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科技日报”。
近10年不问收获的基础研究终于有了回报,2014年2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北京干细胞库出具了中国第一株临床级“人胚胎干细胞系”的检验报告;2017年9月,世界上首次由胚胎干细胞分化来源的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症的临床研究在中国正式启动; 2019年5月,北京干细胞库通过ISO20387国际标准认可现场评审,即将成为世界上最早采用该标准建设的生物样本库;2019年6月,北京干细胞库正式成为“国家干细胞资源库”。
多年后,他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让中国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答卷上有底气写下“规范”二字。
爱国情怀 志在原创成果
周琪在法国留学期间,建立了提高克隆效率的方法。他心系祖国,将克隆出的多个动物打上了中国印记,培育出胚胎干细胞克隆小鼠“哈尔滨”、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大鼠、体细胞克隆牛“周让娜”、中期体细胞克隆牛“奥运2008”。
尽管在动物克隆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周琪敏锐地意识到干细胞的巨大潜力,他决定回国带动干细胞行业发展。2009年,周琪团队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技术从小鼠皮肤细胞培育出世界首例来自iPS细胞的可育小鼠,用鲜活的生命证实了学界久攻不破的iPS细胞发育全能性,入选当年的《时代周刊》医学十大突破。
“当大家都在一窝蜂去做iPS细胞的时候,我们决定放弃iPS研究,尝试走另一条路。”站在iPS细胞研究顶峰的周琪,经过审慎地思考,又将研究做了一个大转向。
他带领团队把对生命起源的探究推进到“单倍体干细胞”时代。团队以单倍体干细胞代替精子、卵子获得了健康可育小鼠,随后,其孤雄小鼠的研究工作登上《科学家》杂志2018年度世界技术突破之首。
“生命可以不从精卵识别、受精开始,可以从单倍体干细胞开始。”周琪说,单倍体干细胞的研究将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团队还利用单倍体干细胞在国际上首创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小鼠、一半来自大鼠的新型干细胞,为学界探究生命遗传、发育、进化的过程和机制创造了平台。
十余年间,周琪主导的4项工作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世界首例、突破隔离、国际首创……周琪以持续不断的原创性成果完成他回国时的志愿,让中国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处于引领地位。
秉持科学精神 心系人民健康
“科学如果不能为人所用,它的生命将是短暂的。”伴随着重大科学发现的频出,周琪也一直在思考干细胞临床应用,造福人民的问题。
“干细胞治疗是我们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复杂的临床研究,回答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问题,解决干细胞的成药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系统和综合的问题,必须秉持科学精神。”周琪说,这不仅要有前瞻、科学、严谨的研究工作,创新的平台、机构和人才培养同样不能缺席。
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面向重大科学挑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面向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在周琪的倡导下相继成立。
中国引领国际干细胞研究与转化的路线图日益清晰。2018年、2019年周琪带领中国的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先后发布了《干细胞通用要求》《人胚胎干细胞》团体标准等规范,为干细胞临床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走出开拓之路;2018年中国首批“再生医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学位;2019年,国际干细胞库计划正式启动,改组后的国际干细胞组织即将面世……
全球范围内,干细胞等生物技术带来的颠覆性进展如何发展仍众说纷纭,但无疑,周琪院士等中国新一代科学家所做的工作将给出极具科学公信力的引领与示范。
致敬先辈 不懈奋斗
面对新形势,周琪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塑造全球经济结构和政治格局,基础研究水平和实力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新时代振兴基础研究的历史重任摆在了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面前。中国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瞩目成就,是最好的表率,让我们致敬先辈,以他们为师,不懈努力,默默奉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