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医药行业跟游戏行业的本质非常像。”有天,老板很神秘地说。
我刚想反驳,这又是TMT投资人自以为掌握了宇宙运行真理的胡乱类比。结果老板接着说,“工作室创新,最后再被大公司收购。这是不是跟大的医药企业很难有创新的管线,需要不断去并购或者license in小的biotech公司一样?”
听起来好像还真是有几分道理……
老板看到我陷入沉思之后乘胜追击,说,“对游戏公司来说,上一个游戏成功了,不代表同样的人做下一个游戏还会成功。而生物医药(biotech)公司也是,你有再多的爆款管线,也不能保证你下一个管线一定成功。”
我的天,现在我真的觉得这两个行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了。
这,就是一个生物博士在TMT基金工作每天面对的文化冲击。
但,不同文化冲击的背后,往往酝酿着巨大的创新机遇。
毕竟,生命科学的成功与否与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直接相关,代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未来的变革和机会也将聚集更加底层的科学理论和前沿科技的创新应用。
作为持续关注底层科学和前沿科技的早期投资机构,蓝驰创投在生物科技领域也已布局了包括生物计算平台百图生科、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北恒生物在内的多家“新物种”。
近期,蓝驰创投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发起“Bio2X生物驰想冬令营项目”:针对生物科技从业者和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群体定制的创投人才培养计划。
首期(开营)活动时间为11月19日。我们将联合哈佛大学中国学联创投俱乐部(Harvard CSSA Venture Club),以线上+线下方式进行。
扫描下图中二维码,填写报名表申请。审核通过后我们将邀请您加入微信交流群,并同步线上+线下参与方式。
1
众所周知,过去十年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很多VC随着行业发展一起壮(zhuan)大(qian)的十年。而随着互联网基建基本完成,人口红利和规模效应一再下降,大家开始纷纷调整目光,寻找下一个大的机会在哪里。
芯片、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以及永远的21世纪的科学:生物医药。
这些无疑都是强科技驱动,技术驱动的行业。投资圈从关注过去的模式创新、运营驱动,开始转变为关心真正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这对行业的发展无疑是个好消息,对于有技术优势的创业者也是正向鼓励。同时,对“桌子两边”的人的要求,也都更高了。
要理解一项技术,首先从科学原理(science)层面出发,而科学原理成立后,还需要评估技术(technology)是否成立。技术成立后,再到工业化和量产,中间还有无数关卡要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团队、相关经验、设备、资金来支持。
而生物医药最迷的地方在于,也许前面每一个环节看起来都不错,它还可以在最后一关时给出一个负结果。在数十亿资金打了水漂之后,能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似乎只有上帝了。
这种模式,跟大家过去熟悉的互联网和TMT的创新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今天中国的超级互联网公司,在起初都没有那么亮眼的技术,往往是靠强运营,不断迭代,在圈进大量用户后,再不断完成产品升级,最后成了一个涵盖几乎每一个链路的超级公司。同样的,每个公司和产品,也越来越像。
而像小驰一样的生物科研背景投资人最常听到TMT投资人问的问题是:“下一个百亿/千亿市值的公司在哪里?”
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过去大多数成功的投资基金都会发现,自己主要的收益来源于1-2个“超级项目”。一个项目本身可能贡献了一期基金超过80%的收益,因此小而美的成功在超级项目面前似乎没有那么性感,大家更关注下一个大的机会在哪里。
然而生物医药行业本身与互联网企业就截然不同,正如现在打造出爆款游戏的大多数都是小的工作室一样,行业分化细致,大家所处的专门行业都很离散,很难想象会有一个上来就说自己要做辉瑞或者恒瑞的创业公司出现在这个领域。
倒是有一件事跟互联网越来越像:越来越多本来专注于行业中一个环节的公司,为了塑造自己的护城河,全都往管线开发中切。帮忙筛选靶点的公司也在往里面切,CRO也在做自己的新药,每一个公司似乎都在往大而全的方向走。一方面是出于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是来自于资本市场的鼓励。做药的估值,可是远高于做CRO的。
可以说在10年前,中国甚至没有几家真正的创新药或者biotech企业,而资本也没有勇气去下注,大家都持观望态度,能够投资一些fast follow已经算有胆识。而现在,生物医药行业可以说是资本市场中最火的赛道。除了传统的生物医药基金,大量以TMT基金为首的的新玩家开始下场。
同时还有很多TMT行业的大佬们,全身而退时说,自己要去生物医药行业,陈天桥重注脑科学研究,拼多多的黄铮说要看蛋白质机器人,张一鸣从字节退出说要投身生命科学,贝索斯在抗衰老方面投入巨大……
这集大家都看过,秦始皇和汉武帝炼丹时也是这么说的。
这也是生命科学的魅力所在,它的成功与否,与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直接相关。
生物医药基金们看TMT基金时真是皱眉,什么都不懂,又出手大方,抢项目比谁都积极。整个“人傻,钱多,速来”。而项目们接触过TMT基金后感叹,还能这么干,我怎么不早点认识TMT的人呢?
