习。我可不懂风情,只对这种侵略别系领土的行径表示愤慨;所以谈到这位童鞋,我只有差评差评差评。好不容易,终于有一个被我肯定为偶像实力派兼具的师兄勇敢的向她表白了(一诺注:没有这么浪漫啦这个),我立即批准,不过跟他俩吃饭总有那么点小别扭,我于是刻意地回避了,心里难免落寞。可是也才三周,一诺来找我,说分手了。原因竟然是:跟他在一起不如和我在一起舒服。我那叫一个洋洋得意,当然也免不了假惺惺地劝她别任性。
因为一诺,我的清华岁月五彩斑斓,喜怒忧欢,还让外人看来似乎成绩斐然。天晓得,我只是一路跟着她的方向跑。可我又是那种做什么都要尽力做到最好的做事习惯,于是便也成就了一个光彩照人的本科CV。
因为一诺,我的大学在无穷的热闹折腾中似乎只是一转眼就过去了。2000年7月,我们在班里聚餐哭得稀里哗啦、毕业舞会只顾着感慨那些一直被腹黑的男生们竟然一个个变出了貌美如花的女朋友之后,离开了清华园;8月,我去了美国东岸的Princeton,她去了西岸的UCLA。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哼唱的都是黄安的《匆匆》(用“匆匆黄安”去百度一下,超级好听)。
匆匆太匆匆 你我早已各奔西东
匆匆太匆匆 要相见只有在梦中
匆匆太匆匆 今夜无雨也无风
匆匆太匆匆 像花开花落人间如梦
啊 多少年曾经悲欢与共
分明是春夏秋冬知己难逢
啊 你来也匆匆 你去也匆匆
何时风见你的笑容
我把相思深种 盼你成龙凤
就算你在西我在东
太匆匆 唉呀我的梦 别后多珍重
太匆匆 唉呀我的梦 别后多珍重
我不知道这是才子黄安是写给谁的歌,但对我和一诺简直是太应景了,基本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