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肥胖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原来是它……

2017-10-24 13:07 · 张润如

基因是所有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决定生、老、病、死等所有现象的基本元素。基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一切生命的存在或衰亡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比如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等均与基因有关。


基因是什么?

什么是基因?基因是所有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决定生、老、病、死等所有现象的基本元素。基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一切生命的存在或衰亡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比如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等均与基因有关。

更准确地说,基因是一整条DNA链当中的一段片断,当然并不是随随便便截取一段DNA都可以被称为基因,基因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这段DNA可以通过它的碱基序列行使功能,最终起到决定人体某种生命现象的作用。只有这样的DNA片断才叫做基因。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先天的基因体质和后天的外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有关。正常情况下基因通过编码合成蛋白质参与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基因发生了突变,该起作用的没有工作,不该起作用的反而开始工作了,就导致了人体机能的紊乱。如果和外界因素叠加,就会发生疾病。比如我们熟悉的多种肿瘤,就是因为体内多种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发生了突变,加上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导致的;再比如我们熟悉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都与某些基因的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列举几个与基因有关的疾病:

谁是决定心脑血管疾病的基因?


心脑血管疾病因其“四高一多”(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年全球约有73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约占全球每年疾病死亡人数的1/3;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达350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可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头等大事。

已经证实,基因缺陷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内因(基因)和外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机体代谢能力和调控能力,而外境环境如饮食、生活方式等则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基因调控和代谢出现障碍的前提下,外境环境才能真正诱发疾病。

因此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估受检者患各项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风险,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建议,同时,也可以从种类繁多的心脑血管疾病中找出预防的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高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为受检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国著名心脑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并一再强调:要应对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严峻挑战,必须不失时机的更新理念,转化模式:从下游救治转向上游预防,从终点对疾病下游与终末期救治转向疾病上游预防。 

肥胖由哪些基因造成?


肥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国肥胖者已超过9000万,超重者高达2亿。肥胖不但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诸多疾病,还会使人早逝。有数据表明,肥胖者早逝的危险是非肥胖者的1.3-2倍。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基因与肥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肥胖与遗传有很大关系,肥胖基因在肥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肥胖是多基因遗传病,已研究发现的与肥胖相关的基因或染色体区域已达200多个,遗传对肥胖的影响作用占40%-60%,一半左右的肥胖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不同生活习惯可以放大或减弱基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久坐可以“放大”肥胖基因的“功效”,而体育锻炼可以克服肥胖基因的影响;积极体育运动有助于保持体重,对肥胖基因携带者有效,甚至可以与非肥胖基因携带者一样的体重;若运动量小且携带肥胖基因FTO的人群超重或肥胖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另外,日本京都大学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2012年2月20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网络版上发表文章:基因“GPR120”与饮食肥胖有很大关系,基因“GPR120”编码合成的蛋白质能察觉进入机体的脂肪,进而抑制食欲。如果这种基因出现变异,肌体燃烧脂肪的能力就会降低。

儿时肥胖的,脂肪细胞数多,成年后易发胖;但为何很多人儿时不胖,成年后也发胖了呢?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Girk4的基因,与调节进食和能量消耗有关。该基因的正常功能被破坏,是20岁到60岁之间成人肥胖的潜在原因。

其实,肥胖基因在胎儿期就开始启动,过度压力、睡眠缺乏、营养不良等都会激活肥胖基因,迄今发现的与肥胖相关的基因或染色体区域已达200多个。

所以,只要我们合理科学的饮食(采用“高蛋白、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的食谱”)和适当积极运动(每天运动一小时,将改变你的肥胖基因),同时注意充足睡眠、情绪管理、疏解压力,就会关闭肥胖基因。

有没有长寿基因?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寿命大幅度延长,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已从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到现在的74.8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成过去,延长寿命不再是人们的幻想和奢望。但平均健康年龄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很大差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显示,中国男性和女性平均健康年龄分别为63岁和65岁,比平均寿命又短了8年左右。我们不仅要看到“预期寿命”的延长,更应着眼于老年人“预期健康寿命”的延长,要达到“寿而康”。

据调查,人类的健康长寿与遗传因素相关,德国用15年调查576名百岁老人,其父母死亡时平均年龄比一般人多9~10岁。百岁老人调查中,哈佛大学科学家发现4号染色体里含有10个极重要的防止疾病的基因,似乎说明长寿老人是由于获得增强抗病能力的基因之故,但长寿基因是否存在还待探寻研究。试图通过改造基因的方式来提高寿命目前仍困难重重,现有的研究表明,基因改造后的线虫、果蝇虽可延长寿命,但生命毫无质量。 

总之,科学家已经对人体的秘密进行解码并不断进行探索与疾病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提前预知未来容易患哪些疾病,就可以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让原来要发生的疾病不发生或晚发生。(佰美基因吕维亚/撰稿、整理)

欲了解更多基因科技,敬请关注——


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首场论坛信息:

名称: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个体化用药-精准医学科学产业联盟大会

时间:10月26日至28日,27日上午8时举行开幕式

地点:西安曲江凯悦酒店宴会厅

主办: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专业委员会、中国个药联盟

承办: 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基因检测精准医学示范中心、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西咸新区科统办

关键词: 基因