这是目前互联网基金在进入生物医药赛道时给人留下的整体形象,但这绝不是小驰和同事们想做的。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让整体行业开始尊重人才,尊重创业,尊重职业化,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同时也让我们在很多方向与国际并轨。
互联网人可能是最爱讨论范式和模式的。在今天,这些看似空洞的深度思考,其实有很多可以普及到其他行业。
在互联网工作的经历,让人越来越深的体会到,科学、技术和工程,是完全不同的三种东西。过去的互联网项目和创新大多是工程层面的创新。在人、资金、环境到位的情况下,工程创新一定能传递一个结果,如果三方都靠谱,大概率可能成功。而科学带有非常强的研发性质,跟人是否聪明勤奋,资金是否充足,经验是否丰富,有强相关,但没有必然联系。任何人都可能失败。
这些思维上的改变,可能是互联网基金在进入生物医药时最需要注意的。
2
那互联网基金有什么优势呢?
脑洞大,想象力丰富,胆子还大,没有什么事是他们认为做不到的,而“幻想”正是科技创新的第一推动力。这些可能在医药基金看来是“心态膨胀”,但在一个创新和蓬勃发展的行业,勇敢,是多么重要的动力。
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在认知被刷新后,不断迭代,反思,已经有一些互联网出身的投资人,变得越来越专业,他们会成为创业公司的好伙伴。
因此,如果你是生物医药出身的人,不会对在互联网基金工作感兴趣吗?
Google health的失败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傲慢”的工程师文化和“骄傲”医生文化的碰撞,但这种碰撞会一定导致失败吗?大胆和莽撞,自信和自大,傲慢和骄傲,界限在哪里?互联网基金带着全新的视角,在医药行业真的没有机会吗?
现在,生物医药行业出现了大量与工程和计算交叉的学科,AI制药、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脑机接口……这些行业的发展,是不是需要一些工程思维和医药思维的结合呢?
我们享受不被定义的过程和结果。相比上一轮周期关注模式、增长和回报,这一次,我们想关注科技本身。回归本质问题,解锁生命密码,掌握生命的规律。
放眼应用,从人类的生老病死,到生命的放大和延续,人与社会的交互,对生产力的释放,每一个环节都有生命科学在熠熠生辉。科技如今看起来已经很发达,但我们仍然不知道:
人的思想从何而来?
人类的寿命如何延长?
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
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
肿瘤的控制比治愈是否更容易?
太多太多···
以及所有人此刻都最关心的:新冠什么时候能被治愈?未来会不会还有类似的病毒?
3 蓝驰创投是谁?
作为一家穿越了几轮周期,经历过波峰与低谷的早期投资基金,蓝驰创投越来越坚信:技术和科学,才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推动力。我们关注人类的未来,有星辰大海,也有人类命运。
从微观到宏观,从机理到应用,从分子到宇宙;蓝驰创投始终坚定看好生命科学的未来,并希望通过早期投资的力量,与时间为伴,与科技为伴,与未来同行。
因此,如果你有前沿的技术、旺盛的好奇心、强大的执行力、对科学的爱,或者只是对生命科学的热情,请来联系我们!
在蓝驰,生物科技的投资岗位同样虚位以待:
如果你是生物医药行业的知道分子,了解行业的最前沿进展和最新动向;
如果你是生物医药工业界的老兵,对创新的流程了如指掌;
如果你思想活跃,脑洞很大,能看见生物医药和其交叉的行业机会;
如果你对新兴事物、技术和产业保持有浓烈的好奇心;
如果你相信科学、相信技术的力量;
请联系我们!简历投递邮箱:
recruiting@brv.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