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上提到,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这意味着,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5年后,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将再次面临重大调整。
受该消息影响,我国辅助生殖板块迎来第二次上涨热潮,港股辅助生殖概念股拉升,同花顺辅助生殖板块指数同样大涨,而上一次辅助生殖板块大火则是在明星代孕事件后。
提高生育率迫在眉睫
此前,关于我国即将开放三胎的声音便屡屡传来,尤其是步入2021年以后,进一步开放人口生育政策的迹象似乎越来越明显。先是民盟中央建议将辅助生育费用纳入医保,随后央行官网在《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中以严厉的口吻透露出我国人口转型已迫在眉睫,而刚刚过去的5月,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数字进一步凸显出放开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人口开放究竟有多紧迫?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8.70%,与10年前相比提高了5.44%。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出生率。然而问题在于,我国出生人口数据不容乐观。一般如果总和生育率跌破1.5,该地区便会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且很难再回升,而我国总和生育率自2000年以来长期处于1.5以下,尽管二胎政策一度将数据拉回,但2018年开始又跌回了1.5以下。受此影响,我国2019年出生人口继续下滑,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上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基本持续创1949年以来新低。
辅助生殖迎来跃进新时代
年轻人生育意愿低是拉低生育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人面临着想生却不能生的困扰。
受晚婚晚育以及生活环境影响,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率持续攀升。根据《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2.5%-3%攀升到近年12%-15%左右,不孕不育者达5000万,同时受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不孕人数还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遗传性疾病也是人们孕育孩子的“拦路虎”。
当前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为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生儿育女的希望,第三代(PGS/PGD)辅助生殖技术甚至能够将子代遗传学诊断提早至孕前的更早期产前诊断。但是,我国辅助生殖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的求医路。根据国家卫健委提供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参考数据”,2018年,全国的体外授精治疗周期总数为1082192个。在近1000万的生殖辅助技术需求中,能够满足的只有11%的人群。
此次会议中提到,要“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这意味着随着“三孩”时代到来,我国辅助生殖行业必然将向前迈进一大步,无论是技术水平、资源配置还是制度管理体系,未来几年来都将出现新的变化。
在市场体量方面,辅助生殖市场的潜在规模超过1000亿元,而随着三胎开放以及未来我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市场体量有望突破1200亿元。
“一揽子”工程为“三孩”保驾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观点认为,在无配套措施施行的情况下贸然放开人口生育政策,或将适得其反,而从此次会议公布的信息来看,相关部门显然是“有备而来”。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
● 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 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
● 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生育健康环境将得到更好地改善,将会有一揽子配套措施助推“三孩”政策顺利展开,辅助生殖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机遇,人们的生育安全、优生优育将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