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院士评选方式对比

2013-05-03 13:29 · lobu

近日施一公教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却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事引发人们对中美两国院士产生过程的关注。本文对比了中美两国选评院士的区别。


施一公当选美国院士引发人们对中美两国院士评选产生关注

近日,清华教授施一公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却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事引发人们对中美两国院士产生过程的关注。在中美两国,院士均通过投票产生,当选院士是科学家或工程师所能获得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终身荣誉。中科院是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学术机构,美国国家科学院是民间组织,其评选既有共同点,也各有不同之处。

美国国家科学院

——基本情况

美国国家科学院创立于1863年,是民间的、非营利的、科学家的荣誉性自治组织,成员在任期内无偿地作为“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为终身荣誉。

候选人只能由该科学院院士提名,评选过程全部保密,候选人不应该知道自己被提名,公众在最后知道最终名单。

评选过程中,同行院士的评审非常关键。同行委员会通常由30-50名院士组成,任期3-6年。美国科学院一般每年增选一次,每年增选美国籍院士不超过84人,外籍院士不超过21人。目前共约2200名院士和400名外籍院士。

——提名

在美国,个人不能申请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因此,不存在“个人申请表”。

院士候选人只能由院士提名,方式有两种:

●由多名院士组成“自愿提名小组”联合提名某位候选人,比如在美国工程院,候选人需有4名院士提名,其中与候选人在同一机构的院士不能超过2位。

●国家科学院委员会向院士们提出建议候选人名单,或组建专门临时提名小组提名某个或某些领域的候选人。

——审议

候选人经过所在学部院士的通信评议和投票,但不会根据投票结果对候选人进行排名和淘汰。不考虑年龄因素,看重科学成就。

以美国工程院为例,候选人需要在以下一个或两个领域有贡献或成就:

●工程研究、实践或者教育,以及对工程学科有重大贡献。

●开拓新的技术,在传统工程领域有重大进展或突破,或者开发创新了工程教育方法。

——投票

候选人经过所在学部院士的通信评议和投票,但不会根据投票结果对候选人进行排名和淘汰。

由学部任命的同行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对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资格进行详细评审,然后投票并对候选人进行排名和淘汰,提出院士候选人最后名单;同行委员会完全按学术标准,尽可能给每位候选人一个公正、准确的评议。这一步的工作最重要,也是最难、任务最重的部分。

院士大会对最后名单进行投票,根据得票排序选出院士。(在美国不鼓励匿名投票,假如不记名投票,意见在同行评审中将可能不会被看重或考虑。因此,一大半的院士都是记名投票。)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目前有院士707人,外籍院士63人。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推荐人应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对年龄有要求,被推荐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推荐候选人

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种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 院士推荐候选人

●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二 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候选人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科协等为归口初选部门。其所属单位或一级学会均可按组织系统推荐本单位、本学会的候选人。归口初选部门报送的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

院士工作局对被推荐人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将审查结果上报学部主席团审议。由学部主席团确认后,方为院士有效候选人。

院士工作局在学部网页上公布公示单位名单、公示方式和时间等汇总情况。公示时间为1个月。

——两次评审

1 通信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

各学部常委会将本学部院士按学科专业划分为若干评审组(每个评审组应不少于15人),同时将本学部的有效候选人按相应的学科进行分组,并确定初步候选人名额(不超过各学部增选名额的2.5倍)以及监票小组人员名单。由评审组评审打分,各学部常委会于8月15日前确认本学部评审打分结果,按初步候选人名额,以得分多少为序产生初步候选人。

2 会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

各学部常委会组织召开本学部评审会议,对初步候选人逐一进行评审。

在院士讨论评议的基础上,全体与会院士进行无记名投票,按得票数多少为序产生本学部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名额为各学部应增选名额的1.2倍。

——选举院士

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成票数多少为序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成票数相同而超过应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各学部常委会审查确认本学部的选举结果,经学部主席团审议批准后,呈报国务院备案。

新当选院士需签署承诺书,履行院士的义务。不签署承诺书者,视为不接受院士称号。

中国科学院将院士增选结果书面告知当选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并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同时在学部网页和有关媒体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